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读后感(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

重读《共产党宣言》,我再次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创造生产力的巨大能量有充分的认识和描述。你看——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写道: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写道:“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资本主义,一般指资本主导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统治方式,亦即资产阶级奉行的主义。既然资产阶级有这么大的创造力,它使交通便利、产品极大地丰富并且价格低廉,它还使封建君主统治的旧欧洲脱离野蛮,进入欧洲人描述的文明时代,资产阶级及其奉行的资本主义有何不好?这个世界还需要什么别的主义吗?

于是,当“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出现时,“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

这个幽灵为什么出现?它为什么要反对资本主义?

请看《共产党宣言》怎样揭示——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酋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少年时,我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揭示,没有多少理解,但在今天读之,就颇有体会了。《共产党宣言》还写道:

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说:“资产阶级使农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还说,“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

1840年后,中国的大门就是这样被资产阶级统治的英国轰开的。从那以后,中国人经历了80年抗争,在1921年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选择了把中国众多穷人组织起来,走人民当家作主追求平等的道路,终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再看《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就写出,在欧洲产生过多种“社会主义”,其中有“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还有“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再看二十世纪,苏联和东欧曾经轰轰烈烈胜利前进的社会主义瓦解了。我国所称的社会主义是一种什么社会主义呢?我想,马恩列斯的描述与奋斗,中国的实践,都可见探索一条社会主义道路很不容易。

《共产党宣言》,由马克思执笔,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写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共产党宣言》问世(1848年)在先,马克思《资本论》问世(1867年)在后。在我看来,《共产党宣言》是理解《资本论》的一把钥匙,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今天仍需学习和坚持的思想财富。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

由此再看我国贵州省塘约村党组织和农民在当今的实践,我以《塘约道路》撰述,引起广泛关注,究竟是什么原因?

2016年初我看到的塘约村,并没有后来人们所见的这么多刷新外观的房子,一条新修的村路格外显目。那时的塘约,只是一个从贫困泥沼中刚刚拔出腿来的村庄,我感觉它连两腿泥都还没有洗去。没人叫我写这个村庄。是什么促使我下决心要向社会报告出这个村庄?原因有三:一是它村部楼里写着的四个字“穷则思变”,让我感到这个村庄虽穷,但有精神。二是党支部把生产队散伙后的村民组织起来,重走集体化道路。三是把承包地重新集中起来,据说农民们把承包地的田坎挖掉时“像土改那样高兴”。后来我想,日后塘约村若发展到繁荣百倍了,打动我的仍然是上述三个原因。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

那以后我走了全国各地数百个村庄,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塘约道路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不是塘约村提供了多少发展经济的成就,而是全国许许多多“空壳”村,许多“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农民们已多么渴望党组织把一盘散沙般的农村人民重新组织起来。

塘约实践为各省市农村干部群众所认同的正是——在党组织领导下,走共同致富的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我以为,如果用四句话概括,塘约道路的核心要义该是:

党建引领 深化改革 组织起来 共同致富

共产党宣言读后感(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

党建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4月25日在小岗村说:“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习总书记所说是有的放矢的。习总书记还说:“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塘约村做到了。

深化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期农村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农村全面深化改革,自此领导深化改革的机构称“深改办”。这“深化改革”,是有深刻内涵的。

组织起来 塘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生产队散伙后的农民重新组织起来,把承包制下分散的土地重新集中起来,流转到集体,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发展,走向集体化的现代农业。这实际上是吸收了新中国诞生以来,包括改革开放至今的经验和成就,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共同致富 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矢志不移的伟大目标,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开辟出的一条道路。时值今日,多种经营形式并存,塘约村党组织和农民群众选择了一条共同致富的道路。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共产党宣言读后感(历久弥新的红色经典),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8722.html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8日 下午10:50
下一篇 2024年4月28日 下午11:41

相关推荐

  • 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成就最动人的思政课)

    中国教育电视台近期推出了六集文献纪录片《白山黑水铸英魂》。该片由知名电视人陈宏担任总编导、作家萨苏担任总撰稿,讲述了东北抗联主要领导人的英雄故事。该片也是首次以纪传体影像史的方式,…

    2024年4月18日
  • 叶问2观后感(家国情怀最动人)

    今天给大家讲一部国产动作大片《叶问2:宗师传奇》 故事发生在1950年的香港,男主的名字叫叶问,带着一家人来到了香港居住。老婆还怀着二胎,由于没有钱交房租和儿子学费。 叶问开了一家…

    2024年5月14日
  • 出卖笑的孩子读后感(笑是最珍贵的)

    笑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但如果没有笑,生活会多么无聊。蒂姆是一个失去了父母和最珍贵的东西——笑的孩子,但他最终用自己的努力找回了属于自己的笑! 蒂姆是一个从小失去母亲的孩子。父亲再婚后…

    2024年5月22日
  • 爱丽丝梦游仙境读后感(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

    《爱丽丝漫游奇境》是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写的一本童话故事书 。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在梦中追赶一只会说话的白兔而掉进了兔子洞,并由此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开始了一段神奇…

    2024年4月10日
  • 孔融让梨的故事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

    2024年7月24日
  • 滴水穿石读后感1000字,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

    滴水穿石的魅力有多大?宋代文学家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一钱斩吏》中这样描述:“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流传至今,多半停留在成语故事的解读中,对持之…

    2024年2月3日
  • 铁道游击队读后感精选4篇

    铁道游击队读后感1    今日,我阅读了一本名叫《铁道游击队》的红色革命书籍,资料精彩质朴、贴近生活。让我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读后的感受吧!    这本书围绕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支铁道游击…

    2024年4月13日
  • 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校园片里的“爱”

    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的教师节,学校为示庆贺,照例会举行全校教工聚餐。起初是由学校食堂自行烹饪,后来嫌麻烦干脆上饭店聚。记得1991年的教师节学校别开生面,组织教工观看电影《烛光里的微…

    2024年3月29日
  • 围城读书笔记(困住我们的不是城,而是自己)

      1.不学无术的主人公方鸿渐,大学毕业后去欧洲留学四年混了三个学校还没拿到学位证书,最后花钱买了个博士学位回国。回国后,丈人知道他拿到了博士学位,在报纸上刊登他的博士照,还为…

    2024年8月1日
  • 乌合之众读后感(活成最好的自己)

    刚刚翻看《乌合之众》的几个小时里,勒庞的思想观点让我震惊,对于书里的内容我不敢茫然赞同,但仅从群体心理的理论角度而言,这本《乌合之众》实在是让人拍案叫绝。在作者的阐述举例中,书中的…

    2024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