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上大学的真实经历

  不怕大家笑话,我也是985学校的毕业生,可是到了毕业的关口,我真不明白这985学校到底好在哪里,不妨把学校里我经历的事情跟大家说说,大家看个笑话。

< type"text/java">c5();
< type"text/java">c6();

  

  不怕大家笑话,俺也是985学校的毕业生,可是到了毕业的关口,俺真不明白这985学校到底好在哪里,不妨把学校里俺经历的事情跟大家说说,大家看个笑话。

  大一刚入校,说实话,大家的学习热情都很高,寝室里还商量要每天晚上九点半聚到一起,看看一天的课程有哪些疑问,互相讨论一下。学着学着,俺们就问老师,您说这些数分高代都是干嘛用的?老师语重心长的给俺们讲了一通思维的重要性,然后鼓励俺们向算法设计者,计算机编程高高手挺进,本身当初考大学报的应用数学系,以为有啥应用,问明白以后才知道,咋地也得到了博士才能有应用,本科研究生阶段就是数学系。以前没出去走走,接触社会少,到了学校,看到了3多平方米的墙上全是“日租,小时租”的广告(现在好像被强行清除了,不过所有的角落里还是有),还以为是考研考博的人为了最后复习冲刺而产生的需求,哪里知道是人类本性支持的刚性需求。其实最让俺们这批人改变观念的,是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大家都是第一次考,当时的氛围和高考差不多了,自习室找个地方都费好大劲,寝室早7点到晚9点之间基本没人,可考卷一发下来,傻眼了,太简单了,几乎所有人都明白了:平时您可以干任何您想干的事情,只要考前一个月看看书就行。

  到了大二,也就是中国通货膨胀流动性开始泛滥的时候,学校周围是网吧遍地开花,很多人都被吸引到网游世界了,按照俺看见的比例,当时严重成瘾的大约占男生的%2左右,俺是指经常去通宵玩,或者白天能玩6小时的(俺上网3小时,就得躺1小时,天生对屏幕过敏),最长者,可以连续一个星期通宵5次,白天也在,只靠方便面等垃圾食品维持生命最低需求。当时俺还是副班长,担心闹出人命,还去强拉过人回来。当时的课程很忙,一个学习的考试可能有1几门,但是最后只有两个人留级了,还有一个是因为腰间盘问题,为什么呢?

  本校的考试有几个特点,第一,平日成绩占3%,如何评定,就是平时交不交作业,来不来上课,作业可以是抄写的,没问题,只要交,起码说明您态度好,俺刚开始还不抄,结果因实力不佳且平日成绩不够,挂了科。至于点名,现在实行的都是人民代表制度,九常委代表13亿,俺们一个代表2,3个不成问题吧。3%啊,这在任何一个公司都是排名一二的大股东啊,这些股权就这样到手了。

  第二,考试前一节课,老师都会划范围,有些老师的精确度能达到美国GPS的精确度,但最次的,也能达到中国GPS的精确度。也就是说,背题,就是您的不二法门,考试有1道题,老师一般会留下15-25道题,招来高手做完,每人复印一张,都形成了制式装备了,一点问题都没有。

  第三,批改试卷的尺度问题,这是俺的亲身经历,有一次因为一些原因,概率论俺一点都没看,只在考前看了看老师的题,但实在是积重难返,考完了感觉自己要挂,就赶紧去了系楼。去了大吃一惊,前面都排了好几个了,有的为了保研要分,有的为了出国,但为了及格好像就俺一个,俺寻思不急不急,出去看看,偶然间发现大厅中有一男一女,在批改试卷,正是俺们的考卷,俺凑上去假装看书,看他们如何改卷。大吃一惊:只要写字就有分数,甚至把题目中出现的数学词汇解释一番,哪怕离题万里,都能得几分,晕倒晕倒,最后还是过了。

  到了大三大四,俺们的考试就笑话百出了,有时候考4道留6道题,有时候判断对错能占4分,有时候考试没去都能过(真实,俺同学选的日语课,考试忘记去了,回头发现了个62分),真的就和版主赵行德说得一样,大学就像开玩笑一样,扩招以后就成了托儿所了,害得俺只好考GT,去南方东北散心,看经济学心理学政治历史方面的书(光买书花了1多,很多书还是在图书馆借的)来打发时光。

  当然,俺是那种不求上进的,数学系有15%的人,还是非常好学的(和扩招前的比例一样),很多人天天在图书馆学习,俺就在他们旁边看闲书,后来赶上这次金融危机,大家的职业都不太好,绝大多数知难而退,干脆都去考研考公务员了,俺同寝室的签约才15一个月,还是干软件这种很费力的活。不知道失业率是不是应该把这些被动考研的都算上,加上这些,今年的大学生失业率不会少于一半。

  这只是俺真实碰到的一些事情,现在其实挺后悔的,啥都知道点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精通,这样是最倒霉的,英语读写都可,但绝对达不到口译的水平,文章能看懂,但翻译还欠佳,就是这样,好好投简历试试看吧。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俺上大学的真实经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422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29日 下午8:49
下一篇 2020年4月29日 下午10:25

相关推荐

  • 一个大学生从月薪3500到700万和他的情感经历(三)

          21、真爱    俺的心意逐渐回到了生意上。不得不承认,小成有一套。她总结出一些管理规范和待客方法很有用处。她的做法比俺原来的做法更细,俺比较倾向于策划一些活动和办法,…

    2020年5月13日
  • 中国大学生活得太轻松

      前不久,两张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学生仍在学习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图片配文这样写道:哈佛是一种象征。人到底有怎样的潜力?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为什么在哈佛能兑现?

    2020年5月2日
  • 给大学新生的50句忠告

          1.大学是一个新环境,您的所有过去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张白纸,这是您最好的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时候,改掉以前的缺点,以全新的形象出现。    2.放假的时候,要么留在家里多…

    2020年5月18日
  • 大学生励志:彩色缤纷的创业路

      今天清早起来,我看见一位博友给我发的留言,这已经是第二次了,我上次给他的回复里说:大学毕业应该是学有所成吧,找个工作干吧。

    2020年6月6日
  • 高考失利,俺来到了一所二本大学

        曾经高考的失利让我与理想的大学擦肩而过,就这样我来到了一所二本大学。

    2020年4月5日
  • 什么挡住了大学生创业之路

     “中国大学生想创业的达到80%,但真正创业的只有0.01%。”在大学生杨青给记者的邮件中,他特别强调了这组比例如此悬殊的数字。“可能参与调查的大学生情况特殊一些,但是我觉得出现这样的悬殊比例一点也不奇怪。”杨青说,“现在摆在大学生创业道路上的障碍太多了,有个人的主观原因,也有来自社会环境的客观原因。”

    2020年6月21日
  • 什么样的大学生最受欢迎

      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普遍现象,归根结底是需求方与供求方也就是社会需要的与学校培养的不相吻合。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问题,就要从源头抓起从制度上做出改变,围绕社会需求改变现有的教育的制度生产出社会需要的大学生。那到底什么样的大学生才是社会需要的呢?笔者总结了十五条这里面也包含了大学生工作中的注意点以及职场中获得提升的秘诀。

    2020年5月4日
  • 如果您还在大一大二,真让人羡慕啊

        只是想让你们开心看完。  十年寒窗,金榜题名,终上大学,作为学子,比普通人多的是成长的时间和各种试错的机会。这些,在大学校园里都是极容易得到的。

    2020年3月27日
  • 大学毕业生的16句经典总结,道出了多少人的辛酸…

      大学是我们从小向往的美丽象牙塔,有些人在这里拼搏奋斗,有些人在这里荒废人生,当毕业的那一刻才明白,原来四年就这么飞逝而过。

    2020年4月12日
  • 大一军训心得体会

      〈一〉我的大学我的梦金色的六月,火红的六月。一场气势辉宏且激烈非常的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盛大打响。高考,像一个严格的教官手中紧握的指挥棒,它的一举一动,都系于千千万万学子的前途与命运。物竟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这一刻彰显了它的神圣意义。“侥幸”从这场战争幸存的我,开始幻想我的大学,以及我的大学梦。我的大学,首先要非常漂亮。设备,教师资源应属一流。当然,最重要的要有自由。刚刚过去的十几年寒窗苦读,早已被压得辛酸的翅膀当然要舒展一下。所以自由,很自然的成为接下来四年大学生活中必备的条件。当然这是一个梦,也许永远实现不了的梦。

    2020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