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等机会还是主动出击

    
  小罗对公司很失望。他在这里兢兢业业地工作好几年,论技术、论能力、论敬业、论用功,有谁能强过他?想不到,晋升主管的机会,却给了比他晚来一年的同事。小罗看不出同事哪点儿胜过自己,“除了在领导面前比俺会来事儿吧。”
  
  听完他的遭遇,小罗的朋友问了一句:“您那个同事当主管,有没有什么不够资格或者违规提升的地方?”小罗迟疑一会儿,倒也想不出来。朋友建议小罗主动一点,让上司了解他都做了些什么。就算这次升不上去,看看能不能争取到别的机会,或者至少下次有机会的时候,上司能想起他。
  
  这个建议让小罗犯了难:“主动去要,这俺怎么好开口?”对他来说,这比攻克一道技术难题更困难。
  
  工作出色就能自然升迁吗
  
  不容易主动争取的人,往往内心藏着对外界的期待。曾听一位职业人表示:希望公司能这样,工作出色就会自然升迁,不用俺操其他的心。
  
  如果这是一个人选择工作时不可或缺的条件,没问题——想要坚持某些内心的标准,可以广泛搜寻,找到符合这个标准的工作,再投身进去。毕竟,在人和机构双向选择的过程中,职位的发展空间如何?单位的工作氛围怎样?重视员工什么素质?升职加薪要看哪些条件?……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摊开来问。国外有人建议大学毕业生做第一份工作前,最好面试不少于25家机构,相信也是为了更加知己知彼,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份工作。
  
  已经进了一家不符合理想的机构,就有必要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了。若仍然无意间坚持对环境的期待,这让人好奇,这样的期待来自哪里?不少人有类似的想法: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习惯了老师主动关心,工作以后不自觉地就以为,俺做了什么事情,上司都应该看得见,不用俺说。可是,等自己成为领导时才发现:要管1个、2个人的时候,您也注意不到每个人干的每件事儿……
  
  这些,若早一点明白会更好吧?进入职场后,所处的环境变化了,总在期待当前环境符合自己过去的习惯或想象,那表示想要停留在过去,还没有真正面对和融入今天的现实。准备好的人,更容易得到机会;不能面对现实,显然谈不上准备好。一方面抱怨没有得到想要的机会、肯定、认可,另一方面,却难以着手去主动争取机会、展现自己、赢得肯定,这尤其让人觉得是个悖论。
  
  习惯等待机会,却不习惯主动争取或展现长处,对自己的不利是显而易见的。有位工作多年后升至中层的职业女性感慨:“俺就是那种只会做事不会表现自己的人,这样其实对自己不好。老板注意不到您,他会比较晚认识您的价值。”
  
  做事之外您还需要多点沟通
  
  渴望得到机会,渴望自身的价值被认可,是人之常情。想要什么,并全力以赴,则是成事儿的常规。当过去的期待、过去的习惯,并不支持今天的目标时,您仍不肯改变,这就相当于自身的成长停止了。工作除了用来谋生之外,原本也是完善自己、创造价值的途径,如果一个人不成长,何时才能真正成就自己呢?
  
  当然,成事儿往往需要多个条件同时具备,就像高考录取是看几个学科的总分,不只看单科分数一样。对于想在职场上获得认可的人来说,一方面做出成绩,另一方面让公司或上司了解您的业绩、实力、潜力,两者都不能少。能做事的人,前者已经具备;在擅长做事的基础上,稍微增加一点主动性和灵活性,会如虎添翼。
  
  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中,您可能需要放下一些错误的观念:比如,主动去表功不太好,主动提要求很没面子,跟上司走得太近涉嫌拉关系、阿谀奉承等等。其实,只要业绩、实力是真的,本人出来展现真相,并无不妥。但凡这个人做到的事情值得更高的回报,那尽可以君子坦荡荡,想要直说。
  
  职场中,有人会在绩效考评会谈或任何适当的与上司交流的场合,诚恳说明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学到什么东西、下一步有何打算,直接表明想要承担更多责任的意愿。同时,也要了解上司的看法、反馈、忠告、指导建议,包括在暂无机会升迁时,明确请教上司若要得到某个机会,自己还需具备或创造什么样的条件……这些纯属正常的职场沟通,跟拉关系奉承,还真没关系。
  
  否则,您很可能成为下面故事的主角:
  
  得力员工对待遇不满,默默等待很久仍未改变,最后忍无可忍地辞职。临行前老板震惊而困惑:“俺真没想到他会走!一直以为他对待遇挺满意呢,他也从没提过想要更多啊。”
  
  兼顾多方需求的人胜算更大
  
  当您为自己尽力,并增强主动性和灵活性之后,您会从只关注事儿,转向既关注事儿,也注意与同事的交流,善处身边的人际关系。能兼顾人和事,往往比只关注事儿,成功的几率大得多。
  
  增强与人的有效交流,其实也在从自俺中心的习惯中走出来,去融入现实环境。“俺已经这么努力,为什么还是没等到机会”之类的抱怨,其实是“从俺出发”的单一视角。站在这个视角,您看见的全都是“俺付出的”和“俺没有得到的”,很容易让人感到内心失衡。
  
  然而当您主动去了解,在这个环境里,为了得到俺想要的,需要付出或做到哪些,这便走出了原先个人的习惯视角,开始去了解机构或他人的需求和要求。(创业  www.lizhijuzi.cn)工作中会有无数的团队合作,很少单兵作战。兼顾彼此的需求,是合作意识的重要部分。能有意识地去找出自身需求与机构需求的对接点,从这里入手去努力,会更容易实现快速成长。
  
  俺们常说,各种环境下,开放而有灵活性的人会更具影响力。同样,能了解和兼顾双方甚至多方需求的人,一定比只看见“俺要什么”的人胜算更大。
  
  读过国外一个案例:一位经理人,就叫他约翰吧。约翰工作能力出众,对工作也很满意,除了跟顶头上司实在合不来。他已经烦恼到想要辞职走人了。这时,约翰偶然去听了一个创造力的课程。他开始考虑,跳出习惯性思维来解决问题。他原本想找猎头公司为自己推荐工作,这时转而悄悄把上司的履历交给了猎头公司。上司的资历、背景、能力比他更好,猎头公司很快发现了适合上司的职位。而上司在这里待得久了,也有些厌倦,忽然看到不错的机会送上门来,欣然接受了。上司离职后,公司综合评估了一下,选任约翰接替了上司的位子。
  
  这是一个有利于多方、皆大欢喜的结局。可以想见,当您眼光心胸思路充分打开,寻求创意解决时,原先以为没有出路的困局,隐藏着多少想象不到的机会呢?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坐等机会还是主动出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5793.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0月8日 上午4:31
下一篇 2020年10月8日 上午5:52

相关推荐

  • 如何才能快速升职:要适当表现自己

          当俺们在职场上拼打上几年之后,往往就会升职、加薪,而有的人却还是一直停留在当初入职时的那个职位,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在工作中只是埋头苦干,不知道怎样表现自己,…

    2020年10月19日
  • 成功走上管理岗位的11个技巧

            能够帮助经理人“有所不为”的管理与领导技巧数不胜数,不过,本文精选的其中一些方法,能帮助他们更快地完成从一味地“执行”到侧重“管理”与“领导”的转变,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很好的管理方法。我把这些关键的管理与领导技能称为“黄金技能”,它们分别是:
      ·拓展下属的工作能力,包括给他们提供培训和授权。

    2020年8月23日
  • 职场中必须了解的人际关系潜规则

          职场中最容易让人犯错的不是工作上的作业,而是人际关系。这个世纪并不缺少知识与专业兼具的职业人,所谓二十一世纪缺的就是人才,其实“人”并不缺,缺的…

    2020年8月5日
  • 最好的回报,便是投资您自己

        出来工作一段时间不难发现,职场里的一些人,并没有因为工作年限的增长而获得更好的机会,更别说出任CEO,迎娶白富美,从此登上人生的巅峰;

    2020年7月20日
  • 面试中5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答对了您就赢了

        首先,鸡汤文里的小故事,比如:椅子上的钉子翘起来了,不显眼的位置还摆了个小锤子。或者,一进门地上有一团废纸就看你捡不捡什么的。只要不是特别奇葩的面试官,都不会出现!不会出现!答应我,不要被十年前的鸡汤文的误导,好吗?

    2020年7月24日
  • 职场中的“俺以为”,真是害人不浅

        “我觉得(我)太学生思维了”。有个学员给我微信留言。  她刚留学回来,加入了一个集团公司做HR。

    2020年4月21日
  • 放弃职场积累去读研读博的人,有没有过得更好?

        1  今年七月,好友研究生毕业。  想当年我俩由于工作契机结识,发展成好朋友,那时她做外贸跟单,每年去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参展,给我带来各国美食,我曾一度羡慕她工作中全世界跑的部分。

    2020年3月27日
  • 适合比努力更重要

        去年冬天,我在做一个关于旅游的项目,时间很紧,需要找个实习生。发布了消息之后,我收到了大量的来信。其中有一个女孩,讲述了自己在旅游方面的心得与经验,以及环游世界的经历。我觉得她的经历与客户的需求挺吻合的,除了没有办公室工作经验之外,其他方面都很不错。

    2020年8月24日
  • 师傅有一天会离开您

        师傅的责任是教给你谋生的本领,你的责任是抓住机会好好学习。  面试结束后,我跟老总说,我选薛宜做实习生。

    2020年9月10日
  • 您的高度来自您的态度

        一个默默无闻的职场“菜鸟”能冲到怎样的高度?让一位乡下的灰姑娘来告诉我们答案。

    2020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