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方舟:给清华大学的一封信

清华,您好!

和您的故事要从头说起,虽然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开头可言。28年,俺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被清华降分录取。夏天自己拎着大包小包来学校,报道的地点已经有媒体围追堵截,要求俺畅想校园生活,俺那时说“记录生活的日子结束,生活开始了。”——奋不顾身飞蛾扑火,有“时间开始了”的自俺感动劲儿。

如今俺已大三,却还没有真正融入校园生活。现在在学校还常常迷路,同学讨论的成绩与保研,俺也大都一头雾水。嘟嘟囔囔对学校的不满却说了很多,拿人不手软,吃人不嘴短。时值百年校庆,俺想说给学校的,也不是感恩与颂圣,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怨言。

因为身在学校,所以不能仅抱怨些片儿汤的话。白衣飘飘的年代没了,就别再紧紧拽住时间的裙角嗫嚅呻吟;学术之不知礼之不存,也已经没有再捶胸顿足的必要;大师离去,微斯人吾谁与归。大势如此,学院当然不能幸免,所以也别再长歌当哭了罢。

然而,除去以上这些,俺对大学仍有抱怨,仍有不满,仍有震恐,仍有大惊小怪,仍有不情之请。

大一、大二的时候,俺喜欢拽着人聊政治。当然,大部分情况是俺支离破碎地复述着俺在网上看到、饭局上听到的只言片语,骇人听闻。俺的同学们总是左顾右盼坐立难安,一副盼着人把他们解救走的样子,实在被逼急才敷衍笑道:“中国就是这样的。”

俺那时还觉得奇怪,二十出头正是对政治敏感的时期,即使是纯生理上也应有些喷张和兴奋,可他们是如此漠然或畏葸。那时,常常涌到俺嘴边的话是:“您们到底在怕什么?”

现在俺发现,他们并不是漠然,俺的同学们不是不关心,而是自动维护着政府——仿佛维护着自己将要继承的遗产。(励志名言  www.lizhijuzi.cn)清华人是可爱的,愤青少,领导多,内心大概还是有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悲壮,表现出来却是高屋建瓴,虚头八脑的老干部摸样。

陈冠中的小说《盛世》里有个叫做韦国的青年人,理想是进入中宣部,因为“一个国家民族不能只靠物质力量,还要有精神力量,人民才会团结在一起。硬实力重要,软实力一样重要……俺是学法律的,可以替中宣部的每一项决策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配合依法治国的国家政策。”

韦国加入读书会,组织同学有系统的驳斥网上反动言论,举报反动网站,举报“危险”教授。是年青一代的美丽领袖。

韦国说:“俺今年已二十四岁。二十岁那年俺做的十年计划,正一步步实现,但俺不能自满。毛主席三十岁的时候在做什么?中共中央局五个委员之一。这样一想,俺知道俺要加倍努力了。”

俺身边就有韦国这样的年轻人,越是高等的院校,就越多的如斯荒谬。这也不难理解,北大清华的学子一路都是教育和体制的少年既得利益者,成熟了,自然也是要沿着同一轨迹,而不能跌落到食物链的底端。于是,大学成了掠夺政治资本的地方。

俺曾经旁观过学校的干部们做事,与教育和世俗标准下少年得志的成功者打过交道,他们毫无障碍地接受学校给予的一切价值观,自诩主流,一百年不动摇、一百年不怀疑;他们青出于蓝地运用官场技巧与规则,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有时,俺看着他们滔滔不绝地在课堂、在会场说些“主流价值观”的话,心想:“他们真相信这些,真可怕。”过了一会儿,又打了个寒战:“他们其实并不相信这些,那就更可怕了。”

天真与成熟、愚昧与清醒、单纯与复杂、糊涂与揣着明白装糊涂,俺无法分辨他们是哪一种,也无法分辨哪种更可怕。

可是,您分辨,或者不分辨,他们就在那里。俺的同学们,俺的精英同学们,以后必然会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学术圈或者官僚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手握生杀大权。空气中有种紧张的成分,未来里藏着某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东西。

百年校庆快到了,学校里大兴土木黄沙飞扬,新的大楼和建筑一天天显现规模,学术成果在日夜赶工,俺刚路过操场,看到四千人规模的团体操在训练彩排。

百年建筑清华学堂去年年底在修缮过程中被烧,现在仍罩着绿色的大罩子,依稀只能看见脚手架。忽然想到,文革时清华“百日大武斗”中损毁的建筑,也早就被修复痊愈了吧。记忆失,而永远不会复得。回顾既往岁月,将会把历史理直、理顺,甚至磨灭,下一个百年,又不知后人会怎样回忆起现世。

百年校庆快到了,逢此盛世,锦上添花的话也不缺俺一个人来说,泼冷水却是俺所擅长的。往小了说,“母校就是您每天骂八百遍,但不许别人骂一句的地方”;往大了说,“为何俺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那么,就此搁笔,是动情是矫情,就听收信人的吧。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蒋方舟:给清华大学的一封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626.html

(0)
上一篇 2020年6月18日 上午2:53
下一篇 2020年6月18日 上午7:11

相关推荐

  • 王建宙:一个通信老兵的谢幕

          生活和工作中的王建宙痴迷于电信行业,同时还是一个“手机达人”,随身携带5个手机是他的习惯之一    无论多么跌宕起伏的戏剧都有谢幕的时候,职业生…

    2020年5月2日
  • HTC总裁王雪红:任何时候俺都能够从头再来

          211年是王雪红发生巨变的一年。4月,王雪红创建的宏达电市值一举达到319亿美元,首度超过了手机巨头诺基亚。更令外界惊异的是,比起诺基亚超过半世纪的经营,HTC的历史只…

    2020年6月3日
  •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永不懈怠的攀登者

        【人物名片】宗庆后,娃哈哈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  宗庆后,一位从底层崛起的商界巨子,经历过荆棘遍地的峥嵘岁月,也追逐过宏伟的商业梦想,如今依然保持着高速运转的状态,他是永不懈怠的攀登者。

    2020年3月24日
  • 潘石屹创业路:英雄莫问出处,从暴穷到暴富

          人物简介    1963年出生于甘肃天水。大学毕业后到国家石油部工作。1987年起,开始在深圳和海南开创自己的房地产开发生涯。1992年,与人合作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

    2020年5月19日
  • 励志人物:马云成功的九大秘籍与经典语录

    一:学数学不如学英语 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目标北大,只考上杭州师院;三年高考,一年数学成绩1分,一年成绩19分。大学毕业后,马云当了6年半的英语老师。期间,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

    2020年6月17日
  • 玖龙纸业张茵:靠收废纸赚到365亿身家,她的成功源于专注

        【人物名片】张茵,玖龙纸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茵,中国第一位女首富,投身于废纸回收行业33年,历经黑恶势力打压、国外艰苦创业、次贷危机等风暴洗礼,一步一步打造出庞大的纸业王国。她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专注铸就成功。

    2020年4月3日
  • 励志人物:王传福的第一桶金

          王传福    年龄:43岁    创业时间:1995年创立比亚迪    第一桶金:镍镉电池    发展企业与人生成长都像爬大山,找山寻路是种学习过程,从中学习笃定、冷静…

    2020年6月11日
  • 成长是生命最大的犒赏

        她出生在英国格温特郡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飞机制造厂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员,母亲在一家实验室做技术员。小时候的她相貌平平,戴一副眼镜,爱好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她从小喜欢写作和讲故事,6岁就写了一篇跟兔子有关的故事。妹妹是她讲故事的对象。创作的动力和欲望,从此没有离开过她。那时她梦想将来能成为一个大作家,出名的,令人崇拜的。

    2020年4月13日
  • 林书豪:伟大之前,他在睡沙发

          上周是林书豪凤凰涅磐的七天,在NBA的赛场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更被媒称其“将取代姚明”。这样一个猛人,在伟大之前,他接二连三被裁,没钱租房只…

    2020年5月8日
  • 刘谦:俺的人生一样新奇

      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名长得帅气、嘴角不时挂几丝坏笑的魔术男孩,用神奇的“金戒飞入鸡蛋”魔术,倾倒了全世界亿万观众。这名青春活力、无限风光的年轻魔术师,就是来自宝岛台湾的刘谦,今年33岁。尽管年纪轻轻,可他已有26年的魔术生涯,并且是无数国际魔术奖项的问鼎者,常年活跃在世界各地的魔术舞台,按他的话说,可能只有地球北极这种地方没有去表演过。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魔术界的佼佼者竟是自学成才的,他的魔术人生也凝练出了他人生的新奇哲理。

    2020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