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后,还要在生活中磨炼

人总是有很多执著。比如,穿得不好看被人耻笑了,心里会不舒服;工资没有同部门的人高,也会不甘心;情人不够体贴,会心生埋怨……这些都是执著的表现,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着自己的执著,正是这些执著,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

不过,在修行的过程中,各种执著都会慢慢消失。尤其当你明心见性,并且把这份空性“保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现世间的一切都是如梦如幻的,无论如何追求,最终也总会消失,所有执著都会随着这个发现和体悟而烟消云散。假如有一天你进入前面说过的离戏瑜伽之后,烦恼障就没了,因为这时候你会强烈体会到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假象。

比如你炒股票的时候得到一百万,你要把它当成梦幻不要高兴;赔上几万、几十万的时候也要把它当成梦幻不要忧伤。实际上无论股票升或跌,都不过是一个巨大的幻觉。因为它升完了肯定会跌,跌完了也肯定会升,而且无论你得到多少钱,都不会改变生命的本质,生命也是一种幻化的东西,所以说不要执著它。因为明白这种东西而不去执著它,不要执著,这就是对治。

你不可以逃避那些会让你生起习气的外境,也不能压制你的妄念、烦恼与习气。因为,你想要去逃避的,往往是会对你产生诱惑的东西。那卢伊巴,就是通过长期吃他最讨厌的鱼肠,来克服最后一丝分别心的。这就像,要是你硬把皮球按到水里,手一松它就会弹出水面;假如你任它留在水面,并找到它的气阀所在,把气阀打开,皮球就会被放光了气,然后慢慢沉入水底。

人的肉体很快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所以得到了不要高兴,得不到也不要悲哀;挣了不要欣喜若狂,赔了不要沮丧。一切就是那么回事。你的心要像明镜一样,虽然能照出一切,但镜子本身是如如不动的。镜子不会随着股票的升而哈哈大笑,也不会随着股票的跌而灰心丧气,它不会随着外面世界的变化而悲哀或者高兴。心就像镜子一样,当你有这种觉受的时候,也就明心见性了。

禅所说的“初关”等于明心见性,“重关”等于打成一片。当你永远打成一片时,就进入第二个层次了。什么叫打成一片?就是说,你能把这份空性变成空气一样的存在,无需经过逻辑判断,任何时候都能自然而然地在它的指导下处理任何事情。

当然这时候还不够。修行中能打成一片,不等于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打成一片,所以,你还要看自己在遇到各种违缘时是不是仍然能打成一片?遇到心爱的美女或帅哥时,是不是还可以打成一片?如果有人说他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打成一片,但别人打他耳光,他仍然会火冒三丈,那么这就不是真正的打成一片。

所以在禅的说法中,当你打成一片之后,还要接受日常生活的磨炼。在日常生活的磨炼中,你要注意止和观。

有位修了金刚亥母洞的老人,十多年前卧病在床,无法起身。那年他七十多岁。一天我去看他,他说他要死了。我说不死,然后教了他一个法子,叫他每天早晨起床后上一炷香,什么都别想,只是盯着香炉里燃着的香头。当他什么都不想时就是止,而认真看香头的过程就是警觉和观。(励志文章 wWw.lizhijuzi.cn)他是用眼睛生起了某种警觉,也就是“观”。结果,他又活了十五年,今年已近九十岁了,身体还很健康。

在念头止住之后,眼、耳、鼻、舌、身、意都可以观。眼睛的观,比如看香头或者看佛像;耳朵的观,比如听音乐;鼻子的观,比如闻香味;身体的观,比如感受风。

实际上,好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不知不觉地止和观,比如母亲凝视着熟睡中的婴儿时——她心无旁骛,用眼、耳、鼻、舌、身、意感受着有关婴儿的一切,幼嫩皮肤的触感,轻轻呼吸的声音,淡淡的奶香等等,此时她的心里生起祥和宁静的喜悦。所谓的菩提心,其实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慈爱、悲悯且一无所求。

有些人虽然天生能达到无住无求,但常流于无记。何为无记?无记类似于顽空,类似于“非善非恶”,就像动物冬眠一样,容易陷入一种无意识的状态,没有正念,也没有任何功德,修多久都无法带来智慧的增长。

因为这种状态是无意识、混混沌沌的,所以在无记的时候,你不知道身边在发生什么事,有人跟你说话,你也浑然不知,有人用力拍你,你还会被吓一跳。这就是因为你缺少了明心见性中的“明”,一种明明朗朗的觉性。这时注意,要在无念中生起一种警觉,也就是要“止观双运”。比如,善知识会对你说:注意,听远处的一声鸟鸣。这不是为了让你知道远处有小鸟在叫,而是要你感受听的时候生起的那份警觉。假如你能体会到这一点,就远离了无记。这当然还不是见性,仅仅是一种入道的方便。真正的见性,除了理上的明白外,其实在身体上也会发生一种变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气入中脉。

 

励志文章录-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开悟后,还要在生活中磨炼,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7113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3日 下午2:21
下一篇 2020年11月3日 下午5:20

相关推荐

  • 一直陪着您的,是那个了不起的自己

        1  我以前是个胖子,还是个内向的胖子,所以从小到大被欺负。跟那些青春片里的桥段无异,无非是被锁在厕所里、作业本被藏起来,再过分一点就是心理上的——体育差,每次投篮球或者接力赛都会被嘲笑,亦或是默默躲在角落演着路人甲无人搭理。

    2020年9月27日
  • 生活对您的每一次刁难,都是善意的提醒

        1  念高中的时候,数学不好。一百五十分的卷子,往往只考七十多分,及格一次,就是奇迹。三年里,饶是下了十二万分的力气去学,依然不见起色。

    2020年9月26日
  • 多么不可救药的人生,也应该再抢救一下

        01  小松是我大学同届同学,家境不好,母亲瘫痪多年,父亲蹬三轮养家。她读大学的费用完全自理,每个周末,我们窝在宿舍里睡懒觉看美剧时,她端着盘子在超市做促销,从早九点站到晚九点。我们嘻嘻哈哈爬山逛街时,她奔波在一栋栋居民楼里发传单,一天爬五千个台阶。

    2020年12月15日
  • 有多少才华失落在尘世间

        周末,我去参加了小杨的婚礼。作为同乡,我十分清楚这些年以来小杨付出的艰辛,现在看到他就要成家了,从内心里为他高兴。

    2020年11月27日
  • 埋葬梦想的永远是俺们自己

    临近清明节,除了对假期的欢喜,还有对故人的追思,8末9初的这一代人也终于大学毕业,走出象牙塔。于是一句“清明,应该去曾经大学祭奠一次,因为那里埋葬了你的梦想”引发很诸多人的共鸣。年…

    2020年11月11日
  • 哪有什么玻璃心,只是不愿放过自己

        每个人的成长初期都有一颗玻璃心,害怕梦想破灭,害怕自己的一言一行遭到别人诟病,害怕被攻击,害怕这害怕那,在越来越多的害怕中,变得敏感,变得小心翼翼自我约束,变得不能准确正视自己,故而活在别人的眼光中。

    2020年11月27日
  • 只有自己才能造就自己

          “改变自己,您就改变了世界”,对于这句相当富有哲理意味的话语,在营销行业苦战了六年的郑斌是深有体会和感触的。    郑斌出生在豫南县城一个偏僻的…

    2020年10月6日
  • 在您不知道的地方,永远有人在努力

        早起下楼的时候,那天还不阴不晴地迷茫着。到了河边,便觉得云彩变得稀薄,天也变得高远了。水面上氤氲着一层雾气,此时也像听到了收兵的号角,转眼就消失了。

    2020年9月26日
  • 只要还有明天,今天永远都是起点

      人的一生,既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坏。每个人的背后都会有辛酸,都会有无法言说的艰难。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泪要擦,都会有自己的路要走。只要记得,冷了给自己加件外衣;饿了给自己买个面包,痛了给自己一份坚强;失败了给自己一个目标,跌倒了在伤痛中爬起,给自己一个宽容的微笑继续往前走,做最真实的自己。

    2020年12月3日
  • 把信带给加西亚

          《把信带给加西亚》这篇短文的作者是EebertHubbard,最早发表于1899年。这篇百年前的文章,几乎被世界上所有的语言翻译出来,印制了亿万份。纽约中央火车站曾将该…

    2020年10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