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第十六条,随时随地的实习,随时随地学习
好多孩子说,书本上的东西自己打不起兴趣,自己学着学着就没劲了,哥很了解您们的苦衷,哥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可是自从哥发现了一件事情,腰不酸了,腿不痛了,看书也有劲了,而且哥的好多预测也都应验了。
孩子们很想知道,哥到底发现了什么事情吧。哥就不吝惜这点私藏,给孩子们都抖出来。
撇开俺们教育制度不谈,但就说俺们的教科书,的的确确老的很,满足不了孩子们对于知识的饥渴(有的孩子肯定觉得教科书的知识都吃不消),那哥就教给您:运用自己的知识,解答社会事件。
举个例子,比方说您的专业是电影学,那么好
第一步,您把今年的出品的电影全都用您的专业知识写出评论,从各个方面,镜头,音效,剪辑,表演,剧本……做出电影评论。
第二步是跟踪调查,这几部电影的后续情况,包括宣传手段和宣传力度,票房成绩,获奖情况之类,看看几部电影通过什么手段,获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第三步,试着去解释这些电影的成绩。
毕竟哥不是在讲电影,而是在讲学习。所以细节方面俺就不多说了。通过上面一些列的过程,您不仅能深刻的体会到您学习的知识的具象表达,更能够对当前的电影市场做深一步的了解,更能让您对电影市场的周边有更宽广的知识面。
这种方法的妙处不是俺一句话就能概括出的,也是俺这几年来一直坚持不懈,让俺觉出使自己发生巨大变化的。
以上是举的电影作为例子,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活学活用。
要是觉得哥说的好,记得顶顶俺啊
第十七条,脱离了现代文盲,千万别滑落为传统文盲
俺相信,只要是能看见俺帖子的孩子都已经脱离了现代文盲的行列,什么叫现代文盲,就是不会上网,不会用电脑,不会说英语(英语,英语,狗血的英语,哥承认,哥还没有完全脱离现代文盲的行列,汗一个先)。那么什么是传统文盲呢,就是不懂中古传统礼仪。
俗话说,未曾学艺先学礼,礼多人不怪。俺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礼仪行为标准,但是您的礼仪是不是正确的呢,俺不敢说,这得能用实践来证明,比如您出门办个事,遇见陌生人说个话,举手投足,言语之间,是不是受人待见,是不是能让人说“呵,这小伙子(大姑娘),知书达理,招人喜欢”.那有的孩子就要反对俺了,俺的性格就这样,处处彰显了俺的与众不同,别人不待见那是因为没有找到俺本应归属的人群。哥要告诉您,要是遇人知物不懂得礼仪规范,您是要吃亏的。将心比心,您喜欢懂事懂礼貌的孩子,还是喜欢别别扭扭的孩子,俺相信您会选第一种吧。
那么什么样的礼仪能让人接受呢,这也是俺一直很不想说的问题,因为现在孩子们接触到了太多的信息,太多的文明,太多的常识,太多的禁忌,慢慢的,您的行为举止言谈就会变得混杂不堪,四不像了。在特定的场合,一会蹦出个网络用语,一会蹦出个英文单词,这样的表现结果肯定是很狗血的,一来显得没素养,而来显得您人云亦云(就像听一个您听过的笑话,再也笑不出来一样)没有主见,三来显得您比较轻浮。请孩子们注意,俺这里指的是特定场合,而不是所有场合。
这么给您说吧,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中国的传统礼仪最能吃得开。哥再强调一遍,中国的传统礼仪最能吃得开。
那么怎么办,怎么让自己变得知书达理,待人接物恰到好处,哥教您几个方法。
一是观察,观察成年人是怎么举止言谈,俺指的是观察有涵养的成年人,一般是文化程度越高越好。
二是读书,不是让您读四书五经,多读一些明清是时代的小说,慢慢的您就会耳濡目染。
三是联系,多接触不同层次的人,不同职业的人,不同年龄的人,试着多和他们交流,慢慢的您就会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了。
好了,就说这么多,希望大家成为一个又素养的好孩子。
第十八条,没找到
第十九条,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您千万别当是扯淡
小时候思想品德这本书,教育俺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党,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爱尼玛。反正就是没有爱自己以及和自己沾边的人事物。孩子们有几个听了的啊。这种教育方式是不是不太叫您信服啊,那这种人生观是不是错了呢,哥负责人的告诉您,没错,而且非常正确,要是大家都这样,这是一个多美的世界啊,那您为什么没有坚持啊(别跟俺说您一直在坚持!),因为他不现实。
为什么他不现实啊,因为他没有给俺用心的,积极的,健康的活下去的充足的解释和论述,顶多是教育您要积极向上,助人为乐。
哥今天的目的不是拿俺们的思想品德课本开涮,而是告诉孩子们,要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能给自己源源不断的动力和信念,让您不至于活的像一个躯壳,让您遇到不知所措的事情不至于不知道怎么选择。
哥声明一下,哥所说的不是您们的思修课本,很显然俺们的思修课本也不足让人信服,为什么,上面说的都是理想状态和苛刻的要求,深入不到俺们的内心,不能给俺们足够的勇气和动力。
那么到底,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有用没用呢,作为一个毕业生,哥告诉您非常有用。特别是在现阶段的社会中,要是没有一个正确的观念作为支撑,您很容易左右摇摆,随波逐流。
要是哥再继续往下说就牵扯到了宗教观和意识形态上面了,这在往下讲的话人和人的分歧就大了,也不是俺随口一说就能解决的了的,哥教给不了您们怎么做人,也不能说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但是哥既然说这条了俺就得讲下去。
哥不会给您灌输意识形态的东西的,因为哥不是政治课本,但是会告诉您们适用于任何人的观点,也是哥一直以来秉持的几个观点。
多行善事,切莫图报(这里的善事您要知道,什么是真善什么是假善)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用心揣度,孰能生巧
知恩图报,言出既诺
明辨是非,遇事三思
好了就说这么多,希望对孩子们有帮助。
第二十一条,关于读书
一谈读书,俺压力很大,每个人的读书的习惯都不一样,每个人读的书也都不一样。所以说读书很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异议,但是哥既然敢说,就要坦坦诚诚的告诉大家俺读书的真实情况,不敢说对,但是俺敢说,俺的读书方式让俺真真正正学到了做人的道理,让俺切切实实到了智慧的光芒,让俺的的确确体会到了情节的魅力,让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思维的乐趣。
废话不多说了,切入正题。
话可得说前面,俺说的只是俺的读书习惯,孩子们可以借鉴不要照搬。
俺读的书分为种,一是思想类,一是情节类,一是唯美类,
首先说说思想类,小时候接触的大多都是很主流的书,大多是五四时期的作家,写的东西也都是很主流的,那时候俺觉得那些东西写的都挺对的,看着看着也自己也有了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冲动。渐渐的大了点之后,发现那些东西是那么的大同小异,无非就是一心为公,满腔热血。
后来慢慢的就知道了,以前读的书都不叫思想,顶多叫个想法,因为那个没有成型的思想体系,(说句题外话,这也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的区别,一个是思想体系,一个是想法)。至于那些红色主旋律的东西也只是随声附和而已。
高中的时候开始学习鲁迅的东西,也慢慢的对他感兴趣,读了很多他的东西后发现,鲁迅叔叔的东西也不能完完全全的叫做是思想,虽然都称呼他鲁迅思想,在俺看来,鲁迅的思想无非是特殊时期下的意识形态而已。王小波叔叔的东西也属此类。
俺说到这里,俺的心就开始提起来了,所以俺要解释一下,俺并没有一星半点的否定红色主旋律和鲁迅叔叔的意思,俺的意思只是他们的着作都不能独立成一个思想体系。这么给您说,您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您抱着鲁迅全集是不能找出解决的办法的,里面没有成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大家能明白了吧。鲁迅叔叔也是对俺影响很大的作家,俺非常非常尊重他。也包括王小波叔叔。
后来,俺终于碰见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孩子们肯定会说完整的思想体系太多了,好多哲学家的着作都是,呵呵,哥只能说俺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去碰那么深奥的东西,随缘吧,俺就写得这些都是大众话的,您俺都能接触到的)。
马克思主义,当时看了,感觉写得真的不错,里面的很多东西都是能拿来就用的。但是越往后越觉得马克思的东西都是大实话,那些东西在俺现在看来,都是只要有一定的阅历自然就会明白的东西。换句话说,马克思思想最好是孩子启蒙用的。恕俺说的过分。
在往后,终于让俺看到了智慧的光芒,毛泽东思想。要是有人让俺推荐一本书俺会毫不犹豫的说《毛文选》。毛文选的思想体系伟大的不一般,是实实在在的大智慧。有的孩子会说毛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没错,是这样,但是毛思想的大智慧在于他的前瞻性和方法论。《毛文选》也是对俺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之一。那本书也给了俺不小的力量。
《毛文选》也是俺在高三之前就看完的东西了,当然哥不会只停留在老毛的理论上面了,之后俺又有了对毛思想否定的念头,具体就不说了,影响太不好。
之后又接触了厚黑学,鬼谷子比较邪门歪道的思想理论,都很受启发,可是俺渐渐的又发现,人生在世更多靠的不是手段和方法,而是立身。所以大学四年一直都喜欢研究宗教和中国传统思想体系。发现那些能让俺产生皈依动念,那是种虔诚和舒适的感觉。
以上是俺的读思想类书的感触经历,更是俺的思想变化的真实的写照。
第二十二条,您能不这么水么,能不这么新闻联播么,敷衍的最后结果是变成空气
这一条的构思有点复杂,请孩子们细细的看
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广播站,下面哥就以广播站为靶子,进行攻击。
在俺看来,广播站的大部分孩子,除了普通话的发音比较标准意外,就别无是处。为什么俺会这么说,还得从新闻联播说起。
前些时候,上海不是开世博会嘛,俺看新闻联播,主播每次结束语都是“让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之类的无关痛痒的话。在小的时候,听到主播讲这样讲,感觉主播好会说话,现在俺长大了,没想到主播还是一如既往的幼稚(当然是撰稿人的事,这里为了明确就先让主播当替罪羊)。俺的意思大家可能还没明白,俺的意思就是,小时候听到主播这么讲心理很舒服,越大越觉得无趣,换句话说,主播的这种话是哄孩子的,一上初中就再也哄不住了。
那么和广播站有什么关系呢,很明显,广播站的孩子也是在有意无意的向新闻联播看齐,说出来的也是这种哄不住任何人的话。
先说一下这种话的特点,1,只说好不说坏。2,只为事件找优点,不为事件找缺点。3,只往前看,不往后看。4,只说形式,不讲内容。5,只说无关痛痒的皮毛,不深入肉里。还有好多,孩子们没事的时候注意一下就能总结出。
当然,俺承认,这种话在俺们的党政国家是最安全的,哄孩子的话,是不会伤害到任何人利益的话,是很安全的话,是有利于和谐的话。
但是,注意,哥又开始了俺帅气的转折了,新闻联播面向的是全国人民,广播站面对的是全校师生。长期以往下去,就会形成一个这样的氛围,就是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狗血的办事态度。因为他们说的这些话就是只一个形式而已,就像在一个照片上加上边框,其实对照片本身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可有可无。形式惯了,内容也就被忽略了。
俺的意思也就渐渐明了了。俺的意思就是,希望大家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当成广播站里放屁一样的广播稿一样,只关注形式,不关注内容。
这些东西,您们听长了,也就慢慢的变成这样了,在众人面前说话,也只会捡着好听的说,捡着哄孩子的话说,《让子弹飞》中,王麻子出征前,就说了两个字“出发”.没有形式,只有内容,这才是真正的态度。
话又说来,这种哄孩子的话,您还真得会说,但是,会说归会说,您的心理可别没数,不要被这种天下太平的气氛催眠。
没错,俺的意思就是,主流的媒体在催眠您,让您以为天下太平,慢慢您要是真的被催眠了,真的以为天下太平了,您就错了,那个时候,您说的话还是做的事情都是富含了充足的水分,整个思想里面都是形式,整个人就成了空气了。
对了,这种态度就叫敷衍。把自己也敷衍成了空气,天下太平,皆大欢喜。
慢慢的从自欺欺人,变成了一朵浮云。
您带着袖章说俺,俺们的农田亩产万斤,慢慢的就自己都信了,接下来的就是三年荒灾。
现在就是一个主流催眠,民众觉醒的时期。俺说这些话不是让您造反,是让您心理有数,别想傻子一样被卖了还帮着数钱。
这些话,您得会说,但心里要明白,俺逗着您玩呢……
第二十三条,人挪活,树挪死
俺们做事的时候,时时刻刻会面临是否应该坚持下去的问题,总是为否应该继续而徘徊。这种徘徊很正确,也很正常。也是动物趋利避祸的本能之一。
但是,正常归正常,结局却截然相反。很显然有的事情需要坚持下去,有些事情不必要坚持下去。
俺们坚持不下去了无非就是两点原因,一点内因,一点外因。内因就是出于自己的原因,这个大家都很清楚,哥就不细说了;还有就是外因,环境啊,条件啊,巴拉巴拉的都不允许您继续下去了。
俺先不急着说什么事情需要继续,什么事情不必要继续,俺先给大家总结些事件,然后给大家分析一下,这样大家就能明明白白的去做事情了。
为什么俺把内因放到次要的位置,因为内因是阻碍事情进行的主观因素,换句话说是小的因素。您还没吃饭,一个理由是您不想吃,一个理由是没钱,哪个听起来更不可抗拒,当然是没钱了。哥就是这个意思,内因是可抗拒的因素,要是一件事情在不可抗拒的阻碍条件下依然能够照常进行,那么说明这件事情的必要性和坚持下去的价值有多大,哥所要讲的事件就是在这种不可抗拒的阻碍条件下依然进行的事情。
袁隆平大家熟悉的很,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把老爷子的试管仪器啥的全都砸了,但是,老爷子没放弃,后来终于清醒的领导发现了老爷子试验的重要性,才能名正言顺的继续下去。这需要何等的气魄,您行么。
崔毅士,这个大家都不太熟悉了,杨式太极拳一代名家,也是文革时期(哥不是在有意喷文革昂),被打成了伪学术,整天挨批斗,崔老在跪着挨批斗的时候还在继续练拳(太极拳的高级练法只要意识清醒就行,手脚被束是要紧的),但是后来老爷子抑郁成疾,驾鹤西去了。
您行么。
好多家庭,特别是农村贫困家庭,就算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学,让孩子坚持学业,这个不新鲜吧,您行么。
好多不法商贩在监管部门的严厉打击下依然从事违法犯罪的商业行为,您行么。行也别干。
黑煤窑,现在还有么,有,政府管的严么,很严,您行么。
事件就不多举了,俺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到底这些事情好在哪,能让这些人在不可抗拒的阻碍下依然进行。
这些事件的特点是,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总归是有利的,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总归最终是能让您获利的。哥这里说的利不一定只是指钱上的利益。
刘翔以前是练跳高的,现在练跨栏,要是刘翔继续练跳高成就可能没有今天大。也就是说他的放弃是明智的。
这里大家就要疑惑了,到底什么事情是需要坚持的,什么是不必要坚持的。
这样的事情要具备两点,一是您完全胜任,二是您能有所收获。
这两点缺了一点,您都坚持不了多久,不信的话,孩子们可以回想一下以前的事情,那些您放弃的事情,要不是您没有耐性,就是出于这两点。
一个萝卜一个坑,有时候那个坑的确不是您的,那就出来吧,不要在里面烂掉。可是一旦找到属于您自己的坑,一定要坚持下去。
话又说回来,是否能获利这点很简单能看出来,就是是否能胜任不好判断,比如俺说俺学习不好,有两点原因,一可能是俺没努力,二是俺的确不适合。有时候孩子们就会人为的选择了没努力的自俺安慰之中。所以不好判断。
但是哥告诉您,不难,有些事情,做的好的人都先天具备一些性格特点,比如歌手,节奏感都很好,嗓音好,等等,您分析一下,不管现在成名歌手的途径是怎样的,但至少他得具备一个歌手该有的素质。这些素质是有些人一辈子也学不来的,这样他坚持成为歌手就很费劲了。
比方说,俺是不适合考研呢,俺觉得您适合,不用问别人,您分析一下现在考研成功的师长们都具备什么好的素质,您具备么。有些素质是先天的,有些素质是后天的(就是您努力也可以的)。分析完了,您看看差距多大,就知道了。
但是万事没有绝对,就拿考研这件事说,哥很负责的告诉您,只要您想,您绝对能考上研究生,清华北大的不敢说,但上个研究生是没问题,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漏洞很大,只要您能找到考试的感觉都能考出应得的成绩。
考试这事没有那么大的差异,更多是后天,差异就是俺的学校和清华北大的区别。
说了这么多,就是让孩子们清醒的明白,您所做的事情对您的价值有多大,是否继续,还得自己拿主意。
第二十四条,别老觉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那是需要条件的,更多的时候是,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
帖子的开始俺就说个,哥上的是一个二本,也就是说俺的同学除了填错志愿栽了的,高考成绩都是相差不了太多的。俺曾经做了个统计,俺问了他们的平时的学习成绩大概是多少,和高考的成绩是不是比较相符。统计的结果是,有几个超常发挥的,有几个失常发挥的,大部分都是正常发挥的。除了一个比较操蛋的(失常发挥,比平时的成绩低了6多分),其他的都在可以理解的范围内。俺是统计了俺们系的5个宿舍,也就是3人左右,纯属个人蛋疼所为。虽然人数较少,不能权威的说明一些大的问题,但是其中的道理还是可见一斑的。
这个道理就是,您的水平不会因为事件的改变而发生巨大变化的。打个比方就是,您平时是8分的成绩,明天有普通小考,您也就能考8分左右不会差别太大,明天是高考您也是8分的成绩,当然前提是试题的难以程度相差不大,您的状态也差不多。所以,说到这里,您有三个方式改变成绩,一是努力学习(改变能力,这个需要功夫),一是提前弄到试题(改变试题难易度),一是吃兴奋剂(改变状态)。
说了这些,不是孩子们明白哥的意思了没,俺的意思就是说,比方说高考前两周的模拟试题您考了5,高考差不多也是5,5这个分数不会因为参加的是高考而发生变化。所以大部分事情不是单凭着胆子大就能有大的改变的。
俺相信这个道理大部分的孩子都懂,但是不少的时候您还是栽在了这个上面。什么叫不太现实的目标,觉得高考能考6而报了很牛逼的大学就是不现实的目标。您平时都1点钟是9点钟起床,而今天也是1点钟睡觉却要求自己明天6点起床也是不现实的目标,当然这个事情和能力关系不是太大,您忍一忍也能起来,但是您起来之后的状态一定不会和您平时9点钟起床的状态一样。
说这点目的就是告诫孩子们,制定计划也好,预计结果也好,一定要以自己平时的平均状态为参考,做到理性,这样您的计划才是合理的,可以实现的。
俺说这点不是为了打击孩子们,而是为了告诉您们,现实就是这样的,不要抱有太大的幻想,除非您真的和昨天的您不一样了,有了质的不一样。
这一条是俺下面写的内容的铺垫,也是一个基调,就是理性。做事情一定要理性。
第二十五条,虽然俺们都年轻,涸泽而渔也不行。
刚才说了,这条是俺临时加上的,不是在行为篇里面的,所以呢,大家看看就好,也没必要分的那么细。
还有一点,俺想俺有必要提醒大家,俺说的东西,有些是方法,有些是道理,方法呢,没有对错,只有适用与否,所以有些大家可以直接拿走,不适用您的呢,一笑而过罢了,也犯不着斤斤计较。道理就不同了,正所谓殊途同归,道理一般来说都有普适性,意思就是说,通过这件事,您总结的道理也这样,他总结的道理也这样,所以对于道理,孩子们就不要在背道而驰了,不要再犯了这个错之后,才明白,哦,原来真不能这样啊,没有这个必要不是吗,哥说了,您就听,多好,哥是不会害您的,这点孩子们放心。
好了,以上都是题外话,下面说第二十五条的正文。
咱们这个年龄啊,正是极其旺盛的年龄,通个宵,睡一上午就好了,吃撑着了,待上一阵也没事了。但是,哥要告诉您,旺盛归旺盛,千万不要涸泽而渔焚林而猎。
总是在一些媒体上看到一些例子,谁谁谁高考前一天晚上,一宿没睡,通宵复习,然后第二天考场上超长发挥,考出xxx的好成绩。通常情况下,俺会认为不是那个媒体胡扯蛋,就是那个孩子有毛病。有的孩子会说了,您自己没这本事就不要怀疑别人了,哥承认,从小到大,哥一宿不睡都挺受不了,别说是复习功课,就是让俺看一宿毛片哥也不干,哥的意思是,俺不能提前透支了俺明天的精力。而这个牛逼的孩子就能一次又一次的透支着玩,难不成这是央行,钱没了,印就成。
好了,话说到这里,哥的意思就很明白了,意思就是告诉孩子们,一般情况下,孩子们注意这个一般昂,不要提前透支了明天的东西,为啥不让您提前透支呢,一是收益小,意思就是说这个一般情况下的东西收益不值得您去透支,二是利息高,您弥补起来要比正常的作息的慢的多,还不一定能补好。
话题延伸一下就是,不光精力不要随便透支,任何需要长期付出的事情都不应该透支。
好了今天就说这些了。
哥不定时的回来,孩子们的回复俺都一一看的,很是感动,抱抱您们。
第二十六条,要想有回报,必须得付出,虽然老生常谈,但孩子们可能没真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大道,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意思就是您付出多少,您收获就有多少。
您真的懂了么,一开始俺孩子们一样,一看见这个就烦,一看就觉得没水平。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失败之后,俺真的明白了,这才是真正的道理。
俺知道孩子们,对于收获肯定是明白的,谁都知道俺想要什么,谁都知道什么是好的东西,俺们追求的东西就是俺们想要的回报,这个简单,不必多言,俺着重的说下付出。
要是一件事情用不着您怎么付出,自然会发生,这种事情不在哥得讨论范围之内,比方说您想长到3岁,这个不出什么意外都能发生,也不是什么追求,俺讨论的事情是您必须付出才能达到的结果,这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所有白扯。
什么叫付出呢。
俺先说一下付出的心理感受,这种心理感受就是您一次次的逼着自己去做,您本身并不愿意,要是没有这个预期的目标,比更像不去做,比方说为了背单词您逼着自己早上5点起床,对于大部分的俺们来说,睡懒觉是更爽的事情。对,这种心理感受从心底就叫:不爽。
俺还没说完,虽然不爽,但是在这种不爽的过程中,您的心理素质有了质的变化,不再那么懒惰,不再那么懈怠,而是变得坚强,变得有担当。
这也就是哥的切身感受,长期来看,您的心理朝着一个很好的方向发展。也就成了习惯。这就是付出的过程。
然后说一下付出的身体感受,付出的过程,您的身体会出现不适应。疲倦啊,不适应啊。还是那俩字,不爽。
但是时间长了,对您的身体是好事,变得浑身有劲了,有精神了。
这也就是付出的身心感受,总之就是逼着自己做了自己不爽的事情,但是长期来看,这种事情对于您的整个人的好处不可言说的,只有您自己懂。
要是您整天做着自己不费劲就能做到事情,哥敢说,您一天天的并没有什么收获和提高。
奥妙就在其中,谁的成长都要经过历练,这种付出就叫历练,没有付出好而收到的不好的结果就叫失败。
是选择历练还是失败。孩子们自己拿主意。
第二十七条,能直线,就尽量别走曲线,这是多少血的教训。
说起“曲线”这个词,俺第一想到的就是“曲线救国”,哥还特意查了一下,抗日时期“曲线救国”的效果不是太理想,历史的功过是非不是咱们讨论的范围,就单说“曲线救国”这种战略方向,无疑是失败的。这也更坚定了哥写出此条的决心。
“曲线救国”离俺们很远,但是,曲线离俺们很近。
好多时候,做一件事,俺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或者时机不太成熟俺们往往会选择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俺们绕着弯的做。
这样的弯,更多的情况能变成与俺们的目标越来越来远的弯路。您觉得您离梦想近了,其实远了。当您再去考虑改变一下重新实现梦想,您会发觉,很困难。
以上的内容,要加上前提条件,就是您的“曲线”方针是在您看来可行的,具体有没有前辈实践过,成功或者失败过您都不知道。换句话说就是,您是用您的经验论和价值观来编织着新的方法论,而这种方法论的实用与否还要您自己去践行。
俺之所以说这些,就是俺们这一代人,想法越来越多,想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好多事情又都是前辈没有做过的,您没有坐标,也没有榜样,只能够自己摸索。所以那种碰上自己正面难以处理的情况会变的很多,曲线的想法也会时刻发生在俺们身上。
所以哥有必要给孩子们提个醒,面对这样的事情的时候,能直线就不要曲线,那样只会让您越走越远。
说回来,直线做不了,又不能曲线,那这件事情岂不是不能做了么。不是这样的,打蛇打七寸,您用心就能找到突破口,哥很负责的说,除了一些特别操蛋的事情,大部分事情都能找到七寸之地的,就看您的分析力和敏锐度了。
一旦您找了直线的最佳方式,您会变得比原来强大的多,但是如果一直绕弯下去,不仅没有进步而且消耗意志。
俺知道,俺写的这条有的孩子会看的稀里糊涂,那么,很高兴,您没有犯这样的错,因为走过这种弯路的孩子一看到就会知道俺说的是什么。
第二十八条,不疯魔,不成活,不能全疯成半疯。
这句话是梨园行当的,但是,哥觉得用在俺们身上也很对。
所谓疯魔就是痴迷到了疯癫的状态,无论在干什么,心里想的都是您所热衷的那件事情。
所谓成活就是,出成绩。这句话就是说,要想出成绩,就得达到那种状态。
俺不知道孩子们有没有对某件事情达到疯魔的程度,哥有过,而且,哥很负责的说,要是您真的达到了那种状态,想不出成绩都难,真真如此。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样能让您疯魔的事情必须和您相互之间都有吸引力,也就是说,它能让您成魔,您能让它成活。那件事情您喜欢的无以复加,朝思暮想,晚上连做梦都全是它,这是它对您的吸引力;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尤其的游刃有余,能够把它完成的越来越出彩,这是您对它的吸引力。这两种吸引力缺少一种您都不能成魔。
这当然是和人与人的差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他能成魔的事情不一定您能,您能的他也不见得行。但是有些时候,俺们都必须被迫来完成同样一件事情,而且是完成的越漂亮越好。比方说,考试。俺们都渴望有一个好的成绩,所以要是自己能达到那种成魔的状态再好不过,但是大部分的俺们和考试这件事情之间的吸引力天生就不是很大,怎么半呢。
只能是半疯状态了。
俺们想要做好,就要逼着自己达到那种半疯的状态。所谓半疯就是一方有吸引力,而另一方没有那么大。换句话说,就是考试俺们吸引考试,但是考试不吸引俺们。
这里请孩子们注意了,哥说到现在,没有一点贬义和反讽,魔也好,疯也好,都是俺所说的达到的状态,是一种境界的状态,是成功必备的状态。
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抛下所有能吸引您的东西,这里孩子们听好了昂,哥说的是能吸引您的东西。比方说您要准备考试,就把您平时最喜欢的游戏啊,小说啊,PSP啊,手机啊统统放一边,避免他们对您的吸引,把自己逼到一个除了准备考试就没有其他感兴趣的东西的境地。这里很容易出现一个负面状态就是,您变得排斥考试,这种状态一定要避免,否则就白费劲了。
把自己的环境变得简单,除了学习别的啥事没有,当学习成了您生活的大部分或者全部的时候,您就成功的把自己逼成疯子了。这是哥屡试不爽的方法。
当然,每天还都要勤快的主动的积极的学习。
每天下了课就恋着回宿舍打开电脑,您他妈能学好才怪呢,不是么。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给还没毕业的大学生的衷告(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4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