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拥有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每次面试应届毕业生的时候,俺都会先让这些应聘者做个自俺介绍。这时候,俺总会听到这样的声音:
  
  “俺是××学校的,俺在××实习过,俺是××社团社长、学生会主席,俺的GPA是3.8。”
  
  “俺是××学校的,在××实习过,还在××实习过,现在去了××。”
  
  “俺正在××实习,俺还投了A、B、C、D公司,俺的理想是找一个月薪超过7元的工作。”
  
  这样的结果并不难解释:上大学前,所有的家人,上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下到弟弟妹妹,都认为俺们应该继续小时候乖巧玲珑的行事风格,在大学里,学习上争当第一名,课余时间争做学生会主席和入党积极分子,紧密团结在好学生、好干部身份的周围,以期毕业之后顺利进入国企或者成为国家公务员。在达到这个目标之后,俺们应该迅速地找个条件相当的男友或者女友,男生家买房,女生家买车,结婚生子,共同背负着房子、车子、孩子的重任,从此步入一成不变的稳定生活。而在此过程中,俺们应该默默无闻地跟随着同龄人的统一步伐,在每个时间段做自己该做的事,凡事要低调,不要搞特殊。
  
  于是好多人不服啊,抗争啊,叛逆啊,每天叫嚣着、哭喊着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可最后还是殊途同归了。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俺们每个人都在试图用社会的统一标准来要求自己,并努力在这个标尺上寻找自己的位置,不敢落下一步,不敢走错一步。俺们都忘记了自己想要什么,忘记了自己的优势,忘记了自己有着独一无二的DNA。
  
  23岁的C是俺的师妹,她常跟俺说,她的工资很低。她经常会想,这样的日子是否值得,比如每天斤斤计较地盘算地铁和公交车哪个更加划算,为买不买一辆2块钱的自行车犹豫了好几个月。她害怕回到家乡,害怕和别的同学不同,害怕起步工资太低而让日后的生活不堪设想。(励志文章  www.lizhijuzi.cn)其实俺理解,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每当看到很多学历背景不佳的人,因为不断跳槽,薪水四五倍于自己的时候;每当听到一些女孩子因为家庭背景或者某个男人的背景,找到某种捷径的时候;或者看到那些前辈炫耀名牌包包,出入高级餐馆的时候,换作谁,心里都难免会有一些怨念。
  
  每次C跟俺抱怨这些的时候,俺总是很想送给她台湾女作家李欣频说过的一段话:
  
  “有很多人设立的目标是几年之内要升到主任,几年之后要当上主管,然后是老板……这些都是可以随时被取代的身份。只要别人比您强,关系比您好,或是公司结构调整,位子就会瞬间消失。”
  
  所以,要建立自己的风格,把自己当成个人品牌来经营,创造自己名字的价值,帮自己建一个别人拿不走的身份,而不是社会价值下的职位。至于将来您是哪个公司的主管、哪家企业的老板其实都不重要,因为别人看重的是您的专业、您的风格。这就是拿不走的身份。
  
  每个人都有毕业入职的那一刻,都有信心百倍的青春年华。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大多数人总是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拼命学习来提高自己。但是第二年、第三年呢?有人开始看到职场的阴暗面,有人渐渐学会明争暗斗,有人发现投机取巧能赚钱,于是慢慢走上了这条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从未回头看看自己还有什么不足,身姿是否不够挺拔,奔跑速度是否不够迅捷,技能掌握是否不够全面。
  
  于是,他们从一个健壮的青年,慢慢走进了一条死胡同,越来越窄,越来越饥饿,竞争却越来越激烈。
  
  俺的一位师兄,大学的专业是计算机,研究生读的是计算机智能,毕业前在著名跨国公司实习了半年,却在即将入职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知识漏洞。于是他放弃了18万元的起薪和即将到手的各种优厚福利,回到学校,申请延期一年毕业。这一年,他转战于商学院、金融系,并经常跑到哲学、中文这种看似毫不相干的专业蹭课。一年之后他毕业时,正赶上29年金融危机,底薪比之前要低很多,但是几个月后他便3倍跳转,拿到几十万元的年薪,凌空一跃,光荣跳槽,让所有人措手不及。
  
  师兄手里有一张关于他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他看到了自己的“负债”,了解自己的不足。他不看外界所能给予的一切荣光,只专心打造自己独有的东西。然后,他成功了。
  
  其实俺们可以思考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如果没有了眼前的工作,俺们还能做什么?”兼职写专栏?您文字功底和思想深度如何?开淘宝店?您想卖点什么?有没有进货渠道?给中学生当家教?当年的那些知识点您还记得多少?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平心静气似乎很难;但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深入地认清自己,了解自己内在的潜能,抓住那些能够永恒不变的、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
  
  俺们需要时刻警醒,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不能是谁;知道什么是自己永远拥有的,什么是别人给的、暂时的。保持谦卑而感恩的心态,拥有不断重新归零的勇气与信念,让自己真正拥有别人拿不走的东西。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让自己拥有别人拿不走的东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4388.html

(0)
上一篇 2020年6月3日 上午2:09
下一篇 2020年6月3日 上午4:50

相关推荐

  • 女性励志:完美女大学生的20个优点

          1、纯洁:纯洁是女大学生最可贵的品质,涉世未深的单纯如此美丽,引无数GG竟折腰。    2、可爱:大一女生的可爱是高年级男生疯狂追捧的品质。试想,谁能不被可爱的MM的嘟…

    2020年5月31日
  • 致迷茫空虚的大学生

        写在前面:  到了大二,班级之间、班级内部开始逐渐形成了一种两级分化的态势,有些同学已经开始走在自己向往人生的路上,不断的用学习、竞赛、活动、工作来完善充实自己,另外一些却迷失在大学这个自由的丛林里。游戏增多、缺课严重,除了学课本不知道做什么,觉得生活空虚、觉得有精力没处用等等等等。

    2020年4月26日
  • 大学四年,如果可以重新来过……

        01  因为身在大学,所以经常写关于大学生活的文章,分享自己的经历时,常常收到这样的读者留言:如果我的大学可以重新来过,我一定要……

    2020年3月23日
  • 大学里,有这样一群人

      大学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重复着和高中一样的生活,日出而出,日落而归。“教室—食堂—图书馆—宿舍”四点一线,这是他们的一天。他们每天做着课本上大家认为单调无趣的习题,啃着大家认为都落满灰尘的图书馆书籍,他们将课本知识学的得滚瓜烂熟。大家认为他们的生活又回到了高中时代,就一个书呆子,没有一点乐趣;可是一到考试,他们便“成为焦点”成为其他同学眼中的“大神”,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总是花落他们家。他们喜欢做研究、做学问!毕业之后,顺利考上清华、北大、同济、浙大……的研究生。

    2020年5月17日
  • 堂而皇之的“大学人脉论”,根本没有那么重要

      在这个每个角落都充斥着所谓的人脉关系网的社会里,周围的善意的或是不怀好意的人都会劝告你,好好积累你的人脉关系,这是日后工作和生存的砝码,关乎你的前程。涉世未深的你感觉似乎就是真理,因为人人都那么说,似乎也就是这个样子了。

    2020年5月2日
  • 您的大一,应该做好的几件事

      一、学习篇  毋庸置疑,谈到大学,这个话题仍是最重要的,记得开学时有个老师这样跟我们说过:大学的生活学习是数字“1”其他事情是数字“0”,同学们只有将学习放在首位,你得到的数字才会更大。总之,大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同学上了大学后就完全放松下来,开始整天整夜疯狂地玩…(对于这一点我个人觉得跟我们国家的教育制度有点关系,我们国家的教育是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大学小学化,高中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觉对是读书最用功的时期。为了高考,我们习惯了3点一线的生活,我们习惯深夜中抿着咖啡继续……像郑强教授说的那样,这是一种摧残式的的教育,掠夺式的启发,进入大学,我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已经完全失去了,导致我们很多人都是高中太努力,大学“很轻松”)一学期结束后,很多同学学习上红灯高照!

    2020年4月9日
  • 为什么要上大学?

      @朝花夕拾的困惑:小时候,我在想是报考清华呢还是报考北大呢,现在发现小时候我想多了,然后

    2020年4月19日
  • 大学就该抓住青春,用汗水实现梦想

        大学之青春,人生之春,人生之王,人生之华也,宝贵的时光我们理当去珍惜。然而,当我们在青春布满藤蔓的围墙上缓慢的攀行时;依旧游离在青春摇摆不定的尾巴上时;奋力想抓却抓不住,用力一扯,却又是散落一地的音符时;我们是否该回头思考了。零零碎碎的记忆,偶尔会闪过寂寞的长空,飘然在无际的苍穹,仅仅留下几颗闪烁的残星让我们自己深思,青春易逝,好比东逝的水一去不复还。

    2020年4月10日
  • “三无生”如何成功逆袭

        “三无”学生,即“无社会实践经历、无学生干部经历、无学习奖项获得”的学生,毕业求职前,他们似乎更期待老师给他们指条明路。其实,如果能适时转变,“三无”学生照样可以逆转劣势,拿到想要的offer。

    2020年4月15日
  • 大学生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亲爱的康康:     你好。     晚上在自习室里有那么一刻钟的时候,你很焦灼,坐在理综楼里5楼,考研的同学在做最后的冲刺,你在看书,但是却突然内心里翻滚了一层又一层的焦虑,像不断涌向岸边的潮水,一波又一波,你知道,那是一种来自即将毕业,即将面临人生中最大转折却又感到乏力的无助感,于是你一遍遍的试图平复内心的躁动,深呼吸,但是没办法,好像是不可遏止的自然灾难,你烦躁的走向窗边,拉开窗帘,仿佛这样就可以将那股躁动祛除。但是不然,不在徒劳,你颓然回到座位上,想大声的尖叫,有一种想撕纸的冲动,此刻的你只恨自己还残存最后的理智,也许没有理智你还可以轻松些吧。

    2020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