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为什么俺不聘用您?

  最近又面试了一波的应届生,基本都是94年左右的鲜肉。  抱歉,你们中的很多人,我无法聘用。

  

  最近又面试了一波的应届生,基本都是94年左右的鲜肉。

  抱歉,您们中的很多人,俺无法聘用。

  也许您们面试失败后,有的公司会告诉您理由。

  当然,大部分是统一回复,诸如不合适、不匹配等。

  但是,HR不会跟您们说真实理由。一是人多,工作量大。二是怕打击到您们,给一个台阶下。

  如果您要听真实理由,不怕被俺伤害,那就往下看。

  前方高能预警,这是一篇功利得不要不要的文章,如果不想知道真实理由,千万别看!

  俺芳龄23,同为9后,很明白您们在想什么。

  创业三年,俺也了解作为一个企业雇主应该如何思考。

  本文先聚焦在两大问题上,虽然每个公司具体的面试要求不同,但这两个问题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搞清楚这两种逻辑,大部分求职失败的原因都能得到解释。讲完这两个问题后俺会谈谈个人的一些观点。

  先讲这两个问题:

  谁决定您的工资?

  谁决定您的去留?

  1、谁决定您的工资?

  也许您会说,这个问题还需要问么,当然是老板啊!

  这是大部分人所持有的观点,但是一个错误的常识。

  是您自己决定工资的吗?

  不好意思,也不是。

  俺司的新媒体运营一岗面试过各种各样的9后。

  他们期望的薪资,大体上跟自己的学历呈正比。专科学生要求低,海归要求高。

  实际上这个岗位俺们只会招中等水平的人。

  这里提个小疑问:学历高就该要求高薪吗?

  通常的回答是,学历高的通常综合能力更强,理应得到更高的工资。

  这样思考的谬误在于认为成本决定价格。

  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基石之一,就是需求理论。需求理论的一个推论,就是成本无法决定价格。

  例如,假设刘慈欣选择在迪拜帆船酒店写《三体》,而不是在家里写《三体》,是否应该把书价提高1倍?

  您花5吨水生产1斤番茄,应该比别人花1吨水生产的1斤番茄定价高吗?(可以,但您卖不出去)

  那么,在面试同样的岗位时,您在学业上投资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是否应该拿更高的薪资?

  举以上例子,是为了阐明一个的经济学原理:成本不决定价格,市场供需才决定价格。

  把这句话套用到职场上,就可以得出:

  您的薪资不由您的学业投入成本决定,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决定。

  这就是俺们为什么在一个岗位上,只愿意付出适中薪资的原因。俺们面试过很多求职者,发现薪资不能给少了,少了的话无法保证工作质量,影响公司盈利。也不能给多了,多了对于雇主来说就是亏损。

  所以,最后价格会到一个供需平衡点。

  如果老板愿意给您开更高的薪资,意味着什么?

  先别高兴,您并没因此多赚。表面上看,您的岗位没变,实际上是老板预期您要做的事比原先设定的更高更难,能创造更多价值。

  这就是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曲线上移拉高了价格。

  如果您没有做到,不好意思,工资还是会调回来。如果您希望得到高工资,请记住这一条。

  再做一个推论,简单但很重要:您的成本,与需求方无关。

  请理解这一句话,为什么?

  举个例子,俺问很多来面试的9后,您期望的薪资是多少?通常得到的回答是,够生活就够了。

  俺常常会笑着说,够生活的话,住在厦门城郊,9一个月,省着吃饭一个月只要6,上下班坐公交,一个月16够生活了。

  通常得到的回应是,开玩笑吧,这也太少了,俺周末还要看电影和朋友聚会,怎么够啊?

  呃,至于您怎么娱乐俺可不管,但这确实够您生活了。

  1有1的活法,4有4的活法,俺还见过月薪1万都不够生活的。那么,您的“够生活”,到底是需要多少薪资?

  这是很多雇主在面试9后应届生的时候都会提的问题,雇主背后的思考模式都是一样的:

  您的成本,需求方不会关心。需求方只关心自己要付出的成本,即您期望的薪资。

  这就是事实。

  如何确定自己应该拿多少薪资?

  既然价格是市场供需决定的,您就应该到各大招聘网站上看看这个岗位的平均薪资。如果您不知道跟雇主提多少薪资,这个平均薪资八九不离十。

  所以,您下次面试时,请先想清楚自己要多少薪资,“够生活就行”是一句体现思考惰性的话,别说。

  2、谁决定您的去留?

  您的答案还是老板吗?

  如果是,那还是错的。

  曾经俺们有招到一位女生,她的简历是同一拨应届生中相对优秀的,也做过很多不错的策划和项目。

  但在试用期内,俺们发现她连一些最基础的工作都做得很差,和俺们的预期严重不符,所以决定请离。

  当俺们告知她这个消息的时候,她情绪激动,回复的消息大约如下:俺大老远跑到厦门来工作,住宿刚安排好,三个月的房租都预付了,您们说不要就不要,一家公司怎么能这样不负责任?

  当时的俺就懵逼了,俺毕竟还是个孩子,备受这样的道德谴责心里不好受。

  但公司是要盈利的,您和别人拿同样的薪资,创造的价值不及别人十分之一,如果不把您请离,就是对其他同事不负责任。

  这里牵扯到一个关键问题,到底是谁决定您的去留?

  表面上看,是老板决定的。实际上,老板只是个传话人,真正决定您去留的是同岗位的其他竞争者。

  不少职场新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认为员工和老板是相互竞争的关系。

  员工希望更多薪资,做更少工作。老板期望员工拿更少薪资,做更多工作。

  这两种倾向是矛盾的,但这不是竞争,是市场议价。正是因为有了这两种倾向,才有了供需平衡点。

  需求方和供给方存在竞争吗?

  不存在。真正的竞争只存在于需求方与需求方之间,供给方和供给之间。也即,您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劳动力市场中,在同一岗位上与您一同求职的人。

  为什么俺们会请离那位女生?

  俺说了,是因为和预期不符。预期是什么?预期就是其他竞争者能做到的标准,这个标准是雇主和雇员在长期的市场博弈行为中形成的。所以俺很清楚,这个岗位要做到什么样子才算及格。

  如果低于这个预期,要么换岗尝试其他工作,要么离开。可惜当时就俺们的情况而言,新媒体运营已经是最基础的工作了,没有更基础的岗位,所以只能请离这位女生。

  至于这位女生的道德谴责,俺们表示了理解和慰问,并继续表达了俺们请离她的决心。

  她提到自己付出了很多成本,俺们也只能表示遗憾,仅此而已。

  决定您去留的,是同岗位的其他竞争者。

  换句话说,就是您不行。

  另外补一刀,很多男生喜欢搞声势浩大的表白,最后被人家女生拒绝,道理同“您的成本,需求方不关心”和“决定您去留的不是需求方, 是和您一样的竞争者”。

  3、供需与竞争

  以上两个问题背后的逻辑,概括一下只有两个:一是供需,二是竞争。这算是经济学常识了吧,但一到现实中,大部分人是懵逼的,甚至包括经管专业的学生。

  大部分人求职失败,都与这两点有关。俺个人判断是否录用一个人时,会有三种内心OS。

  一种是,不错,如果工资再低点就招。

  一种是,赶紧招进来!

  一种是,这根本不行啊。

  显然,这三种内心OS分别对应供需平衡点的上、中、下三个区域。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也决定了您是否被聘用,接下来就俺个人的角度,谈一些想法。

  4、您要追求增量,而不是消耗存量

  对于9后的应届生来说,俺们更看重增量,而不是存量。

  在俺们看来,您的简历并不是来证明您有多辉煌的过去,而是证明您在未来是否有增量。

  学习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没有之一。经验没有,可以学。不会团队协作,可以学。学习能力强悍,其他方面能力的欠缺都是暂时的(人品除外)。

  俺会问每个9后面试者一个问题,您如何安排工作、上课、睡觉之外的时间?

  有时俺会换一种形式问,您在睡觉前的两小时内一般会做什么?

  这是一个开放的问题。

  通常来说,真正热爱学习的人回答是,俺会看书,或看学习视频,或写作,总之都是学习型的行动。

  回答吃喝玩乐的人,大部分情况下,俺发现他们的综合能力也较差。

  把闲暇投入到学习中,和把闲暇投入到娱乐消遣中,背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观。

  前者对自俺的要求更高,有明确的目标,有成长的渴望,以成长型心智者居多。后者追求享乐,普遍平庸,以僵固型心智者居多。

  这是俺从现实观察中发现的相关性,这和Carol Dweck的《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对心智模式的理论研究大体吻合。

  总的来说,拥有强悍学习能力的成长型心智者在未来能有增量,而且更受欢迎。

  5、您不是有个性,您是有毛病

  9后的个性让很多7后老板伤透了脑筋。

  环境不好,走人。

  管理严格,走人。

  价值观文化不喜欢,走人。

  一家9后公司,是否会被9后伤痛脑筋呢?

  会,当然会。

  俺司做新媒体营销,日常工作以创意为主,文化开放,有狗有猫,层级观念弱,老司机很多,一言不合就会飙车。

  俺们一直在尽力塑造一个适合9后工作的环境和氛围。但是,无论是9后企业还是7后企业,只要是企业,有一些核心原则是不变的。

  如果您想要清闲,不好意思,这里不养闲人,请离开。

  如果您想要快乐,不好意思,成长快乐是给儿童的。

  如果您想要享受,为啥不在家养老还要来工作呢?

  如果您想钱多活少离家近,有一种职业俺会推荐给您。

  如果您说自己只是来学习的,那您打算付学费吗?

  如果您抱怨这抱怨那,那您干嘛不离职?

  这些只是不完全举例。

  您这不是个性,是有毛病。

  很多7后老板认为自己看不懂年轻人,他们太有个性了。在这个障眼法下,9后的许多毛病也被一同打包进了个性。

  俺自己是9后,俺知道是什么是个性,什么是毛病。

  如果有以上这些毛病,无论什么公司,只要老板脑袋还清醒,您都留不下来。

  任何一家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盈利。这算是商业中的基础公理,企业中凡是有违反该公理的行为,俺们均予以清除。

  不要奇怪为什么有些公司会有一两个奇人,工作时间比您少,工资比您多,闲暇一大把。因为人家一天创造的价值,顶上您一个月。这不违背公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如果您说,这些都是个性不是毛病,最好的方式就是证明自己牛逼到配得上它。

  6、您要的不是自由,您要的是稳定

  很多报道9后求职的文章中,呈现出一些共同的观点,即9后觉得钱不重要,自由的工作生活状态更重要。

  放屁。

  如果您不重视钱,从一个雇主的角度来看,俺如果招您,能有多大信心相信您会努力提升自己去创造价值呢?

  如果您不重视钱,干嘛来公司工作不去公益组织呢?

  事实上,雇主都会招9后,9后也需要一份不错的工作。

  自由市场中,没有什么信号能比钱更好地衡量一件事物的价值。您想挣钱才是好事,商业共同体是因为每个个体都想赚钱变得强大,而不是相反。

  事实上,俺面试过的9后中说不重视钱的,最后没人不食言。

  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应届生,对俺们说,他们想要的自由的工作生活状态是,找一份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没事能出去旅游,有钱买买买,工作时间较为自由,公司福利多多,家里养条狗狗,再谈个不错的男女朋友。

  8年代,当时的人们挤破头要进国企和事业单位,住房工作包分配,一切安排妥当,工作轻松,日子清闲,他们认为有了这样的铁饭碗就能高枕无忧。

  今天的很多9后追求所谓的自由,和过去人们追求的铁饭碗何其相似,本质上都是追求一种确定性,即稳定,害怕风险和损失。

  当然,这也是一种选择。不过现实中,俺问过很多9后,他们只提及了这样的目标,却未曾想过自己愿意为此付出多大的成本。

  俺倒是见过很多自由职业者,他们通过自己的手艺和技术,以个人或工作室的形式在市场上生存,实现了他们想要的自由。

  要获得一个东西,最好的方式还是证明自己配得上它。

  最后补一句,会有读者说,您这人功利性太强了!俺要取关!

  俺的观点是,不要远离功利,也不要被功利绑架,要与功利做朋友,这样它才会把钱介绍给您,功利是您和钱的中间人。

  人因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而伟大,人也会因认真赚钱而伟大。

  恩,钱是不能买来幸福,钱本身就是幸福。

  作者简介:刘传,羊驼先森合伙人|首席营销官,9后创业者。爱写作,嗜书如命。爱钢琴吉他,玩乐队写过歌。跆拳道黑带一段|教练,健身达人。学习方法论求索者,保持对整个世界的好奇、学习、追问,看看认知能把人引向何方。公众号:千古刘传(qiangulc),微博:@刘传先森。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90后,为什么俺不聘用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5399.html

(0)
上一篇 2020年8月2日 上午9:42
下一篇 2020年8月2日 下午1:45

相关推荐

  • 职场中的“俺以为”,真是害人不浅

        “我觉得(我)太学生思维了”。有个学员给我微信留言。  她刚留学回来,加入了一个集团公司做HR。

    2020年4月21日
  • 阿里巴巴校招负责人揭秘面试中那些您应该知道的“潜规则”

        最近负责了公司招聘,发现校园招聘这种事情,真是一个奇葩的工作。能做好校园招聘的人,一定是一个矛盾体。这个人一定是思维缜密,因为流程在这里特别重要,宣讲会、笔试、面试,需要不能出乱子;这个人还需要有创新意识,做好了宣讲会、笔试面试,也就是中规中矩,没啥特色,如果不弄点有新意的东东出来,也很难找到最优秀的人才。有人说,这个不矛盾啊。看上去不矛盾,实际上挺矛盾的。因为如果这个人思维缜密,还有很好的创新意识,太难找了。

    2020年9月18日
  • 凡是没有打败您的,都会让您更强大

        01  永辉是我以前的同事,不久前离职创业,开了一家主题餐厅。几天前,在朋友圈看到他发状态说新店生意火爆、忙到不行,我有一点惊讶。明明前一天,他还跟我念叨,说因为菜品不够有特色,地段也不是繁华闹市,生意有些冷清,估计这个月连保本都难了。

    2020年8月8日
  • 一个外企经理对大学生的心里话

          近日俺部门在招聘新人,看着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黑压压的应聘人潮,以及不断下滑的薪资,很是感慨。虽然已经工作五年,虽早已经职业化,但非常怀念校园的时光,也一直关注中国的大…

    2020年10月12日
  • 如何远离低质量的忙碌,开启高效率的人生?

        1  曾经,我在一家知名媒体实习。作为新人,我的任务是更新网站新闻。每一天,我需要从几百条新闻中找出几十条,放到网站的不同位置。

    2020年4月20日
  • 职场生存三字诀:忍狠滚

          表面上是“人在职场,身不由己”,但其实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该狠、该忍,还是该“滚”,一切在于您自己。对…

    2020年7月30日
  • 请不要成为求职“奇葩”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某知名招聘网站举办的微访谈活动。到了在线提问环节,出现了诸如“自己长相不够好看,公司会在意容貌吗”或者“请老板解答,我已经拿到了很多技术证书,能不能来你们公司参加工作”,再就是“听说外企现在业绩普遍不佳,请问贵公司是不是一年才能涨一次工资”之类的问题。

    2020年8月25日
  • 职场上被重用的六大秘诀

        为什么有的人勤奋工作却得不到提拔重用?有着20多年职业生涯的公司经理告诉我:大凡工作出类拔萃的人,他们的表现都是相似的。

    2020年8月26日
  • 做个职场“魔力弹”

        宋强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电子公司,因为没有工作经验,他只谋得一个测试员的职位,每天和流水线上的产品打交道,作息时间也随着车间走,常常因为赶货加班到深夜。一个大学生做这么辛苦的工作,实在有点大材小用,有人劝他跳槽,随便到哪儿找个工作,起码可以坐办公室吧,又轻松工资又高。

    2020年9月16日
  • 换位思考,做人做事

            1、做事要从小事做起,要细致入微。有时,细节决定成败。世界上因细节没做好而耽误大事的案例可举出很多。小事做不好的人,那他同样是做不了大事的人。

    2020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