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别哭观后感(愿你在离去后忘记过往)

《妈妈别哭》是上映于2012年的一部犯罪复仇题材的电影,是继《熔炉》之后又一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入围了第17届釜山电影节的广阔镜单元。

2004年,在韩国密阳市发生了一起惨绝人寰的轮奸案,一名初中女生遭受了44次施暴,令人震惊的是,加害者全都是和受害者同龄的未成年人。

从电影的剧情上来说,这是一部全程让观众压抑,感受不到希望存在的电影,但用平实的视角展开故事,避免戏剧化的复仇,着重展现人性的丑恶和弱势群体的无助,我认为未必不是一种成功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

妈妈别哭观后感(愿你在离去后忘记过往)

你的出现让我欣喜,不料却是噩梦的开端。

刚上高中的恩雅单纯、善良,在花一样美好的年纪里,遇到了让自己情窦初开的少年。在夜风微凉的天台上,献上自己亲手所做的巧克力。

只是他没想到面前美好的少年本就是是恶魔,在来自地狱一样刺耳的笑声中,恶魔撕裂了恩雅的裙子,也毁灭了她对这个世界所有的美好向往。

黑暗的夜过去了,但迎接恩雅的却并不是大仇得报的快意。因为施暴的三个人皆是未成年人,又没有证明轮奸的直接证据,法院的审判结果是他们仍逍遥法外。

恩雅的人生却由此沉入了谷底,只是这并不是结束,他们以公开凌辱视频作为威胁,又一次轮奸了恩雅,而之后不堪重负的恩雅以自杀的方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恩雅走了,形如槁木的妈妈无意中看到了女儿被凌辱的视频,她拿着刀找到了施暴的三人,柔弱的身躯受尽了屈打,但最终却以一个母亲的坚强将仇恨的刀捅入了两个恶魔的身体。

妈妈别哭观后感(愿你在离去后忘记过往)

等到面对最后一个施暴者时,警察来了,她举起刀时,在警察的枪声中结束了生命。

(二)

对于犯罪复仇题材的电影来说,犯罪过程是相当重要的一环。紧张、残忍的犯罪手段加上暴力镜头的渲染,在观众的愤怒与同理心达到最高的时候,酣畅淋漓地展开复仇情节,是此类电影的惯用手法。

妈妈别哭观后感(愿你在离去后忘记过往)

但显然此片不同于以往的犯罪电影,它对于犯罪现场的的残酷并没有过多的展示,更多的是用对比反差,以及纯写实的人物行动和心理层面来展开描述。

少女满怀喜悦来见心中的少年,却遭到了残暴的对待,美好与残忍紧密相连,通过略显灰暗摇摆不定的手机镜头视角展现出来,这种没有任何缓冲的情节瞬间引发了观看者的愤怒之情。

事发前母亲和女儿相处时的美好与欢乐,与事发后双方停歇不了的哭诉和自责,牵引着我们想到自己,是不是现在我们与家人的欢乐愉悦,马上也要迎来这样的噩梦。

渴望法律给予施暴者严惩,但残暴的犯罪最后却没有得到公正的审判,到此时,我们内心的愤怒已然要喷薄而出了,而施暴者的不思悔改,让这种愤怒到达了顶点。

已至深夜,回到家的母亲却找不到应该在家的女儿时,镜头的不停转换表达了母亲内心的焦急和迫切,足以让屏幕前的我们感同身受。

女儿死后,通过母亲行尸走肉般出现在几名施暴者周围,一次次遭受到了不屑地嘲笑和殴打,也许她是想寻找一个理由,原谅他们都是孩子应该被原谅的理由,但显然并没有得到。

而柔弱善良的母亲在仇恨的指引下,杀死了两名施暴者,但期间所遭受的虐打和真正主犯水落石出后警察的出现让所有观众内心的愤怒压抑到了极致。

(三)

整部电影没有酣畅淋漓的的复仇情节,直到最后观众心中的压抑都没有找寻到宣泄口,但我认为正是这种让观众的情绪无处发泄的结局,更能凸显电影的主题,引起世人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原先韩国社会男尊女卑的现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传统价值观念和制度的束缚,这种改善并没有彻底。

大多数韩国女性从小被教导遵循儒教顺从、忍耐的美德,在男女同处时,处于劣势地位,女性的自我意识较为薄弱。

这也导致男性对于女性缺乏应有的尊重和保护,而女性面对极端的不公对待时,习惯性的隐忍承受,自我反抗意识薄弱,等到实在无法承受这种压力时,选择自杀离世的居多。

普通韩国女性是这样,看起来光鲜亮丽的韩国演艺圈女性更是如此,近年来,相继有张紫妍、宋芝善、金宥利、朴慧尚等星途正盛的女明星因为不堪忍受来自各方的潜规则和虐待而选择自杀离世。

据调查显示,韩国女艺人中45.3%曾被要求陪酒,62.8%曾被节目关联者或社会有势力者要求进行性接待。身陷其中的艺人们,有过挣扎,有过呼救,但仍然不能改变现状。

(四)

电影的世界有结束的时候,但我们的真实世界还要延续,不光是在韩国,在其他国度,电影中的情节也时有发生。

2019年5月14日,据英国《太阳报》报道,爱尔兰两名13岁少年将一名14岁少女性侵后殴打致死。

14岁少年被2019年10月20日,大连市公安局通报,13岁男孩蔡某某将一名10岁女童骗至家中意欲强暴未果后,残忍杀死了女童并抛尸附近的灌木丛。

这个世界大多数时候是美好的,所以我们更愿意让孩子见识美好,屏蔽阴暗,我们以为自己有能力护佑他们在羽翼之下。

只是殊不知正是这样的以为,让孩子们失去了辨别美好与黑暗,进而保护自我的能力,最后不得不逼迫着孩子以惨烈的方式面对现实,可是这个过程对天真无知的孩子来说无异于一场灭顶之灾,甚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逝去的已无所改变,但今后我们除了教会孩子善良之外,也应该教会孩子勇敢。拼力还击的勇敢,勇敢面对当时的伤害,才不会让人觉得你软弱可欺,进而肆无忌惮。毕竟,颤抖的刀,劈不开人生的荆棘丛。

勇敢面对被伤害之后的生活,让伤害留在过去,勇敢地重新出发。这世间任何的苦难都不至于让你放弃生命,放弃爱你的人。

泰戈尔曾经说过,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命运之绝唱不是每个人都能弹奏的出,但唯有好好活着,才有机会改写曾经的苦难,不至于让伤害永远定格,也不辜负我们每个生命来这世上走一遭。

宝贝,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妈妈别哭观后感(愿你在离去后忘记过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8981.html

(0)
上一篇 2024年5月9日 上午12:18
下一篇 2024年5月9日 上午1:13

相关推荐

  • 千古第一名相诸葛亮(心怀社稷,立志报国)

    引言: 作为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丞相,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功绩向来在民间流传甚广。 他手下的蜀国只不过是一个占地面积一百零六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其中人口只有一百万。 然而就是…

    2024年7月29日
  • 复活读后感600字(这本书,让你看透人性)

      《复活》作者托尔斯泰,本书讲述聂赫留朵夫在地方法院当陪审员时,他审理一起妓女投毒案件,认出了这个妓女是他姑妈家的养女马丝洛娃,当年他诱奸了她,导致她怀孕后被逐出家门,无奈沦落为…

    2023年12月25日
  • 红与黑读后感(人性的两种底色)

    断断续续,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 此书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心理描写。尤其是于连和德瑞那夫人。在于连和德瑞那夫人初识不久,德瑞那夫人的心就早早跟着于连走了。于连对于瑞那夫人…

    2024年4月11日
  • 红海行动观后感,虽远必救,再难必援

    当电影《红海行动》上映,我迫不及待地进行了观看,给我的感觉第一是感动,第二是震撼。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与富强,当我听到“不论你身在何处,你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支撑着你”之…

    2024年5月18日
  • 睡觉会变白小说文艺时代主要内容简介和读后感

    说起娱乐圈,在我们普通人的视角中,那是一个俊男靓女的世界,那是一个尔虞我诈的圈子,那是一个充满了凶险和机遇的地方,那是一个和普通人的社会完全不同的地方! 于是我们看到了无数关于主角…

    2023年10月27日
  • 刘胡兰的故事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刘胡兰的故事》这本书。这本书讲了刘胡兰的生平事迹。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胡兰英勇就义时的情景。面对敌人的劝降,问讯,甚至威胁,她始终不动摇,昂首走向铡刀,高呼着“中…

    2024年2月17日
  •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跳动的赤子之心)

    指尖轻抚过纸页,透过一个个文字,我仿佛看到灯下那对深邃明亮的眼睛,空气中弥漫的深沉父爱,字里行间跳动的赤子之心。 远隔千里,忧思纷飞,一对望穿秋水的眼睛,天空中仿佛有滑翔的鸿雁,为…

    2024年3月11日
  •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3篇(让父母激起童心的书)

      读宝葫芦的秘密有感   在《宝葫芦的秘密》中,王葆从小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奶奶讲了张三、李四、王五和赵六如何找到宝葫芦,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宝葫芦什么都能变出来,还不幸福啊!…

    2024年4月5日
  • 党的伟大成就观后感(凝聚奋勇向前伟力)

    日前,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党课开讲啦》在央视开播。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党员、干警观看,同志们纷纷表示,在观看中精神备受鼓舞,心灵得到洗涤,会…

    2024年4月2日
  •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2000字

    我认识阿富汗是从《追风筝的人》开始的。 以前,我不了解阿富汗,也不想了解,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它就代表着荒凉、野蛮、战争、杀戮。但读了这部小说,从它沉着温暖、文采飞扬的语言里,从跌宕…

    2024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