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叔叔的小屋感悟,探访汤姆叔叔的小屋历史遗迹

多伦多的星期天,我们出了城,向西南行进200公里,面前是安省德累斯顿大片旷野。车子在寂静的公路旁停下,驱车三小时,只为一间“小屋”而来。

是否知道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很暴露年龄的常识题。小说中文版1901年首现时名为《黑奴吁天录》,著名“林译小说”第二部作品,也是第一部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1907年6月1日由春柳社的李叔同、欧阳予倩等在东京首演的话剧《黑奴吁天录》,曾孝谷根据小说改编,是中国话剧的开山之作。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南北战争的导火线之一,据说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接见斯托夫人,称她为“发动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40年后这部抨击奴隶制的小说,又对唤起中国人的民族觉醒产生极大作用。它的传播史足以写成一厚本书,可书里故事不是发生在美国吗,怎会有个小屋跑到安大略来?

汤姆叔叔的小屋感悟,探访汤姆叔叔的小屋历史遗迹

小屋官方名称为“汤姆叔叔的小屋历史遗迹”,因为它的原主人,一位出生在马里兰州,由美国南方逃到安大略西南的黑奴约西亚·亨森,被认为是斯托夫人小说中汤姆的原型。亨森在1830年41岁时率全家向北逃亡,通过“地下铁道运动”安排的秘密通道抵达此地。他后来成为牧师,救援和安置了许多逃奴。1849年他出版自传《约西亚·亨森讲述自己的生活:一个前奴隶,现在是加拿大居民》。而《汤姆》在1852年问世后,正反两方反响激烈,斯托夫人1854年以《汤姆叔叔的小屋注释》回应质疑,说明为写南方奴隶生活,身为北方人的她采访过很多逃到北方的黑人,并在书中列出一些当时的出版物,其中就有亨森自传。

我们在“历史遗迹”内外流连两个多小时,目之所及的田野,都是亨森和同道为向众多逃离美国的黑奴提供庇护,于1841年购置的200英亩土地的一部分。当时每英亩地价4加元,资金由多个国家的废奴主义者和教会捐献。此处还设立了一家名为“英美学院”的职业训练学校。作为博物馆,“遗迹”范围不大却很有价值:“哈里斯住宅”,一栋迷你两层旧楼,是在德累斯顿过上自由生活的逃奴留下的最古老建筑。

“锯木厂”,陈列当年移居者在附近西德纳姆河上建立的锯木厂场景。

“亨森故居”,一幢已呈灰黑色的木楼,亨森后半生与家人的居所,方钉、波纹玻璃窗、支柱及墙板等显示19世纪住宅特色。

“拓荒者教堂”,1850年左右建成,只一普通房间大小,内有风琴和当年亨森牧师使用的讲台。

“墓园”,也即亨森家族墓地,亨森纪念石和国家历史古迹纪念牌匾亦位于此。

和墓地相望的马路对面,是“英美学院”的墓地,不少1841年后移居者的墓石矗立至今。

对于亨森自传和斯托夫人小说之间的联系,也就是亨森究竟是否汤姆的主要依据,疑惑一直存在。有人认为,斯托夫人写出小说前没看过亨森自传,因为最初的自传只有几十页且印数极少,在美国的她不太可能看到加拿大印刷的这本小册子,是在面对巨大压力后,她才找来亨森自传等作为佐证。那个时代太多悲惨的黑奴故事,拍卖和悬赏追捕逃奴的广告也随处可见,她并不需要一个原型才能完成小说。她笔下汤姆的命运也与亨森不同:并没获得自由就被奴隶主杀死。另一个怀疑的证据是,很爱写信的斯托夫人一生书信甚多,却从未提及亨森。

但亨森自称他就是汤姆的原型,人们也宁愿相信汤姆没死。到过这个遗迹的中国学者刘军说,其实《汤姆》发表后很多黑人从中看到了自己,都觉得斯托写的是自己的故事。汤姆是当时所有黑奴的化身。亨森由于有一本自传在《汤姆》之前,又有不凡经历在此之后,理所当然成了汤姆的替身。不仅他个人需要这样,黑人需要一个榜样,整个社会都需要这么一个象征。亨森的确是黑人自由的榜样和象征,代表着黑人的历史与传奇。

返程中我想起上戏老同学、如今在日本的著名媒体人叶千荣主讲的一个音频节目,说到曾经,根据村上春树小说《海边的卡夫卡》改编的舞台剧在巴黎上演,70岁的村上与观众对话,描述了这么一个场面:“几万年以前,人们还生活在山洞里,一到夜晚人们就走进山洞围坐在篝火旁,这时候会有谁开始讲故事,山洞外是漆黑的夜和无数的野兽,人们紧张地听着,而那个人很会讲,大家静静地侧耳倾听,我相信那个人就是几万年前的小说家。

“人们忐忑不安地听着,心想接下来将会怎样。但听了我的故事以后,人们不再害怕和不安,这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世界如何变化,这个原点不会变。我相信这种力量。”

叶千荣说,接连几天,他不断想起村上描绘的场景:山洞、黑夜和野兽的叫声,人们是带着恐惧坐在篝火旁的,而讲故事的人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他注意到村上在中途把主语从那个在山洞里讲故事的人变成了“我”,变成了村上本人,从而说出了自己心目中文学的原点和叙述的意义。叙述的意义,叙述的力量,不正是亨森和汤姆传奇关系的奥秘所在?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汤姆叔叔的小屋感悟,探访汤姆叔叔的小屋历史遗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2693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6月20日 下午3:35
下一篇 2024年6月20日 下午7:36

相关推荐

  • 项链读后感(没有不幸福,只有不知足)

    法国作家莫泊桑(1850-1893)一生写过三百多篇小说,他以辛辣讽刺的笔法,无情地剝去了贵族阶层、资产阶级的虚伪的画皮,并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寄予了同情。我以为,他的代表作小说“项链…

    2024年3月26日
  • 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青年大学习——学“习”心得)

    习主席曾说过: 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 为官都想当舒服官,那还不如封建时代的士大夫呢。 这些年来,当干部不自在、…

    2024年8月20日
  • 芙蓉镇读后感(品人生酸甜苦辣咸)

    古华的一部《芙蓉镇》,便是十年浩劫前后的聚焦镜。我并不了解这个时代,但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去窥看一下父辈经历过的动荡时刻。那是上一代中国人如何也抹不掉、刮不去的烙印,数不清的人都在这个…

    2024年6月6日
  • 少年闰土的一生详细介绍

    闰土原名叫章运水,他父亲叫章福庆,是鲁迅家雇佣的长工。鲁迅家族显赫,是大户、官宦人家,自然是要帮工的。鲁迅的祖父周介孚是朝廷内阁中书,在北京做大官,家里有上百亩的水田。平时田间劳作…

    2024年7月1日
  • 银行工作心得体会(银行实习工作总结心得体会)

    2021年7月,我来到了**银行,开启了我梦寐以求银行职业生涯。 工作的最初从大堂的实习开始,站在银行的大堂里每天会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客户,对于每一位客户提供他们所需的咨询与服务是…

    2024年8月20日
  • 小飞侠彼得潘介绍,好看的动画电影《小飞侠》

    所有不想长大和追求浪漫的朋友,我建议你看一下动画电影《小飞侠》。 《小飞侠》里面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幻想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所有人都会飞。这些快乐的儿童,温蒂、约翰、迈克尔,他们在彼…

    2024年7月1日
  • 台北人读后感(不如意的人生才深刻)

    白先勇先生的《台北人》开篇就是一首略带哀伤的诗: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的这首诗好安静,安静得可以听到风吹动小草的声…

    2024年6月2日
  • 学生如何改变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同学们应该明白,能改变自己的不是家长的督促,也不是老师的教鞭,而是你自己主动迈开的步伐,幸福生活是自己奋斗出来的,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流,靠自己永远不倒。 我们都知道,现在社会就业…

    2024年1月17日
  • 二目小说放开那个女巫主要内容简介和读后感

    也许今天是快餐的时代,也许现在是效率的时代,无论做什么,我们都在追求更快,最快! 我们很难沉下心来认真地看完一本书,我们也很难静下心来慢慢地读完一本书。 于是我们习惯了看完开头就决…

    2023年10月28日
  • 《白夜行》,读懂了才真正明白了人性

    网上曾有这样一句话: “人是太复杂的一种动物,其复杂程度有时让人类自己也瞠目结舌。” 世间万物,最难懂的是人性,最难猜的是人性,最深不可测的也是人性。 就像东野圭吾笔下的《白夜行》…

    2024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