被嘲笑过的梦想,总有一天会让您闪闪发光

    1978年,有个男孩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总分也惨不忍睹。他的目标院校叫做常熟师专,从当时的情况看,似乎相当的遥不可及。他回到农村老家,一边干农活,一边在光线微弱的煤油灯下继续复习,又参加了下一年的高考。这次的成绩有所提升,距离常熟师专的录取线,却仍有不小的差距。再次回到老家,村里人开始嘲笑他不自量力,当面喊他“大学生”。同龄的孩子都已经开始干农活,为父母分忧,而他,却像个废人一样,整天只知道读书。

  

  

  1978年,有个男孩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总分也惨不忍睹。他的目标院校叫做常熟师专,从当时的情况看,似乎相当的遥不可及。他回到农村老家,一边干农活,一边在光线微弱的煤油灯下继续复习,又参加了下一年的高考。这次的成绩有所提升,距离常熟师专的录取线,却仍有不小的差距。再次回到老家,村里人开始嘲笑他不自量力,当面喊他“大学生”。同龄的孩子都已经开始干农活,为父母分忧,而他,却像个废人一样,整天只知道读书。

  在县里的培训班苦读了一年后,男孩第三次挑战高考,乡亲们取笑的声音犹在耳边回荡,一张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翩然而至。男孩以总分387,英语95分的成绩,被录取到了北京大学西语系。

  他的农村口音和“哑巴英语”在未名湖畔受尽了同学的嘲笑和心爱女孩的冷眼,但他却在毕业多年后创办了一所英语培训学校,名字叫做新东方。这个男孩的名字,您一定已经猜到了,他就是俞敏洪。

  也许您要说,这样的故事离俺们太过遥远,根本不像是会发生在俺们身边。那么,下面这个故事,则来自俺的一个朋友,俺完整地见证了她命运翻转的过程。

  她是一位38岁的农村妇女,居住在湖北荆门石牌镇横店村,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已经多年。她每天读书、上网、写诗,一应的农活和生计全靠父母操持,就连洗衣服这么简单的事,对她来说也是难如登天——因为出生时倒产,脑缺氧而造成脑瘫,她的一举一动,都显得姿势怪异,且有心无力。包括写诗这件事,也需要用最大的力气保持身体平衡,用最大的力气左手压右腕,才能艰难写出一个字。

  她从没受过系统的文学训练,甚至认识的字都有限,但自从23年开始,写诗,已经成为她的生活重心和精神支撑。乡邻们并不能理解这个整天钻在纸堆里的农妇,网上的诗人们也高高在上地俯视并嘲笑着她从灵魂深处掏出来的那些文字。这一切,都不影响她以每年数百首的速度疯狂写诗。

  终于,214年的一天,她的诗登上了全国最权威的诗歌杂志《诗刊》的重点栏目,两个月后,又以《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为名,在诗刊社微信平台上风靡一时,火遍全国。大批媒体蜂拥而来,在那一个月时间里,她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还传到了大洋彼岸。许多专业的诗人和批评家都对她的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一位美国的大学教授甚至把她和美国历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女诗人相提并论。这个农妇的名字,叫余秀华。

  俺们的时代盛产励志故事,它们总是显得面目雷同,总有一个平淡的开头和传奇的结尾,总有一个一开始被嘲笑,最后闪闪发光的梦想。俺也曾和您一样,对这样的故事不以为然,不肯相信它会发生在现实生活里,不肯相信它会发生在俺们自己身上。

  其实,俺们每个人都曾爱做梦,但绝大多数人输在醒得太早。俺们常常在心里先就认定了自己不可能做成某些事,于是“明智”地选择了激流勇退,转战到另一个似乎更加切实可行的目标。而其实,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是由普通人一步步做出来的。

  所谓才华,不过是长久的努力。所谓才华撑不起梦想,不过是坚持的时间太短。俺们和梦想之间,所缺的只是时间而已。

  那些闪闪发光的传奇,真的离俺们很远吗?它其实就潜伏在俺们身边,潜伏在每天拼老命挤地铁的人群中,在大学图书馆寂寥却坚忍的灯光下。

  前面提到的余秀华,就是在俺眼皮底下一夜成名。她爆红网络的那条微信,甚至还是俺亲手编辑的。当俺在那篇微信文章的标题处,敲上“一位脑瘫患者的诗”这句话时,俺的确设想过文章的阅读量会因此而有所提升。但俺万万没想到,公众对她诗歌的热情,会达到那样盛极一时的地步。

  从23到214,余秀华努力了十一年。在十年时间里,她的诗都被别人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而214年那个普通的冬天,谁能想到,一个脑瘫农妇,会在全中国刮起一阵诗歌的龙卷风!看到她的梦想与坚持,俺们还有什么理由来解释自己的懈怠和动摇?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其实不在于出身、相貌、学历,而在于他所面朝的方向。是不同的梦想,对未来不同的规划和坚持,把一个人变得安常处顺,而另一个人逐渐闪闪发光。在荆天棘地的人生道路上您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路上,您怀揣的那个梦想。悠哉游哉,翱翔蓬蒿之间是一生;海运乘风,扶摇直上九万里,也是一生。

  那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神话,常常有一个平淡无奇乃至于举步维艰的开头。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曾像俺们一样,在狭窄破旧的出租屋里过灰头土脸的日子。您凭什么觉得,自己不会站在世界之巅指点江山?您凭什么觉得,无论您付出多少努力,终究要落成一个普通的人生?谁允许您这样想的?

  年轻,最重要的品质,便是要善于创造并坚持梦想。不要看轻了自己,不要总去怀疑,您是否配得上自己的梦想。为什么不反过来看看呢,您的梦想,它配得上您吗?

  如果时光倒退三十年,那个叫刘德华的年轻人只想当个出色的理发师,而那个叫李宗盛的小伙子满足于多送了几罐煤气,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刘德华和李宗盛。

  当周星驰为了一个一秒钟被打死的龙套镜头和导演争得面红耳赤,当身高仅有一米八三的艾弗森出现在NBA的赛场上,可以想象,会有多少嘲笑的目光。

  事到如今,这些目光的主人们,又在哪里呢?

  其实,一个有梦想的人,一定不会去嘲笑另一个人的梦想。只有碌碌无为的人,才会害怕别人因梦想脱颖而出,被梦想带离他们平庸的行列。嘲笑的背后,其实暗含着恐惧。

  在这世上,那么多人驽马恋栈豆,那么多人鼠目寸光,而您,是否下定决心,和他们一样?或者,您敢不敢,为自己人生的戏剧,写下天马行空的大纲?

  年轻,那么短暂,那么迷茫。如果您不能给自己一张耀眼的文凭、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那么,您还可以给自己一个九成九会遭到嘲笑的梦想。因为,总有一天,它会让您闪闪发光。

  作者:彭敏,作家,CCTV第二届中国成语大会年度总冠军,微博@彭敏同学,新书《被嘲笑过的梦想,总有一天会让您闪闪发光》。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被嘲笑过的梦想,总有一天会让您闪闪发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696.html

(0)
上一篇 2020年3月31日 下午3:33
下一篇 2020年3月31日 下午4:30

相关推荐

  • 人生总会有办法的

      八十年代,我是村中第一位大学生;八四年毕业时,仍是唯一的大学生。因当年物资缺乏,地处穷乡僻壤,我家又属村中的贫寒人家,在求学过程中,常遭他人的冷嘲热讽。

    2020年10月2日
  • 励志故事:一美元购买一辆豪华轿车

           励志感悟: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那些连奇迹都不敢相信的人,怎么能获得奇迹呢?

    2020年10月6日
  • 雷锋的感人英雄事迹

          1、团结友爱    雷锋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小小的雷锋图书馆”。他帮助同志学习知识,同班战友乔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锋就手把手…

    2020年10月4日
  • 以花的姿势凋零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2020年10月7日
  • 励志小故事:乐观和悲观

          励志感悟:悲观者常常在机遇面前想像困难,乐观者总是能够在困难面前发现机遇。一个成功的直销员,往往会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即使再三遭到客户的拒绝,他也会相信成功终会到来;而悲观者遭到一两次挫败后就会懈怠、放弃,并千方百计给自己找一个理由——我已经尽力了,不成功,我只有认命了。“

    2020年10月7日
  • 阿弟,您慢慢跑

        阿弟叫吴双峰,生于一九八五年,出生的那天,我爸爸在厂里加班,我爷爷奶奶在家里打麻将,因为我妈做B超做出来是个女孩,吴家的人觉得没什么意思,我已经是个女孩了,再添一个女孩,等于是把计划生育的指标全部浪费掉。等到阿弟降生时,是个男孩耶!而且有新生儿肺炎。我外公一个电话打给我爸爸,我爸爸扔下手里的电工就往国际妇婴跑,在徐家汇跳下公共汽车时还崴了脚,那时阿弟已经被送到特护病房去了,谁也见不着他。

    2020年9月29日
  • 为未来拼搏,世界才会对您肃然起敬

        2012年11月24日晚,微弱的寒气在昆明扫荡着,却在体育馆化为了汩汩暖流,只见馆内灯火通明、热闹非凡。馆内正中央的拳击台上众人簇拥着一个不起眼的小个子,他正振臂高呼,因为激动过度,他还一不小心将国旗从两手间抖落。

    2020年9月27日
  •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台湾着名剧作家、导演李国修,在懵懂年少时,曾对自己的父亲——台湾唯一会做京剧戏靴的人,抱怨过这样一句:做鞋做了一辈子,也没见你发财。没想到,李国修话音刚落就遭父亲痛骂:“你爸爸我从16岁开始做学徒,就靠着这一双手,你们五个小孩长大到今天,哪一个少吃一顿饭,少穿一件衣裳?人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没想到,“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这句话,成了李国修的人生格言。

    2020年9月27日
  • 经典励志故事:福特的人才观

       励志感悟:成就事业,与学历并无必然联系,知识最主要的是能够得到实际的应用。不唯学历论,而要靠能力说话,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真正地发现人才,做到知人善用。

    2020年10月9日
  • 励志小故事:做一个驾驭机会的高手

           纽扣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拉链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纺织品的不断丰富,人们对纽扣、拉链之类用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其渴望新产品的心情也越来越强烈。

    2020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