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

  • 俺们都在马拉松赛道上

        回老家时,我参加了高中同学的聚会。高中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处于中下游,高考的时候,连个大专都没考上,读的是中专。我们班长那个时候学习非常好,考上了重点本科,毕业后,在市内一家单位做办事员,不久前单位精减人员,他刚刚下岗。

    2020年12月2日
  • 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同感,每次去爬山的时侯,上坡时总觉得特别困难,特别吃力,于是便会不停发牢骚,埋怨路为何这么长,为何这么陡,总走不到尽头,甚至会有想放弃的时候,而下坡时却刚好相反,整个人感觉身轻如燕,整个人好像释放了,有一种想飞的感觉,嗖的一下,很快就到山底了。其实我们的人生道路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记得有位名人说过这么一句很经典的话,“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

    2020年12月2日
  • 要多独立,才能不迷失

        书上说阅读是一个先毁三观再造三观的过程。  我在三年前开始了认真但断续的阅读,多数是入门级别偏向关注哲学政治和社会。不知是没有慧根还是读物选择的问题,我一直不能清晰的解释三观的概念以及描述自己的三观。

    2020年12月2日
  • 有些苦,不值得抱怨

        明天就要离开家回北京了。没有参加朋友最后的聚餐,躺在卧室的床上看关于北漂的文章,听父母亲戚在客厅里的对话。

    2020年12月2日
  • 在成熟之前,承受时光的黑暗,成熟的过程是那样不堪

        前些日子,我买了些“爱心香蕉”,一来便宜,二来可以帮助那些辛苦的农民,便又多了些道义感。

    2020年12月2日
  • 对手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乔治·巴顿中校是美国陆军史上最优秀的坦克防护装甲专家之一。1988年,巴顿接到国防部的紧急召唤,接受了研制M1A2型坦克防护装甲的任务。这是一种新型的高端武器,为了使研制出来的装甲性能更高、质量更好,巴顿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帮手——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迈克·马茨。但巴顿请马茨来,并不是要他和自己一起做研究的,而是要他来搞破坏。因为马茨是著名的破坏力专家,在军事领域,他们俩简直就是“死对头”。两人各带着一个研究小组,巴顿带的是研制小组,主要负责装甲的研制和防护,而马茨带的则是破坏小组,专门负责摧毁巴顿研制出来的装甲。

    2020年12月2日
  • 不信奋斗信什么

      “史上最难就业年”,大量高校毕业生临近7月1日离校时节,工作仍无着落。看到家有“富爸爸”的同龄人,一毕业就进入企业管理层或者得到创业资助,再听到个别用人单位“萝卜招聘”的消息,不公平感从心底滋生。有人气馁,再怎么努力也没用,好工作轮不到寒门子弟。有人感叹,阶层固化严重,向上流动是空想。网络上、现实中,不少人表示“不再相信奋斗”。

    2020年12月2日
  • 给年轻人的三个分享:让俺的过去,告诉您的未来

        前些天受邀在复旦大学做了一次内部演讲。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校园做分享,也是第一次静下心来,总结和分享自己的一些经历和心得。现在把演讲的内容记录下来,分享我求学和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三个经验,希望能够对更多的年轻人有所帮助。

    2020年12月2日
  • 别追不累的羊,心无旁骜,抓到属于您自己的羊

        看动物电视片,有一幕别有意味。  在遥远的非洲马拉河,河谷两岸青草肥嫩,草丛中一群群羚羊在觅食。一只非洲猎豹隐藏在远出的草丛中,竖起耳朵四处转悠。它觉察到了羚羊群的存在,然后悄悄地慢慢接近羊群。越来越近了,突然羚羊有所察觉。开始四处逃跑。非洲豹像百米运动员那样箭一般地冲向羚羊群。

    2020年12月2日
  • 除了您,其他人都挺努力的

        现在打开朋友圈,每天都有人在遗憾地说“今天又睡到十点,早起跑步的计划泡汤了”,“昨晚一直在刷微博,给自己安排的读书两小时的计划没有执行”,“今天周末,出门踏青去了,本想晚上回来写完明天要交的稿子,但现在浑身无力,明早再写吧”。

    2020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