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的世界观后感,自由才是生命的空气

当楚门呱呱坠地时,就成为一出热门肥皂剧的主人公,生活在设计好的“桃源岛”的大舞台上。

他身边的所有人,挚友、伴侣、路人,甚至父母,全都不过是这出戏里的演员。

然而,在三十年的生命中,楚门对此却一无所知,生活在一片虚情假意和安排控制中,五千多个遍布岛上的镜头,记录拍摄着他的生活。他的人生,不过是一场不自知的二十四小时真人秀。

直到出现多次拍摄故障,才让楚门如梦初醒。从而克服对海水的恐惧,冒着生命危险,勇敢逃离这一被永远操控的人生,去选择自己向往的幸福人生。

这电影我已经看过三遍了,每看一次,仍觉心痛难忍。因为读懂楚门,才能读懂孩子,才能读懂人生。

电影镜头一:

电影最后,楚门快要逃离桃源岛时,导演温情脉脉地劝说他留下“听我劝告,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虚假,有一样的谎言,有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的世界,你什么也不用怕。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我看了你的一生。我看着你出生、看着你学走路、看着你上学、看着你掉第一颗牙,你不能离开,跟我一起吧!”

这一幕像不像家长,像一只老母鸡一样,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保护在羽翼之下。

央视有一档寻亲节目,离家出走几十年的儿子,不愿回家和父母相聚。其中伤害儿子最深的一件事,是教授父母强制改了儿子专业、强制干预儿子就业,他们初心是希望儿子生活、工作稳定。以为这就是幸福。但是儿子却不喜欢这样的专业、工作、生活。终于忍无可忍,离家出走,几十年不与父母联系。就算节目组终于找到他的下落,几十年时光也未能化解的怨愤,从他的录音里表达了出来,他说“因为父母过去对他的打骂、控制,导致他心理障碍,导致他现在生活艰难,不能很好地生活,也不能组建家庭。父母已经毁掉了他的整个人生。”他拒绝父母声泪俱下的道歉,拒绝和父母见最后一面的要求,选择倔强地一直恨下去。

类似这样,父母以爱之名,不断干预孩子人生,希望尽力为孩子打造一个“桃源”岛的行为,还在继续发生,所以才滋生了那么多痛苦和悲剧。

之前看到过一则报道,一个品学兼优的高一学生,父母和班主任一同给他施加压力,让他改填文理分科。父母刚志得意满地走出校门,儿子这边就一跳解千愁了。

真的,被控制的人生,即使更平稳,可是孩子往往非常绝望、愤怒的抗拒。因为孩子们并不想过那一眼望到头的日子。

真的很遗憾,“十年媳妇熬成婆。”长大后的家长,就丢了小时候的自己,忘了自己从前那些不被理解、接纳的情绪,自己当年的伤悲,长成了小时候自己也不能接受的家长样子。

这就是传说中“孩子只想要一个苹果,但家长却给了一车梨。”家长等着孩子道谢,孩子却等着家长道歉。

我一直主张“爱”的供给,其验收资格一定是使用单位(孩子),而不是供给单位“家长”。这也回答了很多网友的疑问,“我一直那么爱我的孩子,我也没逼着他成绩好呀?没给过他压力呀?他怎么就抑郁了?”

电影镜头二:

楚门终于克服对海水的心理障碍(因为导演安排,在他小时候,他爸爸和他在风浪中遇险,爸爸不幸溺亡的惨痛情节),驾着小船逃离“桃源”岛。

导演命令制造风暴、闪电,加以阻挡。一次不成,第二次甚至冒着淹死楚门的风险,命令加大风暴指数,直接对准船体攻击,妄图通过施压,让楚门放弃逃离。可楚门宁死不屈,用绳子把自己绑缚在船上……身边工作人员都加以劝阻,“收手,全世界都在看着,不能让他当众死掉。“但导演说“他当众出生……”,继续命令攻击楚门。

楚门的愤怒控诉,像不像我们青春叛逆的孩子?“你还有什么法宝?你想阻挡我,只有杀我!”

这像不像父母,用经济垄断、道德绑架来控制孩子按自己的期望生活,选择专业、选择恋人、选择工作?

我记得那个十三四岁可怜小姑娘的遗书,“我在家里,必须要靠演技,才能活得更好。”

家长可能经常对小孩子说:“你要乖,要听话。不然不给你吃穿,不要你了,把你赶大街上去,当小乞丐!”

从小就欠缺安全感的孩子,怎么可能健康成长,怎么可能勇敢幸福地做自己?天天都那么纠结、彷徨,努力察言观色、揣摩家长喜好,尽力扮演家长期望的样子,讨好身边的每一个人,多累、多痛苦、多分裂!

所以,孩子是一夜之间就性情大变的吗?我只能说,从前的乖巧懂事有大部分都是演的,是在为了五斗米折腰罢了。演到青春期,块头够大、身高够高,可以俯视或平视家长了,有底气了,有勇气了,也演够了,所以,开始了讨伐、反抗和控诉。

小时候的那些年,不被家长看见和接纳、宣泄的负面情绪,从未被埋葬。它们一直都在。到了青春期,以一种洪荒之力,滚滚而来、势不可挡。为了自由,为了自己掌控人生,孩子们不管不顾,宁愿牺牲掉自己学业、前途、健康,甚至生命,也在所不惜。只有家长先选择妥协、退让,终止这不可能有赢家的战争,才可能为家庭命运争取一线生机和希望。

电影镜头三:

当幼小的楚门在课堂上侃侃而谈,长大后要当麦哲伦,去世界航行时。导演马上安排溺死爸爸,让楚门对海水产生心理阴影,从此不敢远行。

楚门对施维亚一见钟情,导演直接让人简单粗暴地带离了施维亚。第二次甚至让人假扮她父亲,污蔑她是精神分裂患者。

当楚门终于和导演安排的姑娘美露结了婚,在虚假的爱情中生活了N年后,因拍摄出现事故,导演决定让美露离开,重新安排楚门的第二春。

这样的事情,现在依然在继续发生。

想想家长从小对孩子的耳提面命:“要好好学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从小就告知孩子唯一一条成功之路,“考重点中学——考好大学——找好工作——组建好家庭——过上幸福生活。”

像不像导演,用焦虑、恐怖为孩子建造一个“桃源”岛,让孩子必须得按家长既定的路线做选择,不允许孩子做自己,必须做家长期望的样子。不然,你就是失败的人生,你会被人看不起,你会被时代抛弃。

所以,长期被焦虑裹挟的孩子,能健康成长吗?能发挥出所有的潜力,成绩优异,开朗乐观,长成家长期望的样子吗?

一旦无力倒下,没有第二个选择的人生,如此绝望,孩子哪还有力气重新爬起来,站起来,跑起来,飞起来?孩子们早就被吓坏了呀。

最后用楚门的初恋女友施维亚和导演的辩论作为文章结尾。

施维亚:“你有什么权力,把一个人的一生,塑造成闹剧?你一点也不觉得内疚?他不是演员,是囚犯!任由你摆布!”

导演辩解到:”我为楚门提供一个正常的人生,这个你所住的世界是病态的。桃源才是模范的世界!”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楚门的世界观后感,自由才是生命的空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8113.html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1日 下午3:06
下一篇 2024年5月21日 下午6:20

相关推荐

  • 子夜读后感(茅盾的经典著作)

    《子夜》标志着茅盾的创作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它从一九三一年十月写起,至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完稿。在动笔以前,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准备和…

    2024年5月19日
  • 穿过寒冬拥抱你观后感,温暖现实中的爱与感动

    2022年元旦前夜,跟着儿子赶了回时髦,去看了个跨年电影:《穿过寒冬拥抱你》。本以为是年轻人的玩意儿,却没想到,把我这内心早就不起波澜的中年妇女给感动得稀里哗啦,口罩下面全是泪。 …

    2024年5月13日
  • 关于油菜花的优美散文:油菜花儿静静开

      暖暖的午后,阳光静静的照在大地上,田里里油菜花正静静地开着。患老年痴呆症三年多的罗奶奶坐在一把藤条靠背椅中,一如那静静开着的油菜花。   12岁那年,罗奶奶就被送到地主邓继发家…

    2024年1月17日
  • 观后感400字《八佰》观后感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了《八佰》这一部影片,现在我给大家来讲解一下吧! 《八佰》这一部影片是一部战争片,根据真实历史改编,导演是管虎。这部影片拍摄的时间是在1937年的上海,日经…

    2023年11月29日
  • 电影《智取华山》观后感300字左右作文三年级

     1949年,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北的强大攻势下,胡宗南率部南逃,国民党部队旅长方子乔残部逃上华山,在山口要道设下重兵企图凭借天险负隅顽抗。   面对国民党残兵盘踞华山,刘明基带领…

    2024年2月21日
  • 历史上真实的刘禅是怎样的

    《资治通鉴》记载:福谢:“前实失不谘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又问其次,亮不答。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

    2024年7月9日
  • 名人传读后感1000字(名人的故事)

      在黑暗的人群中脱颖而出,在孤独的世界中不屈不挠,强忍着一切痛苦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的,或许只有他们了。   《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读完这本书我有很多的感悟。这本书主要…

    2024年3月16日
  • 大国崛起读后感,见证中国的崛起之路

    我读唐晋的《大国崛起》这一本厚重的书,它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世界性大国崛起历史的书籍。书中提…

    2024年6月13日
  • 大国工匠观后感400字范文(谱写属于自己的乐章)

    无论哪种工作、哪种岗位,即使在平凡的工作,只要我们把它做到极致跟完善那就是不平凡,《大国工匠》栏目讲解并描述的工匠们的制造神话。每一种工作无不于详情中体现精益求精的技术。他们追求职…

    2024年1月5日
  • 回忆同学的作文800字(初中优秀满分作文):你就是那一束光

    你就是那一束光,照亮我的心房。——题记 那日,随手拿起一本书,轻轻翻动,一片叶子悄然滑落。我弯腰捡起,这是一片银杏叶,脉络分明。我疑惑地看着它,却发现叶上有几个英文小字:“珍重,朋…

    2024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