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伟:除了自己没有对手

  
  
  西方有一句谚语:“若想创造一个世界,必先毁灭一个世界。”您很难判断这句话是赞美,还是批评,尤其是当人们用它来评价新浪CEO曹国伟时。
  
  这个在新浪工作了12年,一手缔造起“中国第一门户网站”的上海男人,很爱破旧立新。从最初不遗余力掌握控股权,到几次轰动全国的收购案,再到执着地推进博客、微博,曹国伟频繁地游走在成与败的边缘。211年,新浪市值接近5亿美元,各种争议也纷至沓来:“新浪微博内容缺乏监管”、“新浪成为曹国伟一个人的公司”、“管理层卖出公司股票套现谋利”……面对这些争议,近年来几乎没有接受过采访的曹国伟破天荒地和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坐在了一起,一一澄清。
  
  12年做了三件事
  
  时至今日,所有资料对曹国伟前46年的描述不过寥寥数语:1965年11月1日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新闻系、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财会系,曾先后供职于上海电视台和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
  
  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中国互联网的大人物曾经是一个留着长发、穿衣不着调、不断旷课的“叛逆分子”。英国《金融时报》旗下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曾是曹国伟的大学辅导员,在他眼中,这个孩子“与众不同”:“他自信但不张扬;善于适应环境,灵活变通。如今取得这样的成绩,俺并不吃惊。在同龄人中,他很优秀,自理能力强。”张力奋口中的“同龄人”,可能指的就是曹国伟的同学王长田(光线传媒(3251)总裁)、裘新(《解放日报》总编辑)、曹柯(《南方都市报》总编辑),等等。这些人如今都是中国传媒界的知名人物。
  
  上世纪9年代末期,随着互联网产业在中国的兴起,有“中国IT之父”美誉的四通集团老总段永基,决定让他最得意的门生王志东把自己刚刚收购来的华渊网改成一家可以和搜狐抗衡的门户网站。于是,新浪在美国的一家仓库里成立了。此时,曹国伟正打算离开普华永道,他打电话给时任新浪首席运营官茅道临:“俺想换个工作,现在硅谷有两家大企业找俺,您说俺该去哪?”茅道临斩钉截铁地说:“您来新浪吧!”考虑了两天,曹国伟走进了新浪在美国的“仓库”,从财务副总裁一直干到首席执行官。
  
  经过12年的努力,曹国伟确实创造了新浪的辉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三件事。
  
  第一,统一股权。自成立之初,新浪就大规模引入美国投行资本,股东之间利益纠结,连创始人王志东都因内斗被驱逐。进入21世纪,新浪CEO一换再换,连员工都记不清曾有多少个老板。杨澜夫妇的阳光传媒、陈天桥的盛大集团、郭广昌的复星集团都曾经带钱带人乘兴而来、扫兴离去。最终,以曹国伟为首的管理层通过增发股本等形式,收购本公司股份,实现控股权,使新浪真正成为了“新浪人的公司”。当时,他在给员工的一封信中说:“从此俺们就是创业者。”
  
  第二,持续增收。做财务官的时候,曹国伟最爱并购。通过收购短信服务商广州讯龙、移动增值服务供应商深圳网兴,新浪在短信和无线增值业务方面收入暴增。23年收购讯龙几个月之后,新浪就超过了靠短信起家的网易,股价由收购前的7美元,一路攀升到数十美元。24年,曹国伟开始做运营官。那时,新浪广告出现瓶颈,收入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曹国伟一上任就撤换了广告部门大部分员工,组成了自己的“曹家班”,并大举进军无线广告业务,半年就赶超了搜狐。2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新浪广告增加66%。
  
  第三,创造新品。很多人评价曹国伟最珍爱两个作品,一是博客,二是微博。25年推出博客时,新浪几乎将所有的人力财力都投了进去。国内同行评价曹国伟“疯了”,美国硅谷则将他视为“中国的扎克伯格”。但这一新生事物很快被接受,到28年,新浪博客每天访问量超过35万次,并逐年递增。29年,曹国伟又将微博视为“新浪的未来”,甚至放言要将中国引入“微博新媒体时代”。现在,新浪微博每天的发送量超过25万条。
  
  当然,绚丽的成绩单下,也一直伴随着各种负面的新闻。新浪微博将“郭美美事件”、“故宫建福宫事件”等社会话题未经筛选、没有保留地传递给公众。在推进新浪股权改革初见成效之际,新浪股价忽然大跌,外界关于“以曹国伟为首的管理层操纵股价、卖空股票、套现谋利”的质疑不断。更有甚者直接抨击:“现在的新浪就是曹国伟一个人的公司,‘曹氏标签’充满了个人化、垄断化的色彩。”
  
  “无论如何,俺都欢迎政府监管”
  
  环球人物杂志:新浪微博做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您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曹国伟:在中国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中,新浪是第一家做微博的。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想模仿“推特”的模式,但俺们没有去复制,而是根据中国网民的习惯和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创新。尽管“推特”是全球第一家微博,但俺可以实事求是地说一句,新浪微博和它完全不一样。俺们的产品比他们更完整更成熟更好。一个产品的成功,创新十分重要。俺们的对手只有一个,就是俺们自己。
  
  环球人物杂志:最近,新浪微博饱受争议,很多人对其没有限制的内容发布模式颇有微辞。您怎么看?
  
  曹国伟:新浪微博是一个开放的载体,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浪由一个传统门户网站向互联网互动平台的迈进。但是在中国,任何一种互联网产品,不论是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论坛、博客,还是微博,都必须做到对内容负责。俺们都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内容进行一定的净化。俺要声明,“新浪微博没有任何特权之处”。(名人名言  www.lizhijuzi.cn)一方面,俺们希望提供一个广阔自由的平台,让用户在这里能够很好地分享信息和思想;另一方面,俺们也希望通过不断完善运营经验,让这个平台更加健康、和谐地发展。
  
  环球人物杂志:您会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管吗?
  
  曹国伟:无论如何,俺都欢迎政府监管。这是应该的。
  
  环球人物杂志:业界普遍认为微博已经成为新浪最大的增长方式,您同意这种说法吗?
  
  曹国伟:现在很多人关注新浪微博,微博是未来移动互联网和社交互联网发展的一种趋势,俺们肯定要抓住这个趋势。但是,新浪可不仅仅只有微博!
  
  “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新浪式三部曲’”
  
  环球人物杂志:现在很多人质疑新浪贴上了“曹氏标签”,您个人化的很多东西影响到了公司业务发展。对此,您怎么看?
  
  曹国伟:外界有这样那样的说法,俺不会太在意。新浪有自己固定的管理团队。从1999年俺来到这个公司,就一直致力于为它服务。俺只能说,现在新浪发展得很好。
  
  环球人物杂志:26年您做CEO之后,新浪一直快速发展,您能介绍一下发展的历程和特点吗?
  
  曹国伟:特点就是俺们有每一阶段的规划,每一次规划俺们都做得踏实、扎实和坚实。新浪第一步是新闻和内容的高度完善整合;第二步是博客时代,给每个普通用户发布内容的机会;第三步是微博时代,就是解决传播问题,创造、分享、按照社交关系传播信息。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新浪式三部曲”。
  
  环球人物杂志:有人说“内容是新浪的灵魂,广告是新浪的营生,微博是新浪的招牌”,您同意吗?
  
  曹国伟:俺只能说,在新媒体的这三个阶段,新浪坚持不断延续、不断提升。新浪一直走在这个行业发展的前沿。俺最关心的就是用户需求的变化、技术产品的趋势以及适时创新的能力。
  
  环球人物杂志:您如何看待竞争对手,比如搜狐、腾讯?
  
  曹国伟:昨天,有一个合作伙伴、投资人发了一条短信给俺。里面是一条流量网站的链接,俺打开一看,新浪微博在中国所有类型网站中排第九位。前面是搜狐、腾讯、网易什么的。俺今天一看,已经超过搜狐上升到第八位了。当然这只是一个网站排名。
  
  环球人物杂志:前不久,您曾说过“免费时代就要终结”?
  
  曹国伟:是的。无论是微博还是其他产品,只要是互联网行业内的,未来都会迎来付费的时代。俺们期望在这个时代到来之前,能在微博平台和无线增值服务以及广告结合方面做出创新。
  
  “俺们根本没有任何要套现的计划”
  
  环球人物杂志:有媒体报道您和高盛签订了一份合同,要出售新浪股票,新浪股价也因此下跌。有人甚至认为这是您所在的管理层卖空新浪的前兆。对此,您如何回应?
  
  曹国伟:俺不想多说什么。新浪股价下跌是因为前期涨得太高而已,国内其他公司都有这种情况。新浪控股和其他公司签署协议,不是为了减持股票,而是为了管理控股层。新浪控股近期也没有任何要出售剩余股票的计划。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很多对新浪的不实报道,俺们根本没有任何要套现的计划。
  
  环球人物杂志:您在新浪工作了12年,下一个12年,您会将新浪带到什么位置?
  
  曹国伟:俺基本不去规划未来。当然,如果您问俺未来12年,俺希望新浪能成为一个更加成熟、完善的新媒体平台。俺希望,未来新浪依旧能走在这个行业的最前面。
  
  环球人物杂志:今年4月,您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对这个荣誉,您自己怎么看?
  
  曹国伟:俺本身知道这个消息是晚于大多数人的。能够获得这个荣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浪的影响力而不是俺个人。他们是看中了新浪这个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对社会的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国内外的用户对俺们的肯定。
  
  环球人物杂志:您以前是新闻人,后来变成了管理者。在角色的转换中,哪些经验或特质让您获得成功?
  
  曹国伟:俺觉得,每种经历和性格特点都对现实的事业有促进,但它们之间并没有任何必然联系。新闻从业的背景和履历让俺有很强烈的媒体情结。当然,俺不是去采访、写稿和编稿,而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去思考如何经营好一家媒体。另外,那段做财务的经历,也让俺思维更加严谨、有逻辑,俺更加理性地理解了媒体行业。这些经历,让俺学会了把媒体业务和商业经营结合起来,统筹应对俺现在的工作。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曹国伟:除了自己没有对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491.html

(0)
上一篇 2020年5月27日 上午9:03
下一篇 2020年5月27日 下午1:16

相关推荐

  • 乔布斯成就苹果伟业的11项非常准则:出售梦想

          BusinessInsider撰文指出,14年前,苹果帝国濒临破产的边缘,而如今已成为最令人敬佩的高科技公司。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居功至伟…

    2020年5月31日
  • 李嘉诚:除了人脉,都是浮云

        在华人首富的身上,总是环绕着一圈不可触摸、神秘而闪亮的光环。他的一生被众多妙手用文字演绎成一段波澜起伏的青年华人白手起家的创富史。他的一言一行,都被解读成商业秘籍、致富法宝,但事实上,人脉才是李嘉诚通往亚洲首富道路上的唯一指引。其他,都是浮云。

    2020年4月25日
  • 最“二”的人最成功

          近期,当当网再次爆发了价格大战。当当网的价格一降再降,降得让人心跳,以至于212年第二季度亏损净人民币734万元。网友们说,当当网疯了,当当网的老板李国庆疯了。凡客诚品…

    2020年4月29日
  • 刘德华:俺的奋斗

      我先想讲一下我自己的故事。1961年我在一个农村出生,那里叫大埔,香港(的)一个非常非常久的一个地方。我真的小时候,我发觉我是很有钱的,我家里有孔雀,我家里有超过两百只的猪,有我数不尽的鸽子,然后我们还有很多地。

    2020年4月13日
  • 刘宝林:首富更多的是责任

          能采访到刘宝林极为有幸,而过程则甚为艰辛。从预约获首肯到时间冲突所致的委婉被拒,再到最后时刻的峰回路转。1月26日晚,与省委一墙之隔的“政协委员之家&rdq…

    2020年6月6日
  • 励志人物:曾国藩做人的八大学问

    一、砥砺自俺的学问:强者总有挺身立世的时候。 人生之学问有万千。对弱者来说,他们理解的人生学问,大多是相信“借人成己”,因此总习惯去寻找“第三只手”,但对强者来说,他们坚守的人生学…

    2020年6月9日
  • IT大佬奋斗史:马云蹬三轮送书,刘强东创业遭女友嫌弃

      马云,1964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12岁时,马云买了台袖珍收音机,从此每天听英文广播,对英语开始感兴趣。13岁起,马云骑自行车带着老外满杭州跑,小时候喜欢打架,因为打架记过太多,马云曾被迫转学到杭州八中。之后参加中考,马云考了两年才考上一所极其普通的高中,其中一次数学只得了31分。1982年,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首次落榜,数学只得了1分。马云充满了挫败感,之后他跟表弟到一家酒店应聘服务生,结果表弟被录用,自己惨遭拒绝,老板给出的理由是马云又瘦又矮,长相不好。后来马云做过秘书、搬运工人,再后来,不得不通过父亲的关系,蹬三轮送书。1983年,马云第二次参加高考,再次落榜,数学提高到了19分。1984年,马云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第三次参加高考,这次数学考了89分,但总分离本科线还差5分。由于英语专业招生指标未满,部分英语优异者获得升本机会,马云被杭州师范学院破格升入外语本科专业。在经历多种身份转换之后,1999年,马云与其团队在杭州凑了50万元创业,对外推出阿里巴巴网站。

    2020年4月8日
  • 任正非:华为最基本的使命就是活下去

          任正非1944年出生,从小就经历了战争、贫困、三年自然灾害,政治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磨炼。父亲任摩逊让他看到了什么是活下去的倔强。“文革”中,父…

    2020年5月1日
  • 王树彤:压碎了坚果才能闻到芬芳

          编者按:汪国真曾经说过:俺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俺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王树彤坚信压碎了…

    2020年5月4日
  • 胡立阳:俺如何出人头地

          很多业务员认为自己很努力工作,俺会说:“您很努力吗?可是您并没有讲话讲到嘴巴流血呀。”    俺天生乐观,记得小时候跟别人打架,打到上下排牙齿都…

    2020年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