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韩国踩踏事件读后感(韩国踩踏事件过程和原由)


人,一旦加入到一种群体中,往往会产生一种认同意识、归属意识、整体意识以及排外意识的“乌合之众”心理,当这种心理产生时,人就会变得冲动,幼稚,不理性,即使平时温和、理智甚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到这种群体后,往往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关于韩国踩踏事件读后感(韩国踩踏事件过程和原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悲剧事件

今天,整个世界被一则新闻震惊了,那就是韩国梨泰院昨晚近10万人参加的万圣节派对,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件,截止今天下午4点半止,已导致153人死亡,82人受伤,另有4000多人失踪。其中还包括4死2伤的中国公民,令人痛心!

一个狂欢夜,153条鲜活的生命瞬间就没了,据说大多数还是20岁左右的女生。对此,韩国总统致令全国致哀。

多么沉痛的教训,这不由得令我想起了2014年12月31日,我国上海外滩跨年夜发生的那一场踩踏事件,那次事件导致36人死亡,47人受伤,举国上下一片震惊;而其实在当年的9月,云南一小学发生过一次踩踏事件,导致6名学生死亡,26名学生受伤。

这样的悲剧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乌合之众心理

那么,为什么相同的悲剧会重复再演?

在这里我要先说一个“群体”的心理概念。即当一个人加入到一个群体,尤其是加入到大量的人群中后,他的智商就会严重降低,很多人聚在一起,往往就会形成一个集体的意见或行为,而在加入之前的自我特性会大大减弱或几乎消失,即所有人的感情和思想会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我们把这种心理,称之为群体心理,说到底也就是一种“乌合之众” 的心理。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聚在一起就有群体心理,而是往往会在一个偶然事件的目标影响下而产生。比如一大群人看世界杯或看演唱会,这都是有一个目标,在这样的目标导向下就会产生群体心理。所以,往往世界杯或演唱会的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大都是因为这种心理原因引起。

悲剧的产生原因

一年一度的万圣节,这在受西方文化影响的韩国极为重视,也非常流行,尤其今年是韩国政府宣布疫情解封令后的第一个万圣节。因此,万千民众热情高潮,尤其是韩国的年轻人,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年轻人的节日,必须尽情狂欢。

可想而知,当极大多数人受到一个“万圣节”的狂热目标吸引时,群体的心理也就产生了。因此,当四面八方的年轻人聚在一起产生了10万的人流量时,其狂欢的程度有多热烈,在那一刻,所有人都在放松,尽情欢乐,甚至包括安保人员。

难道他们没有意识到危险吗? No, 不会,他们不会意识到危险,他们认为这是全民狂欢节,眼中只有狂欢,哪里会有危险,有的只是跟着大众一起向前走,个个都非常开心,动作夸张,他们要的是刺激,最好是能引起全民狂欢狂叫的那种,那才叫过瘾。因此,“乌合之众” 心理悄然形成。

此时,当在人流密集前进的潮流中有一个人跌倒时,后面的人也紧跟着跌倒,此时,人群开始出现尖叫与恐慌,而在后面的人事先并不知情,只知道前面传来尖叫,反而觉得很兴奋,甚至变本加厉地推着前面的人走,唯恐错过这种难得的“狂欢”场面,形成一种“墙倒众人推”的可怕局面,据说这次踩踏事件是后面有人故意使劲往前推而引发。

当前面传来撕心裂肺的喊叫,乱成一团的场面引起众人恐慌时,此时,所有人开始由先前的“狂欢”心理马上变成“恐慌”心理,结果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所有人开始乱了、慌了。

没有了任何理性,就算明明知道不能踩在他人身上走过,但在那种已经引起恐慌的场合下彻底失去了理智,因而,悲剧就此发生。

如何避免悲剧重演?

说到底,踩踏悲剧事件的发生,往往归因于一种群体的“乌合之众”心理引发,人一旦加入这种群体中,就会变得冲动,幼稚,不理性,即使平时温和、理智甚至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到这种群体后,往往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悲剧的再次发生,留给我们的反而是一种人性的思考。

那么,到底要如何去避免这种危险呢?有很多专家或安全人士给出一些踩踏事件的应对方法,我看那些方法都只能说是一种侥幸心理为多,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幸存者偏差的应对之术。

在倒下的一两百多个人当中,难道他们就不知道抱头护颈或想躲在一侧让主流人群通过吗?肯定有人知道,只是你不在现场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在那种巨大的人流推力下,想靠那点所谓的踩踏应急知识获取一条性命,谈何容易。

依我看,要真正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的最好办法有两个。一、不参与,不密集扎堆,决不去做乌合之众;二、政府干预,当超过一定的人流量时果断采取限流等措施

相信只有这样,才会真正避免以后的悲剧重演。疫情久矣,天下苦矣,而人类再次自相残杀,悲哉!愿以后不再有类似的事件发生,愿天下太平,人民幸福。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关于韩国踩踏事件读后感(韩国踩踏事件过程和原由),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73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3月2日 上午5:11
下一篇 2024年3月2日 上午7:02

相关推荐

  •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故事的详解

    众所周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出了取经队伍,很多人都猜测悟空之所以这么执着于打死白骨精,最大的原因在于他看穿了白骨精妖怪的身份,却不知道是因为猴子高估了自己。 悟空高估了自己什…

    2024年7月4日
  • 小王子电影影评(一部让人泪流满面的作品)

    小王子,一部现代最具讽刺意义的电影。 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又关照我们的生活。 里面有一句话:真正的问题,不在于长大,在于遗忘。 每个成人,都忘了自己曾经是个孩子。 01 职场 里面…

    2024年5月19日
  • 敬业与乐业读后感(敬业是责任心,乐业是趣味)

    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发表了演讲《敬业与乐业》,阐述了人人必须有正当职业、必须不断劳作以及人们对职业所应当采取的态度。今日,反复读先生的文章让我在迷茫的现在又坚定了工…

    2024年3月30日
  •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国产动画的巅峰之作)

    在放假的某一天时间里,我们一家人去电影院看了一部国产里程碑式的动画巨作 (哪吒之魔童降世)简介:哪吒生而为魔,从小就经受众人的误解与排挤。但是在百姓遇到危难关头,哪吒还是挺身而出救…

    2024年5月1日
  • 鲁冰花观后感(一部赚足观众眼泪的神片)

    最近一段时间,大概是学校开始教《鲁冰花》这首歌了,我家俩娃没事的时候就一直哼唱。 这首歌是我们儿时红遍大街小巷的歌曲,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几乎人人都能唱。随着孩子们的哼唱,我的情感、…

    2024年3月28日
  •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不要抱怨读书苦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许许多多的风吹和雨打,只有经受住了风雨,才能成功。《风雨哈佛路》讲述了一个名叫丽斯默里的美国女孩:她因为家境贫寒而在学校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但老师却发现很…

    2024年5月11日
  • 老师好观后感,教师的情怀,都在这里

    这是一部青春题材电影,虽然讲的是八十年代的高中生活故事,但是每一个经历过或正在经历高中的人都或多或少的从中发现相似的一幕幕:我们都有至少一个恨铁不成钢的老师,不管他是班主任还是其他…

    2024年5月3日
  • 向航天英雄致敬作文600字左右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欢迎三名航天员回家!向英雄致敬! 羡慕人家的工作,三人组,出差半年,每时每刻牵挂着无数人的心。现在回来了,圆满完成任务,可喜可贺! 同样的工作,不一样的…

    2024年1月16日
  • 歌舞青春观后感,回不去的是青春

      我们都曾年少过,都曾有过梦想,你还记得你的梦想吗?   青春只有一次,大胆追梦吧!趁着年轻,趁着有激情,趁着热血还在,趁着一切都还有可能。   电影《歌舞青春》深深地打动了我,…

    2024年4月2日
  • 秋季运动会演讲稿600字,生命因运动而快乐

      全体运动员、裁判员,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大家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秋季运动会。这次运动会将是展示我们同学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比赛场,又将是我们释放激情、展示活力的大舞台…

    2023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