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帝国观后感(可学到晋商哲学真谛)

引子:对典型性、戏剧性、符号性元素的极致追求,导致影片陷于宏大场景下叙事割裂破碎、人物复杂矛盾、主题模糊负载的窘境之中。

白银帝国观后感(可学到晋商哲学真谛)

电影《白银帝国》改编自作家成一的小说《白银谷》,是女性导演姚树华于2009年执导上映的处女作,影片讲述的是清朝末年山西票号“天成元”这一商业帝国内部两代人之间的传承历程以及家族起落。叙事从“天成元”票号的康老爷、康三爷父子两人与康家夫人杜筠清这三个人之间的三角关系切入,借此传递出两代人之间截然相反的价值取向,此外,片中在“天成元”票号几十年间的起起落落间有意放入了八国联军入侵、义和团起义、清政府撤至西安等历史真实事件,增强了影片故事与时代的链接。晋商作为活跃于明清时期的特殊团体,传奇经历赋予其强烈的吸引力与艺术表现力,有关晋商故事的创作在电影、电视剧以及文学创作中都不胜枚举,大体量、传记性是晋商故事的创作特点。

白银帝国观后感(可学到晋商哲学真谛)

如本片的原小说《白银谷》即是一本长达八十万字的全景式再现晋商望族传奇的文学作品,而小说也曾于2005年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大多电影因其时间限制必须将内容融汇于两小时左右的叙事当中,作为源文本长达八十万字的《白银谷》,在搬上大荧幕之际也必须面对大量内容的割舍与重点情节的凸显,导演有意缩减了原文中对商业文化、政治经济方面的内容,而主要突出父与子、夫与妻、继母与继子、康老爷与下属掌柜这几组人物关系之间的情感、背叛以及事件纠葛,这既是增强影片戏剧冲突的方式,亦成为激发观众对电影产生兴趣的噱头。但对于叙事侧重过于偏移,导致本片在很大程度上未表现出晋商浮沉宏大叙事的史诗质感,过于拘泥感情流露,也使影片存在主题模糊、典型事件负载、情节之间割裂等问题,面面俱到导致影片陷入点到为止的窘境。

白银帝国观后感(可学到晋商哲学真谛)

一、多重人物关系的巧合与冗杂

影片用前二十五分钟的时间,表现了康家短时间内经历家族巨变——康四爷在外出蜜月期间惨遭妻子被人奸杀而后发疯,康二爷在急于带四爷回家的路上惨遇意外至身体半身不遂,康大爷本就生来聋哑无心力接管家族大业,一时之间,曾沉迷美色、浑噩度日的康三爷一度成为了整个家族未来唯一的冀希。康老爷对三爷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老三,不提也罢”,转至“老三,你是咱家唯一的男丁了”,继而引发了后续关于这对父子间更加复杂的矛盾关系,康家夫人杜筠清与两人之间的牵绊就此拉开序幕。

白银帝国观后感(可学到晋商哲学真谛)

通过闪回片段,浮现出康老爷、康三爷和杜筠清三人的情感纠葛——杜筠清作为明面上的家庭教师出现在康家,并与康三爷暗生情愫、互通好感,两人恳求老爷成全他们,杜筠清嫁入康家不假,带着给三爷做妾的心意入府却让她成了康家老爷续弦的夫人,自此三人陷于亲情与爱情抗衡的家庭伦理关系,杜筠清的存在也成为康老爷与康三爷这对父子之间矛盾的焦点之一。导演在创作中试图将父子两人的商业追求纳于法家与儒家的纷争,父亲注重“规矩”,强调“驭人之术”,而康三爷注重“仁义”,懂得知人善任,从父亲对邱掌柜赏罚分明,对能力出色的戴掌柜采取“招安”未果后的提防,到三爷与邱掌柜经历生死关头,对方感恩戴德之际,仍会偏向对戴掌柜的重用,父子两人在商业活动的重心明显不同。

白银帝国观后感(可学到晋商哲学真谛)

此时又可以提到影片中的另外一组关系,即“君臣关系”,在康家“天成元”票号的商业帝国中,康老爷是“君”,而各分市掌柜为“臣”,前文中提到的邱掌柜与戴掌柜分别是影片着墨较多的两个角色,邱掌柜曾犯下贪污之罪,被康老爷贬至乡下务农,而后因用人之际又将他接来做大掌柜人选,而戴掌柜一直勤恳精干,有学识和眼见,在康家遇变故后,老爷曾提出把他收为义子,果断拒绝便愈发引起老爷的忌惮。而后电影用“主角光环”式的情节——邱掌柜再次反水、戴掌柜忠心跟随,向观众展现了康三爷的远见与康老爷的拙劣,这样为了激发戏剧冲突而设计的巧合在片中反复出现。

白银帝国观后感(可学到晋商哲学真谛)

二、多视点叙事的拼贴与割裂

电影片头的旁白是一位沧桑的老人,他用诉说的方式将观众带入“天成元”票号的白银帝国之中,用父亲和三哥这样的称呼来做讲述,但随着叙事逐步深入,人物关系愈发复杂,作为叙事的第一视点不断位移,作为家族一员看到的更多应为极富主观性的单一面,而非影片中呈现出来的全知视野,这是在剧作阶段便没有得到关注并解决的问题,这继而导致了许多情节建构的割裂与拼贴。在电影结尾处,沉默良久的沧桑老人再度出现,重拾诉说的方式总结了家族里父亲与三哥两代人的传承,完成作为宗族一员的回忆式叙事结构。第一人称与上帝视角在电影叙事中反复跳脱,可以引观众“入戏”的族人自述更多意义上成为生硬的机械旁白,颇有多此一举、故弄玄虚之嫌。

白银帝国观后感(可学到晋商哲学真谛)

结语

电影《白银帝国》期待以宏大叙事架构出清朝末年,“天成元”商帮沉浮多年的过往经历,但对典型性、戏剧性、符号性元素的极致追求,导致影片陷于宏大场景下叙事割裂破碎、人物复杂矛盾、主题模糊负载的窘境之中,而作为与时代紧密相连的历史事件,在影片中亦仅作为背景墙式的历史一隅,与叙事之间并未产生较强的关联性,景观性的场面铺陈也使晋商的辉煌过于流于表面。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白银帝国观后感(可学到晋商哲学真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967.html

(0)
上一篇 2024年3月25日 上午4:43
下一篇 2024年3月25日 上午5:47

相关推荐

  • 太宰治《斜阳》太宰治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

    二战后,日本政府施行农地改革,拥有田地的大地主变成了被革命、被批判的对象,很多贵族阶级因为被收走了土地而失去了经济来源,名门意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贵族的身份感顿时土崩瓦解。 同时…

    2024年7月24日
  • 卖火柴的小女孩原文

    这是一个十分寒冷的冬天,雪下得越来越大,夜晚差不多都要被冻僵了。 除夕就在这天晚上蔓延开去,这是个喧闹的夜晚,人们的心情随着新年的到来显得很愉快。这时候,大街上走来了一个穿着破烂衣…

    2024年8月1日
  • 穹顶之下观后感(被囚困后的群众心理)

    穹顶之下,每每想到这个都会惊叹美国编剧的脑洞,以一个封闭的空间,淋漓尽致的将人性中的美与黑暗最大的呈现在观众面前,使人置身其中,去思考,若我是其中的一员,我能否可以从一而终? 故事…

    2024年4月15日
  •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红色电影激励我成长

    于“本色”中见“红色” ——观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 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剧照 许多看过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的人告诉我,您应该关注一下丁柳元的表演,她是“催泪剂”,许多泪点都在…

    2024年4月15日
  • 英雄儿女观后感(让我们重温一种精神)

    暑假里,老师让我们观看了电影《英雄儿女》,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优秀的电影,故事里的精彩内容深深感动了我。 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朝战争,战火烧到了我们祖国的东北大门口。为了…

    2024年4月30日
  • 东京审判观后感,铭记不该忘却的历史

    历史的土壤已经深深沉淀,但当我们去搅攘时,却发现全是血和泪。夹杂着愤怒、无奈、自豪看完了《东京审判》。感情被情节烧得炽热,神经像紧绷的弦,无论是隔着屏幕观影者紧握的拳头,还是感同身…

    2024年7月13日
  •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读懂是修行,不懂是生活)

      爱德蒙·唐泰斯是个活力四射的水手,年轻有为的他本可以在二十岁当上法老号的船长,和爱妻梅尔塞苔丝结婚,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他清澈明亮的目光里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可就因为…

    2024年3月29日
  • 《偷影子的人》读后感,也偷走了我的心

    最近闲来无事,朋友推荐我读了一本书《偷影子的人》。我比较有感触的是主人公儿时在海边遇到了自己想要共渡一生的人,因在成长的生活与经历中,把这件事埋在了心底,亦或是选择性的遗忘, 成年…

    2024年7月10日
  • 赵氏孤儿观后感,讲述中国人的境界

    今天灵感枯竭,就找了一篇之前写的一个话剧的观后感。《赵氏孤儿》是非常有名的,我们专业的教授把它翻译成了韩文的台本,每年都会在首尔的剧场演出。因为没有看过国内的版本,但韩国的这个版本…

    2024年4月14日
  • 写观察日记(精选12篇)

    观察日记12篇 一 2019年9月2日 星期一 晴转雨 袁郑淮 今天上课,老师拿了两枝树枝,老师问:“这是什么树的枝呢”,我们观察了它的树叶,有点奇怪,有一些像兔子的耳朵,有一些像…

    2024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