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远离您身边勤奋的人

    曾经有这样一段话,不知沸腾了多少文艺青年的心:  “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见的人。”

  

  

  曾经有这样一段话,不知沸腾了多少文艺青年的心:

  “您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您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您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您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见的人。”

  当您还在挤着地铁赶着早班车去上班时,另一些您同龄的佼佼者早已过上了您梦想中的生活,走上了更高的人生阶层。是因为他们比您工作更勤奋更拼命吗?

  当然不是,是因为他们在拼命干之外,还多了一个必要条件,深度思考。

  1 拼命学习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吗?

  在俺上学的时候,俺们班上有一个女生,学习是出了名的勤奋和拼命,成绩也是出了名的差,她也因此成为了全校的知名人物。

  碰巧当时跟她是一个寝室,这个女生日日早起,夜夜晚睡,永远钉在课桌上读书做题,永远在“嗡嗡嗡”的背书。

  俺们喊她出去逛街,她说:“没时间啊,要月考了俺要在家里背书。”一次深夜,俺迷迷糊糊地被寝室的响动吵醒,后来才知道,她因为学习刻苦到半夜,导致癫痫病发作,当时把班主任和校领导都惊动了。

  自古天道酬勤,但每次考试成绩出来时,这么拼命的她并没有获得应有的回报。

  那么她在忙什么?这似乎很奇怪,她如此努力,每天只睡5个小时,题库做了一本又一本,为什么总是学不好呢,问题究竟是在什么地方?

  有一次考完试,俺看她在写东西,她把错的题,一字不差地抄到了本子上。俺问她:“为什么每道题都要抄呢?试卷上不是有么?”

  她非常认真地说:“不行啊,试卷太多,一本错题集复习起来方便。”并且一脸学习方法优良的表情,似乎站在的勤奋和道德的制高点。

  “那这些错题的原因您研究过了吗?”她疲惫地说:“俺现在哪有时间研究这个,等俺抄完再说吧!”

  俺和另一个成绩很好,但常常看起来非常轻松的同学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说:

  “错题俺先分析为什么错,是概念不清、基础没掌握、思路错误还是马虎。概念不清的重新研究概念,思路错误的回忆当时的思路,分析正确答案的思路是什么,以后同类的题是否都是一样的思路。只有特别有价值的才会抄下来。”

  看到了吧,这就是拼命学习和深度思考的区别。

  拼命学习是将时间和精力投在事情的低效率环节中。

  深度思考是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事情最高效的环节中。

  2 远离那些不深度思考且拼命勤奋的同事

  一位广告前辈的职场箴言:

  “有能力的人绝不加班,远离那些不深度思考且拼命勤奋的人。”

  当上学时候拼命学习而不深度思考的同学进了职场,那么这类人,绝对是与他共事的人的噩梦。

  俺绝不认为一个为了工作放弃自己全部业余生活,甚至放弃自己的家庭的人是值得尊敬的人,他们恰恰是一个公司中最可怕的定时炸弹。

  俺曾经与一位即将迈入四十岁的资深文案YY共事,他有老婆有孩子却天天加班到深夜十一点半,离开公司的时候还要把笔记本抱回家;而第二天早上又是9点都不到就出现在公司里了,周末也会进入加班状态,他的工作是最重要的,老婆孩子都不能打扰。

  这看起来简直是感动公司的员工楷模啊!为了公司,为了工作,时时刻刻都在备战状态!

  果不其然,他很快就成为被老板极力推崇的“老黄牛”,公司全部提倡学习他的加班加点行为。但问题在于,在职场中,99%的加班全都是源于被迫,迫于某种不成文制度、迫于某种加班氛围,很多人一边加班一边熬夜一边吐槽一边浪费时间消耗青春,这就是俺们大多数人的职场现状。

  俺和这位资深文案共事过一段时间,开过好多次会。几次之后,俺便确认他就是一个“不深度思考且拼命勤奋的人”。

  所有的事情他都要自己亲力亲为,即使身兼好几个项目,仍然是这样,务必事必躬亲。明明一个会议就可以解决的事情,他却非要加班加点,苦思冥想,拖好几个工作日来做这件事,然而最后仍然不能妥善解决。

  俺想您应该知道为什么YY每天都那么晚下班了,他不仅自己每天加班,还让俺们这些与他共事的人没一个敢下班的,因为他为整个团队营造了一个加班的氛围。

  这位同事,这么拼命,您以为他能过上去阿拉斯加看鳕鱼跃出水面,去梅里雪山看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的生活吗?

  不能。他甚至连公司的中层都进入不了,因为他还要写每一句文案,因为他还要事必躬亲呀。

  一个公司里最最可怕的就是这种“不深度思考且勤奋”的人。因为他们时时刻刻地向公司的其他人传递着这样一种价值观:

  虽然俺能力不够强,但是俺能用时间来弥补啊!

  这种价值观一旦在公司里弥散开来,那就完蛋了,整个公司将会成为一个效率低下,员工幸福感低下的双低公司。

  一百多年前,广大劳动者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八小时工作制,就这样被这些“不深度思考却勤奋的人”给毁了。

  3 深度思考不仅体现在职场中,也体现在自俺认知中

  从小到大,俺的数学成绩就不好,在与数字相关的工作领域中,俺就不会脱颖而出,所以俺不会去选择当一名会计、精算师,那对俺简直是一场灾难。但俺的文字还不错,所以俺会去尝试从事文字类的工作。

  俺还记得俺刚入广告公司工作的时候,同样的任务和工作量,俺几乎都能在下班前完成,几乎没有怎么熬过夜;而很多和俺一同进入公司的小伙伴们则夜夜熬夜变成“加班狗”,几个月后这些“加班狗”转行了,他们去了那些更适合他们的行业和公司,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这些人都是会深度思考的人,因为他们会考虑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而那些不会深度思考的人,则会咬牙硬撑,十年如一日的在一个岗位上。就如那位四十岁的资深文案YY。

  他们欠缺拼命和勤奋吗,都不缺,他们缺的是深度思考。

  只有带有深度思考的拼命干,才能让您达成您的生活愿望,反之,则是在重复劳动,浪费生命。

  知识爆炸的时代,决定性的能力是抽象能力,从知识碎片中提出脉络,自成体系,并应用于世界的认识与改造,是您对学习、职场、自俺认知的深度思考能力。

  谈到“深度思考”,爱因斯坦说过这么一段话:

  “如果给俺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俺生死的问题,俺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拼命干很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是优秀结果的必要非充分条件。那么如何让它变得充分必要?

  俺给出的答案是——

  拒绝思维懒惰,习惯于深度思考,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当您在学习、职场、自俺认知方面掌握了深度思考的能力,就可以游刃有余的掌控自己的生活。

  到那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梅里雪山的金丝猴、西藏的山鹰……都将成为您生活中不会错过的精彩。(微信公众号/悦读,ID/yuedu58)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请远离您身边勤奋的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5344.html

(0)
上一篇 2020年7月24日 上午2:24
下一篇 2020年7月24日 上午6:28

相关推荐

  • 职场潜规则面面观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中就存在潜规则。举例来说,在棒球比赛中,如果选手击出一次本垒打后故意慢悠悠地踱步回到本垒,或者在领先十分的情况下偷到二垒,以及利用身体来破坏投球手发球…

    2020年7月23日
  • 对今日多一分敬畏,就会在明日少一分后悔

        1  今年的考研,刚考没几科,就接到朋友小宛的电话,在电话里泣不成声:周围人都在埋头苦写的时候,她却感觉无从下笔,很多题都是只写了一两句话,就没话可说了,这次肯定是考不上了,都怪自己当初没有下功夫学。

    2020年8月25日
  • 您荒废的每个瞬间,都是未来

        朋友小可总说现在的工作不适合她,希望可以申请出国读书。她把这个想法在嘴上挂了三年,说:“申请至少需要半年准备,读书又需要一到两年,时间太长啦。”

    2020年7月22日
  • 今天俺想告诉您,俺喜欢什么样的下属?

        我毕业于一个二流院校,没学历、没背景、没后台,是一个典型的“三无”屌丝。经过了十年的打拼,我成了单位的一名中层领导。

    2020年5月4日
  • 找份最最理想的工作

          找一份理想的工作——这个您在多年职场挫折中被磨砺殆尽的理想,也许在不经意时就被悄悄唤起,就像您在耄耋之年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回想起15岁那次纯真…

    2020年7月27日
  • 职场忠告:年轻人请放下青涩的自俺

          在所有区别您个人风格的多种方法中——此凡种种,不胜枚举——有一件事您需要避免:年轻人的负担。    几年前,俺的一个客户…

    2020年8月3日
  • 情商这块敲门砖

      前几天,我的同事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消息,想招聘一个实习生,要理科生,要在北京,要每周能实习4——5天;有工资,但工资肯定没有正式员工那么高。于是很多同学纷纷给这位同事发私信。

    2020年9月26日
  • 不成熟的人,才把苦劳挂在嘴边

        开公司从来不是做慈善,谁可怜就奖励谁;工作也不是秀场,谁表现的更卖力更努力就该受表扬。谁创造的价值大就奖励谁其实才是对员工最大的肯定;努力让自己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人,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小悦

    2020年7月23日
  • “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有没有?

      说起来有趣,工作多年,见过无数毕业不久的职场年轻人,每次问及他们“理想中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大多都会回答“钱多、事少、离家近”。

    2020年8月13日
  • 职业规划:天上不会掉馅饼,春华才会得到秋实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2020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