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丁宁:这是一篇童话

  《这是一篇童话》    就像安徒生童话《野天鹅》里的小公主爱丽莎,为了十一个哥哥,可以不说一句话,甘之如饴地赤脚踏过荆棘,空手采摘荨麻,日夜不停地编织十一件大衣,宁愿被人当做巫师差点活活烧死……

  6月24日下午,刘丁宁港大退学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发表公开信。公开信中,刘丁宁向所有关心她的人表示感谢,谈到了3个话题:教育、责任、梦想。她接受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此后将不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刘丁宁说:俺只愿每天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过去的一切,就让它们都过去吧,俺还是原来的俺。

  《这是一篇童话

  

  就像安徒生童话《野天鹅》里的小公主爱丽莎,为了十一个哥哥,可以不说一句话,甘之如饴地赤脚踏过荆棘,空手采摘荨麻,日夜不停地编织十一件大衣,宁愿被人当做巫师差点活活烧死……

  也如冬小麦,秋种,越冬,春季返青,夏季收粮,等待属于自己的那个“onesummer’sday”那个夏天……

  童话的意思,一是孩子说的话,不必放在心上;二是童话的意蕴:“过程也许会坎坷,但结局一定会很美好。”

  首先必须感谢许多人:俺的父母亲人,俺的本高校领导、两届老师同学,还有关心帮助俺的每一个人。谢谢您们,在俺成长的路上,一路伴俺同行。没有办法在此一一提名感谢,但希望您知道俺真心感谢您们的陪伴。

  特别是李校长,是全校到的最早、走的最晚的人,这一年因为俺受了太多的委屈和猜疑。

  感谢老校长庞校长的默默关心。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纵有千难与万险,本高铁流永向前!”然后是几个话题:

  关于教育

  张充和数学零分只因作文特优被胡适力荐进北大;钱钟书数学15分,国文英文满分进清华;数理化总分才25分而国文历史满分的钱伟长“九一八”后毅然弃文从理;林庚先生由物理转学中文;李开复由**学转学计算机;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中山先生由医人到医国;傅斯年在德国读书不求学位只为求知……

  那些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制度,那些经过试错终于清晰而坚定的理想,那些宽容志趣的环境……成就了那些动人的故事,也值得今天的俺们借鉴。

  那样的年代难道一去不复返了?诚然,教育的理念与教育的现实之间会有差距,但俺们不应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

  现在的教育,由于人口等种种因素还扮演着配置资源的角色。但教育承载的以文化人的使命不应被忽视。

  教育的功能除了传承文化,还有塑造理想。也许应试是俺们现在教育不可回避的环节,但它只是一种手段,绝非目的。也许大家对这种模式有种种看法,俺也曾对这种“皓首穷经”产生种种想法,但它确实砥砺了人的品格,系统地训练了人的思维、能力。

  俺们作为学生,在有人“拯救”俺们之前,会积极地开展“自俺救赎”,从中汲取有益的养分,仍然可以成长为心向阳光的人。感谢每一种经历,其实单纯地为一个梦想奋斗的生活,朴素而芬芳。

  关于责任

  其实除了这篇文章,所有关于俺的故事都只是故事。有的被附丽了崇高的理由,有的是臆测与猜想。

  俺曾对一些记者说:“俺只是个孩子,请您们保护、尊重俺,不要把它当做新闻写出去。”可俺不知道它为什么还是成为人们的谈资。

  听说还有假扮收水电费的骗开了俺姥爷家门采访。大人们真的很难理解一个孩子的想法吗?

  现在俺来澄清一下事实:俺去年一不小心多对了几道文综选择,顶了个虚名,又是第一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当然会有许多犹疑困惑。

  当俺通过思考与实践认识到,再不按自己的心愿追求梦想俺们就老了,俺发现原来那扇门没等俺已经关闭了。

  制度留给俺的唯一选择是:抹带重录。于是俺像苏格拉底服从雅典**审判一般选择回来,这与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种教育无关,只像《小王子》里周游过各个星球的小王子认识到,花园里的玫瑰再多再美,也无法打动他,因为“是您为您的玫瑰花费的时间让她如此宝贵。”

  去年不忍心拒绝任何人的请求,今年真的请原谅,俺真的想安安静静地成长。也请不要再使用俺去年的照片或在俺不知情的情况下抓拍的照片,俺不希望被人认识。

  关于梦想

  《菜根谭》说:“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毕竟,学了这么多年,如果目的只是materialtoys,未免太可惜。但在现实面前不折节,却需要巨大的勇气与阅历的支持,还有信仰的支撑。

  不需惊天地泣鬼神的豪举,俺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茉莉般无声地芬芳他人的生活,芬芳自己身边的每一缕空气,彼此相濡以沫地浸润,让灵魂安详,让生命充满诗意。

  诚如王阳明所言:“……以求其尽心,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俺回来后先后有北京的大伯、上海的爷爷、陕西的哥哥、大连的妹妹、海南的叔叔、广西的弟弟……写信赠书,在此感谢,并请原谅俺实在不能一一回复。(www.lizhijuzi.cn)毕竟是高三备考,俺又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

  记得钱文忠教授说过:“瓜子炒了以后可能是比较香的,但是别忘了,也有很多瓜子是会被炒焦的。”

  那么俺想说,俺还只是一棵向日葵,连瓜子还没长出来呢!

  所以从今往后,俺希望关于俺的议论停止、消失。

  人生的路很长,俺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看过一篇《手的影子不一定是手》,说的很有道理,人的影子也不一定是他本身。或抬高,或谮言,那都不是真正的俺,万一俺哪天修炼出了“举世誉之不加劝,举世非之不加沮”的境界,那真是迫不得已被锻炼出来的。

  也许将来俺并不会有什么成就,也不富贵利达,也许会被人提起,但那又何妨呢?俺只愿每天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精心书写生命的每一笔。

  过去的一切,就让它们都过去吧。记得泰戈尔的诗句:“不要留连着去采拾路旁的花朵。因为这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

  俺还是原来的俺。现在,请跟俺做一件事:闭上眼,深呼吸,把俺忘掉……(只写这一篇,以后请求让俺安静地生长,向着太阳。)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刘丁宁:这是一篇童话,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90549.html

(0)
上一篇 2025年5月12日 下午6:06
下一篇 2025年5月14日 下午6:09

相关推荐

  • 在奋斗的时候不奋斗,要青春干吗?

      年轻的时候不努力奋斗,当年老的时候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你一定会后悔。看别人光辉岁月,曾经的付出,曾经的拼搏,你是羡慕嫉妒恨三者皆有之。正如在部队呆过的人都说“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人活一辈子要多经历一些,多了解一些,最好能为这世界多留下些什么。数年以后,你的后代可以指着你的照片很骄傲地对别人说,这是我的爷爷(奶奶),他们当年很优秀,是我学习的榜样。

    2024年11月11日
  • 草根终有逆袭日,人生再无回头时

      一  我曾说我最羡慕的人生状态是:身体苗条了,精神丰满了。  有人则问我:我的状态正相反,那该怎么办?

    2024年5月16日
  • 可以不服输,但要会认输

      讲完这个故事,我俩都感叹,有了这样一个奶奶,这孩子会有一个特别艰难的人生起点。

    2024年10月27日
  • 喜欢老师是怎样的体验

      高中的时候我算是个badgirl,可是在他的课上格外的认真听话,为了多上一节他的化学课,我还报名了化学奥赛班,因为学校安排他授课。

    2024年10月20日
  • 妈妈写给青春期儿子的一封信

      我的儿子:  写这信给你,基于三个原因:  1、你正站在人生节点上:回首,是悄然溜走的童年时光,向前,青春的帷幕徐徐向你开启。

    2024年8月6日
  • 要自己酷炫很简单:心存梦想,为之努力

      我问她为什么。  她回答说:“你才20岁,就能写出很好的文,我显然没有你那么酷炫。”

    1天前
  • 俺们要吻所有日子,连同苦难一起

      比如很多人曾经年少时有过各种关于梦想的渴求,之后便慢慢地把这些搁置。后来在生活这个大热锅里来回滚烫这么多年,那些现实主义的愉悦感逐渐占了上风。虽然没有功成名就天下知,但手中握有的钱、名下的不动产,足以让一个人活得洋洋得意、自命不凡。但更多的人,并没有获得现实多少特殊的青睐,他们更多的是在生活里打了无数个滚,一辈子敷衍着奔波的疲惫,只为了一周那唯一的不用出去工作的休息日。

    2024年6月20日
  • 没有一步是浪费的

      这一点:今日努力了,将来就会有所得。我们常常觉得付出与得到不成比例是因为我们忘记了这一点:付出本身就是一种得到。"为一件事去付出"经历本身就是一种得到,一种人生意义的所在。

    2025年5月2日
  • 俺们最大的敌人,恰恰是自己

      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越长大,使你伤心的人、让你为难的事、跟你作对的日子,越来越多,但可以表达的情绪、可以倾诉的余地、可以喘息的时间却越来越少。

    2024年4月11日
  • 能阻碍您的,从来不是别人

      她喜欢上海。她说,在很小的时候看过一个纪录片,有上海里弄,有外滩夜景,有复旦的草坪,有上交的梧桐,从那时起就深深爱上那座城市。

    2024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