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善:47岁创业的亿万富翁(二)

    
  坎坷人生,艰难困苦,是否反而玉其晚成?
  
  在尹明善于47岁起步创业之前,在他掘到了事业的第一桶金之前,他的人生轨迹中,又有些什么与事业成功有关的内容呢?
  
  他曾对一家杂志社的记者采访时诉说:早在五十年前,俺就开始了自己最初的商旅生涯。
  
  尹明善生在重庆涪陵乡下的一个小地主家。195年,12岁的他和5多岁的小脚母亲,便被“运动”到荒山顶上一间被弃用的茅草屋,仅凭一块薄地,几个锅碗,生存甚为艰难。
  
  体力不足以种田出粮,只能靠智力养家糊口,他决定“做生意”:从一个好心人手里借了五角钱,步行到城里把钱批发成针,再回到乡下沿村叫卖。每天五角钱的针能卖一块多钱,每天赚得的钱,买够米后就存起来作“流动资本”。几个月后,他就“富裕”得拥有了好几块钱。
  
  尹明善说:最值得记住的就是,通过卖针,俺居然懂得了今天所说的资金调用及拆借。
  
  “俺是在乡下卖掉针,获得资金,再到重庆进货;有一个相识的年轻人卖鸡蛋,是先在乡下拿钱收购鸡蛋,然后运到重庆卖掉。俺主动找他商量,讲”融资“的办法:俺们两人的资金可以合在一起用,俺在乡下卖针卖得的每一分钱都交给您去买鸡蛋,您可以多几块钱多收购一些鸡蛋;到重庆您卖掉鸡蛋后把钱交给俺,俺就可以多购进一些针头线脑。现在看来,这其实是非常成功的资本运作,而俺当时只有12岁”。
  
  12岁的孩子不得不“做生意”,与其说是尹明善的聪明能干,还不如说是尹明善少年时代的艰辛困苦。虽然,当时的磨难,并不一定就是能构成今天辉煌的必然前提;但,已成为了“穷人的孩子”的尹明善,早早便不得不为生计着急奔波的经历,却无疑为他后来的大器晚成锻造了不可缺少的素质。
  
  生意做了一年多,赚了十几块钱。他把钱都给了母亲,赤手空拳地到重庆求学读书。
  
  他考上公立中学,并因成绩优异而获得了助学金。
  
  命运首次翻手将他托起。一入课堂,他就成了这里最出类拔萃的学生。学习成绩扶摇直上,入校不久就能倒背整本地理课本;高一第一学期解完了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题;高一下半期自修完大学数学专业的课本;高中二年级,解答出当时中国数学界一些顶尖难题。
  
  为了“全面发展”,他还刻意在其它方面下功夫。中学时就能在报上发表文章;自学音乐、作曲,写了很多为同学称道的曲子;酷爱体育理论,对排兵布阵有天然兴趣;18岁,成为重庆一中女子篮球教练,率领球队比赛一举夺冠。
  
  正当他稍有得意之时,命运却又覆手将他打翻
  
  1958年春天反右复查,高中三年级的他,因被揭发“有右派言论”而被踢出学校;1961年上升为“反革命”,发配到塑料厂监督劳动。从此,历经2多年“牛鬼蛇神”的日子,朋友反目,恋人断交,进步年年无望,运动场场有份。“政治上有问题”的人大家敬而远之,他也自甘戚戚,天天在书本里埋藏。(励志名言  www.lizhijuzi.cn)大凡一个人经历了2多年的压抑,稍一松懈,他的一切就可能很快“过期”。但尹明善却实实在在地看了2多年的书,久而久之,甚至养成了为学习而学习,陶醉在学习的过程中,而并不奢望读书肯定能有一个最后的结果。
  
  1979年,命运终于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也落实了政策。一位官员向他宣布平反决定时说:“尹明善,您还年轻,您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了!”
  
  当时,尹明善想:是的,俺还年轻!姜子牙八十一岁出山,俺今年四十一岁,一切都并不算晚。
  
  虽然,1986年他到长沙时,曾不无羡慕过那些远比他年轻的同行,曾发出过“老了”的叹息,但是,实际在他尹明善的内心本质里,则永远没有“老了”的观念。既然“姜子牙八十一岁还能出山”,四十多岁,五十多岁,六十多岁,对一个欲干一番事业的人,又怎么不是年轻呢?!
  
  是呀!对比“姜子牙八十一岁还能出山”那标杆,的确,只要您想干,能动手干,一切年龄都并不为晚,您总能干出些什么的。
  
  掘获第一桶金后的睿智随着政策的落实,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头,不久,尹明善当了重庆电视大学英语教师;1982年,重庆出版社恢复,他前往应聘,又成为一名编辑。
  
  两年之后,重庆外办下属一个涉外公司出现亏损,数十万的窟窿想找个能人去填上。市外办副主任是尹明善的朋友,看老尹平时交谈头头是道,认定他是经商之材,调去出任法人代表。尹明善没有辜负他,一年多之后,亏损填平,账上赢利数十万。
  
  公司正准备大发展,他却向他的朋友递了辞职报告。
  
  因为,曾有过的朦胧理想,在清晰的现实面前,冲动与焦虑都很强烈,年龄紧迫感和社会变革的轰鸣声,使他在期待中,始终不断在寻找能使他大显身手的舞台。此时,他已认定,改革开放的形势不可逆转,如果别人不能给您理想中的舞台,何不自己去创造一个舞台?
  
  1985年底,他离开涉外公司,正式下海,创办了“重庆职业教育书社”,成为重庆市最早的民营二渠道书商。半年之后,他编辑发行的第一套书《中学生一角钱丛书》,总发行量突破千万册大关,每本能赚一分钱。书商尹明善一炮而红,而且红遍了大江南北。
  
  到1989年,他已经成为重庆市最大的民营二渠道书商。因为太顺,所以,他反而开始反思:这个行业尽管在全国正烽火连天,活跃异常,但也已是一眼见底。就当时的形势而言,它注定将是一个做不大的行业。他决定关门,退出书刊发行行业。
  
  如果说,少年时代的艰苦生活,显露了尹明善聪慧能干的质素;青年时期的政治磨难,衬托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意志;那么,尹明善在1989年书刊发行经营尚处在红火之中,却能够断然退出,而另寻商机再择新业,则就充分展示了他那非凡独到战略眼光与敢作敢为的大将风度。
  
  不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书刊发行行业状况的人,是难于充分认识到尹明善在1989年主动从书刊行业撤退、而重择商机举措之非凡意义的。可以说,如果没有尹明善在1989年的书业大撤退,也就肯定不会有他今天的宏大事业,也更谈不上他能跻身于《福布斯》中国巨富排行榜等等一系列令人嘱目的辉煌。
  
  这样的评价与判断,是不是有些片面?是不过于牵强?
  
  然而,近二十年来的中国书刊发行业发展进程事实,却充分有力地支持了这个观点。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书刊发行业虽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种种体制上的原因,改革的触角在书刊出版产业领域中,相对于其他产业(商业、服务业、工业等),其进程与力度,却始终处于缓慢速度与滞后水平状态。致使计划经济的模式与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仍在决定着出版产业的主要运行内容;政企不分、政企一体的状况仍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并主宰着出版企业与国有新华书店系统的经营方针。因而,民营书刊企业的发展,则仍在很大程度上受着一系列限制性政策或公开或隐性的制约,而始终尚未能产生出一个象其他产业那样公平竞争的巨大的自由成长空间。
  
  这种改革发展的不平衡性特点,也就必然制约民营书刊发行企业迅速攀越事业项峰的可能。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尹明善:47岁创业的亿万富翁(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52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6月2日 上午5:01
下一篇 2020年6月2日 上午8:05

相关推荐

  • 他们的20岁,离梦想有多远?

      “别人家的孩子……”、“我20岁的时候……”,这些话很耳熟吧?年轻人努力奋斗要趁早,那20岁晚不晚?20岁离梦想还有多远?来,小编带你重返他们的20岁!

    2020年4月4日
  • 10大富豪离奇身世:从乞丐到亿万富翁

    正所谓英雄莫问出处,一些地产富豪刚开始食不果腹,衣衫褴褛,但通过个人努力,现在已经身价数十亿元。他们创造财富的经验和超凡人的意志值得后来者借鉴。 1、梁希森 梁希森早年讨饭 名片:…

    2020年6月17日
  • 马云的职业规划之路

          他,2年前大学毕业,应聘过3份工作,全部被拒绝;他,想当警察,和同学一起去,只有他没有被录取;他,杭州第一个五星级宾馆开业的时候去应聘服务员,也没有被录取;他,和别人一…

    2020年4月30日
  • 看五年,想三年,认真做好一两年

      雷军回忆他在十八岁那年,偶然在图书馆里看到一本书《矽谷之火》,讲述了七八十年代矽谷英雄的故事,书中的英雄以贾伯斯为主。雷军承认看完这本书之后,自己也想在中国的土地上办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这样才无愧于自己的一生。

    2020年4月5日
  • 罗永浩式奋斗(一)

          罗永浩坐在办公室里,房间拥挤而凌乱,一台跑步机摆放在角落,落地窗外是中关村最繁忙的一条街道。他创立的“老罗英语”几个月前刚换了办公地点,总面积比…

    2020年5月18日
  • 潘石屹成了亿万富翁,俺在潘石屹的工地当小工

          这是一段多年前的回忆录,按说早已不算新闻。但讲述并刊登这段与亿万富翁潘石屹有关的回忆,揭示“富人之所以为富人,穷人之所以为穷人”的秘密,对于广大…

    2020年5月21日
  • 王建宙:一个通信老兵的谢幕

          生活和工作中的王建宙痴迷于电信行业,同时还是一个“手机达人”,随身携带5个手机是他的习惯之一    无论多么跌宕起伏的戏剧都有谢幕的时候,职业生…

    2020年5月2日
  • 刘晓庆:人要学会像草一样坚韧

      文章很长,但我还是认真的看完了她的故事,一个传奇的女人,敬佩她,同时也被她的爱情感动着,也许很多男人都无法与她相提并论,面对生活的种种挫折,她能坚强,乐观的面对,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2020年6月3日
  • 刘强东:活出一个京东

        关于京东和刘强东,先讲一件陈年往事。  2009年,老虎基金给刚刚走出融资危机的京东报出2~2.5亿美元的估值,双方口头应允,没签合同。

    2020年4月16日
  • 李开复: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俺自己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说过:“不要竭尽全力去和您的同僚竞争。您应该在乎的是,您要比现在的您强。”    中国社会有个通病,就是希望每…

    2020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