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

  • 摸得着的理想

        曾见过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农喂牛的过程。刚开始这位老农直接把草料放在地上,让牛毫不费力地食取,农人满以为这样牛会吃得很饱,干活会更加卖力。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农人发现,这头牛学会了挑三拣四,不仅浪费了不少草料,身体也不如以前壮实了,还常常懈怠工作,不把主人的话当回事。

    2020年10月1日
  • 一根大头针把他送上了银行家的宝座

          一位哲人说得好:“小事永远是大事的根,每一棵生命之树的衰荣都可以从它的根上找到答案。”细节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只看见大事而忽略小事的人是无法获得事…

    2020年10月1日
  • 向下的人生和向上的人生

          这是俺认识的两个男孩子的故事——俺认识他们的时候他们还是男孩子,未来还有多种可能性,现在他们都是3+的老男人,人生的前半段已经基本定型。这样的故…

    2020年10月1日
  • 励志小故事:被拒绝了1855次后

      美国电影巨星史泰龙十几年前异常落魄,身上只剩下了100美元,连房子也租不起,只能睡在金龟车里,但他立志要当演员,并非常自信地到纽约的电影公司应聘。

    2020年9月29日
  • 励志文章:做一个努力的人

            许多人因为给自己定的目标太高太功利,因为难以成功而变得灰头土脸,最终灰心失望。究其原因,往往就是因为太关注拥有,而忽略做一个努力的人。对于今天的孩子们,如果只关注他们将来该做个什么样的人物,不把意志品质作为一个做人的目标提出来,最终我们只能培养出狭隘、自私、脆弱和境界不高的人。遗憾的是,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尽如人意。
      有一次,在我参加的一个晚会上,主持人问一个小男孩:你长大以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孩子看看我们这些企业家,然后说:做企业家。在场的人忽地笑着鼓起了掌。我也拍了拍手,但听着并不舒服。我想,这孩子对于企业究竟知道多少呢?他是不是因为当着我们的面才说要当企业家的呢?他是不是受了大人的影响,以为企业家风光,都是有钱的人,才要当企业家的呢?
      这一切当然都是一个谜。但不管怎样,作为一个人的人生志向,我以为当什么并不重要;不管是谁,最重要的是从小要立志做一个努力的人。
      我小的时候也曾有人问过同样的问题,我的回答不外乎当教师、解放军和科学家之类。时光一晃流走了二十多年,当年的孩子,如今已是四十出头的大人。但仔细想一想,当年我在大人们跟前表白过的志向,实际一个也没有实现。我身边的其他人差不多也是如此。有的想当教师,后来却成了个体户;想当解放军的,有人竟做了囚犯。我上大学时有两个同窗好友,他们现在都是我国电子行业里才华出众的人,一个成长为“康佳”集团的老总,一个领导着TCL集团。我们三个不期而然地成为中国彩电骨干企业的经营者,可是当年大学毕业时,无论有多大的想像力,我们也不敢想十几年后会成现在的样子。一切都是我们在奋斗中见机行事,一步一步努力得来的。与其说我们是有理想的人,不如说我们是一直在努力的人。
      并非我们不重视理想,而是因为树雄心壮志易,为理想努力难,人生自古就如此。有谁会想到,十多年前的今天,我曾是一个在街头彷徨,为生存犯愁的人?当时的我,一无所有,前途渺茫,真不知路在何处。然而,我却没有灰心失望,回想起来,支撑着我走过这段坎坷岁月的正是我的意志品格。当许多人以为我已不行、该不行了的时候,我仍做着从地上爬起来的努力,我坚信人生就像马拉多纳踢球,往往是在快要倒下去的时候“进球”获得生机的。事实也正是如此,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香港一家企业倒闭给了我东山再起的机会,使我能够与掌握世界最新技术的英国科技人员合作,开发技术先进的彩色电视机,从此一举走出困境。
      有人说,“努力”与“拥有”是人生一左一右的两道风景。但我以为,人生最美最不能逊色的风景应该是努力。努力是人生的一种精神状态,是对生命的一种赤子之情。努力是拥有之母,拥有是努力之子。一心努力可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想获取可谓道路逼仄,天地窄小。所以,与其规定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获得什么东西,不如磨练自己做一个努力的人。志向再高,没有努力,志向终难坚守;没有远大目标,因为努力,终会找到奋斗的方向。做一个努力的人,可以说是人生最切实际的目标,是人生最大的境界。
      

    2020年9月28日
  • 知名校长推荐的励志文章:《哈佛中国学生》

    哈佛中国学生    上周,上海复旦附中高三学生汤玫捷正式收到了美国哈佛大学通过FEDEX全球快递的提前录取通知书,而同时交到她手中的,还有校方提供的每学年4.5万美元的全额奖学金承诺。
      按照惯例,哈佛大学发放新生入学录取通知书应该在每年春季4月份,但学校会在头一年的圣诞节前夕给少量特别优秀的学生发放提前录取通知书,只有不超过8%的学生有幸获得这一机会。和来自印度的一名学生一起,汤玫捷成为今年整个亚洲仅有的两名被提前录取的学生。
      “我不是哈佛女孩,”汤玫捷反复强调自己反对被贴上标签化的称号,“准确地说是‘我选择了哈佛,幸运的是,哈佛最终也选择了我’。”这个在复旦附中400名学生的考试中只能排百名左右的女生,打动哈佛的并非优异的学习成绩,而是超出普通学生一大截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020年9月27日
  • 您们有理想吗?

           “你们有理想吗?”这是我最近在课堂上问高二学生的一个问题。本来,我认为学生肯定会毫不含糊地给我一个肯定答案“有”。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的答案是肯定的,更多的学生只是应付式地一笑置之,或者是以极不肯定的语气轻轻地点了一下头。由此不难看出,对于高二的学生来看,的确还没有认真考虑过个人的理想问题。回想自己以前在中学时代读高一时,就有了个人的理想。当时自己的理想很简单,就是要当一个英语老师。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自己就把所有的精力和财力都聚焦在英语学习上。结果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艰难的求学,终于如愿以偿,于1984年毕业于一所教育学院英语系,正式成为一名英语教师。由此可见,早期确定自己的理想是多么的重要。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为此奋斗的动力。伴随动力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动力加努力就到达了理想的彼岸。

    2020年9月27日
  • 励志文章:有理想,生命才会闪光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人的生命显得那么短暂,然而,人在这个世界上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有的人,生命并不长,但他们的英名永留史册;有的人尽管长命百岁,却碌碌无为,虚度一生。这两种人生结果为…

    2020年9月27日
  • 励志故事:学无止境

        这是美国东部一所大学期终考试的最后一天。在教学楼的台阶上,一群工程学高年级的学生挤做一团,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这是他们参加毕业典礼和工作之前的最后一次测验了。

    2020年9月27日
  • 海伦凯勒的故事关于海伦凯勒的故事

        海伦·凯勒是美国着名作家和教育家。一八八二年,在她一岁多的时候,因为发高烧,脑部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她的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后来,连话也说不出来了。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

    2020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