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活得太轻松

  前不久,两张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学生仍在学习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图片配文这样写道:哈佛是一种象征。人到底有怎样的潜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

  

  前不久,两张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学生仍在学习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图片配文这样写道:哈佛是一种象征。人到底有怎样的潜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

  哈佛的餐厅,很难听到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没见过哪个学生光吃不读的,更没见过哪个学生边吃边闲聊的。感觉哈佛的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1个正宗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于是,哈佛产生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美国总统有7位。

  央视《世界着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到哈佛大学采访。她告诉记者——

  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时,俺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在哈佛,随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人在睡。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在太累了。在哈佛采访,感受最深的是,哈佛学生学得太苦了,但是他们明显也是乐在其中。

  在哈佛学习的一个北大女孩跟俺说,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课,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一般而言,学校都要求本科生在入校后的头两年内完成核心课程的学习,第三年开始进入主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只有最聪明的天才学生可以在两三年内读完这32门课,一般的学生光应付4门课就已经忙得头昏脑涨了,因为在课堂上教授们讲得飞快,不管您听得懂听不懂,课下又留下一大堆阅读材料,读不完您根本就完成不了作业。

  北大女孩说,俺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俺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而且,哈佛的作业量要求很大。她说,俺们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预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了,投入了时间认真准备了,才可以快速推进课堂讨论的进程,而之前如果不读那么多的书,您就无法参加到课堂讨论之中。

  在采访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丘成桐教授时,他说:中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太轻松了,俺们总是说,中国的孩子为了高考受了多少苦,其实,在美国一些着名的中学里,高中的学习同样是很苦的。俺的孩子上中学的时候,也经常学到半夜。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加重学习的任务。到了大学是最苦的,所有的精英教育全都必须是吃苦的。而中国的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能量的黄金4年。所以,美国的高科技人才一直是世界最多的。谢娟说,俺有同感,俺们也对国内的一些重点大学进行了采访,却很难感受到哈佛那样的学习气氛和探究氛围。到了哈佛,您才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而是要付出更多努力的人。

  说到中美大学生的比较,谢娟说,俺们的学生缺少吃苦的精神。俺们的家长和学生认为高考前是最苦的,俺们讲的寒窗苦读,很多时候是被动的苦,带着功利的苦,而不是在其中有浓厚的兴趣。而在美国大学,尤其是精英云集的大学所要付出的苦是俺们想象不到的。在哈佛,征服学习是每个人的口号。要想变得强大就需要学习得更多,为此哈佛的课程安排得多而且紧张。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学会发现和鉴别事实真相,坚持对事物进行严谨的分析,能够理性、历史地认识现实问题和道德问题。另外,练就长时间超负荷学习的毅力。

  美国小学是知识的吝啬鬼,严格限制孩子得到知识的数量,一个月只允许孩子得到一个知识,孩子每得到一个知识都需要付出很多的汗水和辛苦。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思考和感悟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孩子对知识总是有着渴望。美国教育的聪明就在于:先让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后得到知识,这个时候知识就变成了智慧。智慧其实就是俺们常说的创造力。学习有三个阶段:感性认识—感悟—知识,知识是学习的最高阶段。美国教育让孩子走完三个阶段,才能得到知识;中国教育是让孩子通过感性认识得到知识,或者直接得到知识。美国教育一个月的知识量只相当于中国教育一天的知识量。相差29天,这29天就是感悟的时间。美国教育通过让孩子感悟比中国教育多产生了一个东西:智慧。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多产生了一个东西:创新能力。在高中时期,美国学校培养的是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中国的高中是老师填鸭式学习,让学生习惯了依赖。能力、习惯上的差距,让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在大学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学生说,在哈佛学习强度大,睡眠很少,有在炼狱的感觉,对意志是很大的挑战。在哈佛,教授们会时常提醒学生们要做好时间管理。在人生的道路上,您停步不前,但有人却在拼命赶路。所以,您不能停步,您要不断向前,不断超越。成功与安逸是不可兼得的,选择了其一,就必定放弃另一个结局。今天不努力,明天必定伤悲。哈佛告诉它的学生:学习时的痛苦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

  哈佛没有高楼大厦,只有新英格兰的红砖墙。即使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过在校园有一个绝不起眼的停车位。毕竟哈佛最起眼的是1座图书馆,尤其是一个个像图书馆那样的人,或者说,一个人就是一座图书馆。哈佛或哈佛人是不需要任何包装的。

  某教授对学生说,您学俺这门课,您就一天只能睡两小时。学生想,那么,俺学4门课,俺就没有睡眠时间了,俺就得倒贴睡眠时间了。哈佛的博士生,可能每三天要啃下一本大书,每本几百页,还要交上阅读报告。哈佛过桥便是波士顿,前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在哈佛读博士那几年,没有上过桥没有去过波士顿。

  人到底可以有怎样的意志力,人到底可能有怎样的潜力?哈佛一一告诉您。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中国大学生活得太轻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4238.html

(0)
上一篇 2020年5月2日 上午6:10
下一篇 2020年5月2日 上午8:05

相关推荐

  • 写在人生第一次挂科之后:关于自负,规则,与清华

        我以非常复杂的心情写下此刻的心情。今天接到了教学办公室的通知,告知我去研究生办公室上交学费。我才认真的严肃对待起来这件事。这件事就是:我挂科了。作为平生第一门挂科,心情确实复杂。且不论挂科带来的麻烦,对与我来讲,这首先是一份耻辱性的标志:不仅是对智商,而且是对情商。

    2020年5月1日
  • 写给所有沉溺在爱情中的大学女生

        我想说一件最近发生在我身边的事,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让我对大学的爱情有了新的清醒的认识,想想自己甜蜜的的爱情,看着身边一个个沉醉在爱情中的姐妹,我突然觉得这些幸福的时光很不真实。未来太遥远了,遥远到让那些山盟海誓显得苍白而虚假。

    2020年4月11日
  • 那些考研失败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1  二战失败,选择另外的出路  网友一:今年二战失利,在分数出来后感到伤心梦碎,但是不后悔自己曾经的努力与挣扎。现在依然相信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或许这条道路不适合自己,冥冥之中指引我走向更适合自己的。人们所做出的每个选择一定有其必然选择的道理,未来会有更好的在等着我们!

    2020年3月31日
  • 一位大三学长写给新生的一封信

        这是一封我写给即将跨入大学校园的准大学生的你们的一封信,作为一个在大学读了两年的准大三学长,这两年我把大部分大学能经历的事都经历过了,我想给你们谈一谈所谓的大学,学长用满腔热血的肺腑之言为你们讲解很多大学该注意的细节和过来人的经验与教训,愿你们的大学四年能成为自己人生最美好的四年,大学之大,博大精深,年华易逝,望君珍惜。

    2020年4月2日
  • 写给那些不想堕落的大学生

          1.不提前把课本或课堂内容看一遍,您就没有进教室听课的资格,态度决定一切!    2.博览群书,才能学压群雄,所以图书馆是个好地方!    3.学习不是缺少时间,也不是…

    2020年6月1日
  • 俺的考研经历:置之死地而后生

    < type"text/java">c5(); < type"text/java">c6();       先讲一下俺的个人情况,俺对研究生这个名词的最初印象是在大二结束的时候,因…

    2020年5月15日
  • 不忘初衷:还记得您为什么要上大学吗?

      读大一时,有位老教授对我们做过一个测试。  老教授问:“如果你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你会砍哪一棵?”

    2020年4月17日
  • 闲聊高考后20年的人生轨迹

        6月7日、8日是2018年的高考日。  975万考生走进考场,接受改变命运的考试。

    2020年4月8日
  • 十大“牛人”被大学破格录取

     1、潘家武:69岁参加高考,勤奋精神感动学校  2006年,69岁老汉,潘家武参加了全国普通高考,最终却以183分的总成绩名落孙山,但他勤奋好学的精神却感动了全社会,省内的西南林学院成教院决定破格录取他到该院园林园艺专业,家人原想支持他上大学,可老人意在攻读政法专业,最终放弃了这次上大学的机会。

    2020年6月16日
  • 您一点准备都没有,怎么名扬天下?

        上周,我考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仅仅一级,却让我对自己有了深刻的了解。

    2020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