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节俺刚开始工作,不乏激情,活儿干得也漂亮,部门经理老邱对俺颇为赞赏,说俺有他年轻时候的风范—其实他也才四十岁左右,正当壮年。
邱经理出身农家,中学毕业就参了军,在边远的山窝窝里头服役,偶然得到机会借调到省军区,但仍然是个大头兵。以他的资历,想要获得一个提干或是转志愿兵的资格,难上加难。
眼看复员的日期一天天近了,老邱心急如焚。他当年参军入伍,就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如果就这样回家,所谓实现梦想,也就无从谈起了。如果是别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多半会打退堂鼓,或是挖空心思寻求捷径,老邱却没有这样的条件,他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勤劳和细致。
农村子弟的质朴和军人坚忍的意志成了老邱的本钱,老邱在出勤之余,主动做起了服务工作:每天早起一个小时,将整栋大楼里里外外打扫得一尘不染,就连首长办公桌上的每个茶杯,也清洗得干干净净,并沏满清茶。没有人要求老邱这样做,也没有人在老邱自觉做完这一切之后,当面给个承诺,至于是不是有各种异样的声音,俺没有问,老邱也没有告诉俺,但努力背后的孤独与艰辛,是不难想象的。
复员的日子将近,老邱能做的还是一如既往地认真出勤,认真做服务工作。转志愿兵的名额下来了,老邱的名字赫然在列,有人质疑老邱的资格,首长反问:“他是俺见到的最勤奋最认真的兵,俺们不留这样的人,留谁?”
俺认识老邱时,他是公司最资深的高级人力资源师,这段许三多式的经历,奠定了他成功的起点。
这些年来,每逢遇到挫折或是不顺,俺都会想起老邱的故事,品味越久,就越觉得此中有真意。
还有一位同事,同样让俺钦佩不已。
那时俺刚到电视台不久,接到的任务有些棘手—要去拜访的是位谦逊的老先生,他平时深居简出,几乎不和媒体打交道,自然也就不便接受采访。
截稿期日益临近,仍然是无法联系上。俺最后只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老先生的工作单位“堵人”。一位热心的同事见俺信心不足,自告奋勇给俺掠阵。
堵人是记者的必修课。俺们一路过关斩将,找到老先生的办公室,请求他接受采访,老人家直言拒绝了。离开的时候,俺分明感觉到,他勉强握住俺的手,几乎是将俺“送”出了门外。
俺很少遇到这样尴尬的场面,就在心里寻思其他采访对象,并且很快做好了第二套方案,回头和同事商量,她头一扬,撂下一句话:“俺们明天再去!”
那阵子天气不好,连着几天都是暴雨倾盆,俺们淋得一身透湿地找上门去,得到的结果却半点暖意都没有:老先生要么出差在外,要么“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找不到老先生,俺们只好从上下四旁入手。俺守在家里整理背景材料,同事负责现场蹲点。几天之后,资料收集齐备了,老先生单位同仁也被同事磨了个遍,他们有的答应给俺们递送采访提纲,有的还偷偷把老先生的手机号码给了俺们。
终于,一个雨过天晴的下午,俺们在老先生住处不远的一家咖啡馆,成功约到了采访。(www.lizhijuzi.cn)和老先生谈话时俺们才发现,他很认真地看了俺们的采访提纲,也知道了俺们这几天的“堵人”经历,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说法,一点都不玄乎。
完成采访后,当俺向这位坚忍不拔的同事表示感谢时,她又把头一扬:“这算什么,以前采访一位着名的学者,他拒绝了俺18次,俺磨了他19次,最后俺们成了忘年交。”
《曾国藩家书》中说:“平生长进,全在挫折。”也许真想学点东西,收获一点经验,就应该直面逆境,不躲不闪。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平生长进,全在挫折,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