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

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

一篇文章,就好比是一架机器,每一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不仅要相互照应,而且大零件还需要那些小零件连接而成,才能建造成一台完整的机器。同样,文章也需要各个段落相互照应,自然链接,即过渡与照应,这样才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否则,就会显得支离破碎,不能称之为文,那么如何理解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

一、过渡

在文章中,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这样使文气连贯,布局缜密,转承自然,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

记叙文的过渡,其过渡的情况和主要作用是:

①开头与正文间过渡。

在有些文章开头使用倒叙的方法,或由眼前的景物而引出与之相关事情的叙述,这时,为了使开头部分与正文衔接紧密,往往使用过渡。

例如:《繁星》一文首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表露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第二句引出“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做了铺垫。又如,《背影》一文,一开头就有这么一句“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起到了总领全文,也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②不同事件或场景间过渡。

一幅优美的画卷,画面要注意色彩明暗、浓淡的过渡,注意景物虚实、主次的过渡;文章当然也要重视上下文的衔接、转换。

宋代僧人志南有一首绝句,内容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第一句写树阴下(“古木阴中”),第三四句写“杏花雨”与“杨柳风”,诗人又是怎样过渡的呢?“杖藜”扶着诗人由“古木阴中”来到“桥东”,完成了地点的转换。“杖藜扶我过桥东”,是拟人化的写法,更是自然过渡的典范。

③叙述顺序转换间过渡。

有些文章在顺叙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插入一些与之有关的情节来补充,然后再回头叙述原来的事,这就需要使用过渡。如:

在《故乡》一文中,“我”在与母亲对话中插入了对闰土的回忆:“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部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这篇文章在顺叙的过程中,用“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过渡,插入对少年闰土的回忆。

④人物转换、表达方式改变用过渡。

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转换人称,或需要由一种表达方式转换为另一种表达方式,这也往往要使用过渡。

例如: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过渡,由我换为战士)

二、照应

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具体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周密的照应,对贯通文脉、点化中心、渲染气氛能起一定作用,从而唤起读者阅读心理上的美感。冰心的《小桔灯》可以说是照应手法运用的典范。

阅读时,要瞻前顾后,理清思路,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

文章的照应,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文题照应。

也有两种:一种是开头与题目照应,如《白杨礼赞》开头一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一段既是破题,又是统领全篇的关键段,全文就是紧紧围绕着这句话开展的。另一种是行文中与题目照应,如《往事依依》的首段扣题是为了引起下文,末段点题是为了深化主题。同时,在文章的第2至第5段每段都有相应的词语扣住“依依”。

②首尾照应。

《往事依依》一文第一段“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和第六段结尾的“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相互照应,这样使文章贯脉相通,结构完整,也更好地突出主题。

③前后照应。

也就是,上下文间的照应,有段、句和词语三种情况的照应形式。还是以《往事依依》为例,第三段说“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第五段进一步讲“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已与时代更加贴近了”,进一步强调了读好书能启迪心智、指点做人。再如,《济南的冬天》的第一段中三组对比中的第三组,是用热带的毒日、响晴的天气跟济南的温情作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在第三组对比之中,之所以要指出“在北中国的冬天”,是因为“北中国的冬天”隐含了“照例应该是北风呼啸、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跟上文的“奇迹”与下文的“宝地”相呼应。

④重叠照应。

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经常会发现同一或相近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在文章中一再出现,使其于反复中得到加强,这种照应我们可称之为重叠式照应。《背影》一文中 “背影”出现了四次。《白杨礼赞》一文中“不平凡”前后一共出现四次,相同的段落出现了两次。《十三岁的际遇》一文多次写到“我是‘不系之舟’”,其中都有深层的含意。这些重叠式照应对突出文章中心,标明文章线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2748.html

(0)
上一篇 2024年9月12日 上午12:01
下一篇 2024年9月12日 上午8:03

相关推荐

  • 古诗里也能“偷”出好作文,一起来学习下

    有的孩子,看到作文就头疼。而有的孩子,只要有个针眼都能给你打个洞出来。这就来看看能上天能入地能针眼打洞的孩子们,都是怎么从古诗里“偷”作文的!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2023年12月12日
  • 小学高分作文写作技巧_擅用比喻

    小学高分作文写作技巧_擅用比喻 我们常规学到的比喻的修辞手法无非两种使用。 一是考察你在阅读理解中对比喻的应用,具体的格式就不加以详述了,这个应该是每个初中生必须掌握的。 而在作文…

    2023年12月1日
  • 写作文要说真话,抒真情,是简单还原客观事实吗?

    教了三十年的语文,改了不计其数的作文,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方时,喜欢胡编乱造,弄虚作假。给人的感觉很不好。其实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若能做到说真话,会让读者更愿意去看我们的作文。 “说…

    2023年11月22日
  • 小学作文写作方法与提高技巧:要分阶段循序渐进

    作文学习从小学生开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基本共识。 可是,需要一个怎样的循序渐进?循序渐进长得什么样?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谓“预则立,不预则废”,“循序渐进”就是作…

    2023年12月11日
  • 中考命题作文的应试方法_中考作文指导

    中考命题作文包罗万象,但是从总体来看,中考命题作文也有其设计、表达方面的规律: 第一、绝大多数文题涉及的内容充分贴近学生生活;第二、大题、宽题大大多于小题、窄题,便于考生自由选材;…

    2024年5月22日
  • 写景作文要素_关于写景作文的指导

    技巧: 要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的特点。 有顺序的进行观察和描写。 要想使景物描写生动形象优美,就要巧妙运用修辞手法、优美词语、俗语以及引用古诗词或名言警句进行描写。 运用感官,多角度…

    2024年2月3日
  • 怎样进行作文指导更有效?

    侄儿今年读七年级了,前几天和他语文老师聊天,说侄儿的作文写得很好,尤其是细节描写抓得好,几乎篇篇作文都得优,我不禁想起他读小学时每次写作文都愁眉苦脸的样子。 侄儿上小学时,最怕的就…

    2023年11月25日
  • 感想怎么写(要有“感”而发)

    导读:如何写“观后感”? “观后感”,是属于应用文体一种,顾名思义,是写感想。从内容结构而言,主要有“二部分”组成,一是要有“观”,这是前提,是基础,是写作的“源头”。二是要有“感…

    2023年9月27日
  • 心得体会开头和结尾怎么写,心得体会的“四字诀”

    写心得体会,是机关干部参与学习、深化学习、检验学习的一种常规办法。不少同志对写体会十分“发怵”,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更不晓得如何让材料“高大上”,每每应付两篇,总是不得心法。为自己写…

    2023年9月30日
  • 小学生写日记的方法和技巧: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用一颗真心,传作文真经。 大家好!这次和大家分享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写日记。说到日记,那是一段让无数人难以忘怀的记忆。你的抽屉里是否至今还收藏着读书时代的日记本呢? 三年级孩…

    2023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