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猫鼠读后感(人性的“恶之花”)

对于我们不少人而言,都对猫有一种特别喜爱的情感,因为猫咪有多可爱,包括我的叔叔,一听说婶婶威胁他,说把他的猫宰了,就立马飞奔回家。

与此相反,鲁迅对猫就是特别地反感,不但“憎恨”这么简单,更多的是“有仇”。总之,只要看到猫,出于本能地想要暴揍它一顿。到底是什么情况呢?结合我读过的《偏见的本质》里边提到的一个点——预先判断是一种常态。也就是说,鲁迅“仇猫”,就是一种偏见。别人的偏见是有害的,但从鲁迅“仇猫”的偏见来看,其实他的偏见,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种偏见能给我们后人的思维带来延伸。

狗猫鼠读后感(人性的“恶之花”)

在鲁迅《狗猫鼠》这篇杂文,针对人们对他“仇猫”的看法作出自己的解释,为什么对猫会有这么大的偏见。

1 鲁迅对猫的偏见

在小说《兔和猫》里边,儿时的鲁迅得知猫把他们家的两只可爱的小兔子吃掉,非常地生气。尽管两只小兔被吃掉以后,兔妈妈再生了一窝出来,其乐融融地生活着,但也无法掩盖猫把兔子吃掉的这个“恶行”。被吃掉的兔子,哪怕被大家遗忘,也是生命啊。因此,儿时的鲁迅看到猫,都不由自主地想要“复仇”,甚至还想拿起氰酸钾,向那只可恶的大黑猫下毒手。

狗猫鼠读后感(人性的“恶之花”)

如果说,儿时的鲁迅知道了猫残害小生命的这个事实,对猫产生仇恨,这个可以理解。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小生命消逝,都是因为猫而起,而猫仅仅是替罪羊而已。

在《狗猫鼠》里边提到,儿时的鲁迅特别喜欢的小隐鼠,忽然间不见了,然后他的保姆阿长就告诉他:“小隐鼠被猫吃掉了。”这个时候,鲁迅仇猫也说得过去。几年过后,成年后的鲁迅才知道真相,原来小隐鼠并不是被猫吃掉的,而是被阿长不小心踩死的。也就是说,这么多年来,猫是被冤枉的。这个时候,鲁迅会改变对猫的看法,会对猫“和解”吗?并没有!

狗猫鼠读后感(人性的“恶之花”)

《偏见的本质》告诉我们,偏见是由两方面形成的,一是态度,二是信念。其中,改变信念相对简单一点,只要是证据足够,铁定的事实,就不得不承认。鲁迅知道了小隐鼠的死跟猫无关,这个信念他的确是改变了。但是,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却是难于登天。虽然是冤枉了猫,但鲁迅对猫依然持以“仇恨”的态度。

为什么呢?虽然这件事情与猫无关,但是只要是对一件事情有偏见,总会借此找到无数个理由。接着我们来看,鲁迅为“仇猫”的态度,找出哪些理由。

2 偏见,总是有理由的

一直以来,鲁迅对猫都是有仇恨的,纵使知道了小隐鼠的不是被猫吃的,但他也能找到更多其他的理由,说明了猫并不是什么善良之辈。

首先,猫特别的吵。虽然鲁迅是一个夜猫子,创作都是在晚上进行的。我们也不难想象,在夜深人静时,其他人都睡觉了,鲁迅创作正处于心流的状态,忽然间被“喵-喵”的声音打断了,这是什么样的感受。如果在大白天,也许就有其他声音覆盖着,但在大半夜的时候,这个“喵-喵”的声音就特别地明显。我们站在鲁迅本人的角度,是不是感觉到被打扰了?而且这还不是一次半次,在他住的地方,经常都会有这些猫的出没。所以,迅哥儿能不生气吗?久而久之,只要看到猫,自然就会联想到它使人厌恶的一面。

其次,猫特别会装可怜。虽然鲁迅是仇恨猫,但爱猫人士也有不少吧?当鲁迅被猫激怒以后,拿起棍棒想要狠狠地揍猫一顿时,猫咪们精明得很,都会逃到爱猫人士身边去。这些所谓的爱猫人士就站出来了,说到:“猫咪这么可爱,你又怎么能够欺负它呢?”类似的场景,在《兔和猫》的结尾可以看出来,迅哥儿想要揍猫,他老妈站出来了,说:“迅儿,你又在那里打猫了?……”

最后一点,猫特别擅长折腾。就比如,人们看到老鼠,基本上都会给它一个“痛快地解决”掉。然而,猫就偏偏不这样,并不是马上把老鼠吃掉,而是要慢慢折磨,等到玩腻了,才把它吃下。要是直接来个痛快地解决,猎物们也会输个“心服口服”,而鲁迅之所以恨猫,是因为它“不讲武德”,给对方稍微有点逃脱的希望,然后又抓回来,如此反复折腾几次,直到精疲力尽,才把猎物拿下。

3 从鲁迅的偏见,看现实的“猫”

让我们发散一下思维,把鲁迅对猫的偏见延展一下,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类似“猫”这种物体有没有呢?在那个年代,鲁迅就是借着“猫”来讽刺那些“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的学者和教授,为了推广自己的观点,就会吸引青年们的注意力,如果有人反驳,他们往往就会装疯卖傻,一脸无辜地说到“我没这个意思,是不是你理解错了啊”;对于他们的观点如何落地实践,他们永远都不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你,永远都要留一手,同时也要留有悬念,一直把你牵制着。

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鲁迅笔下的“猫星人”就显得更加多了。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都无法全身心投入工作,而是不断地刷视频、刷朋友圈?说白了,就是被这些“猫咪”们吸引了注意力了啊。他们是怎么把你的注意力消耗掉的呢?从某个自媒体平台的数据来看,吸引眼球的内容,往往不是教你什么技巧的知识干货,相反,更多都是那些美女卖萌、装可怜的居多。为什么吸引观众眼球这么重要呢?

当今都是“注意力”的年代,赢得注意力是建立私域流量的第一步。吸引不到注意力,私域怎么打造?有了流量以后,也就成了这些“猫星人”的“猎物”了,要不要一次过满足看客们的全部要求,也就是说,收割一波就完事?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要不然后面可得“喝西北风”了!因此,每一次的“收割韭菜”,都不能连根拔起;相反,割完韭菜以后,还得给韭菜们继续施肥,让它们茁壮成长,以便下一步继续收割。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狗猫鼠读后感(人性的“恶之花”),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8608.html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1日 上午9:45
下一篇 2024年4月21日 上午10:32

相关推荐

  •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3篇(让父母激起童心的书)

      读宝葫芦的秘密有感   在《宝葫芦的秘密》中,王葆从小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奶奶讲了张三、李四、王五和赵六如何找到宝葫芦,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宝葫芦什么都能变出来,还不幸福啊!…

    2024年4月5日
  • 地心历险记观后感,想做一个瑰丽的冒险梦

    对于冒险类电影,虽然看的不多,但有部电影确印象深刻,那就是《地心历险记》。 很庆幸,能看到这样一部启迪智慧的电影,同时也感叹,国外的技术和人类丰富的想象力。 说实在,没有看到这部电…

    2024年3月31日
  • 读《增广贤文》有感,人生少走弯路

    还记不记得,你小时候读过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有的人说是唐诗三百首,有的人说是记不起名字的连环画,但不管你读过的是什么,咱们把这种书都称之为“启蒙读物”。 书店里一般都有专门的启蒙读…

    2024年3月20日
  •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600字八年级

    精彩片段1:“在和周恩来谈话的时候,我一直带着浓厚的兴趣观察他;他和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清瘦身形,中等个子,但体魄挺拔结实,留着黑长胡子的脸上透着年轻人的真诚,…

    2024年1月24日
  • 教学方法的归纳,各种教学方法介绍

    翻转课堂教学法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利用视频来…

    2024年6月27日
  • 鸿门宴读后感(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

    《鸿门宴》是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一场酒宴。 这是公元前206年的一天,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刘邦及其主要部属。 项羽、刘邦…

    2024年6月12日
  • 童年读后感500字,要幸福先要学会吃得起苦

    《童年》是作者高尔基以自己童年为基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与非人生活。而高尔基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受尽折磨与欺辱,无论是在精神上或是肉体上,都承…

    2024年3月23日
  • 西游记读后感500字,读《西游记》有感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由明代作家吴承恩写的一部神魔小说。小说讲述了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长达14年的故事。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了许多可贵的品质。 当我读到三打白骨精时…

    2024年3月18日
  •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精选4篇)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1    《送东阳马生序》是选自宋濂的《宋学士文集》。文章先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然后联系马生求学的优越条件,这样,我们不难就可以得出其中之一道理:…

    2024年6月15日
  •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精选5篇)

    《解忧杂货店》课外书读后感1 我是一个不喜欢日本文学的人,记得自己看的第一本日本作家的著作是在初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我已经忘记我当初为何会对它情有独钟,我想是因为它封面设计的精…

    2024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