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显斌:站在梦想之上

  
  
  【编者按】一个从新浪网的创始人到沉醉于纪录片创作的“文艺青年”。这样的举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而站在梦想之上的蒋新斌就做到了。
  
  15年前,他与朋友在学校餐厅的一张餐巾纸上写写画画,这便是“新浪网”的雏形。13年后,这位“新浪网”三号人物急流勇退,专心拍摄纪录片。他认为,“投资纪录片是精神扶贫,是社会善举”。他的目标是,1年拍摄1部纪录片,“为下一代人留下这个时代的真实记忆”——扎进纪录片的世界。
  
  熟识蒋显斌的人都赞叹他的商业眼光:15年前,还在斯坦福大学读书期间,他便与两位学长谋划办一个为学生送便当的网站。几年后,这个送便当的网站更名为“新浪网”。如今,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
  
  然而,更多的出人意料还在后面。27年,已经是新浪网三号人物的蒋显斌,辞掉副总裁,卖掉股份,像一个“文艺青年”那样,一头扎进纪录片的世界。
  
  蒋显斌很早就对纪录片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来,大学期间,蒋显斌抱着成为工程师的理想,选择了理工科的专业,就像同龄的大多数台湾男生一样。不过,在台北大学糊里糊涂念了4年,他突然惊觉,“一定要修自己喜欢的课,才不会白来这一遭”。(励志故事)到了大四,他故意让自己的体育课不及格,申请延期毕业,从而多一年的时间,可以尽情选修社会学、心理学的课程。
  
  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心脏病发作,以及手术后一次两个月长的休假,这位满脑子“利润”、“营运”的IT精英恐怕很难转战到纪录片这个“冷门”的领域。
  
  一开始,他考虑着,只拍一部纪录片,“交个差,圆个梦”。但很快,这个生命中的小插曲却让他整个人都深深沉迷其中。
  
  蒋显斌还记得,他所拍摄的一个拼命借钱供儿子读大学的父亲。片中的父亲希望儿子大学毕业后出人头地、光耀门楣,但因为扩招,儿子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甚至还没自己挣的钱多。面对镜头,这位父亲却并没有想象中的失望:“年轻的时候俺以为人生很长,现在俺知道,其实人生很短。”
  
  蒋显斌被打动了。他常常被朋友们开玩笑称为“年轻老灵魂”,这一回,他希望“用纪录片这个媒介来捕捉华人的面貌”。
  
  刚决定转行的时候,蒋显斌回到台湾,希望重新买一张《寻找台湾生命力》的光盘,但15年过去了,片子早已绝版,四处都买不到。最后,他找到了纪录片当年的发行公司,工作人员在仓库里翻了很久,最后才找了出来。
  
  他感慨良久:“一部好的纪录片,很容易就跟着一代人被大家遗忘了。所以俺们不能只拍一部片子,而要拍许多部,每年1部,1年1部,为下一代人留下这个时代的真实记忆。”
  
  投资纪录片是“精神扶贫”
  
  他注册了CNEX基金会,每年选出1部华语纪录片提案,给予8万元~1万元的资助。
  
  这位“有眼光的商人”开始动用自己能够想到的所有资源。他的朋友,麦肯锡高级合伙人陈玲珍、电视编导张钊维,成了CNEX的另外两位合伙人,他们又分头行动,说服自己所认识的企业家,为这个基金会作些投资。
  
  一开始,这样的劝说是很困难的。如果单纯考虑投资收益,每个商人几乎都有比投资纪录片更好的选择,因此,蒋显斌只能努力解释说,这不是一个盈利性的项目,它没有太高的商业回报,却是一个“社会善举”。
  
  “那俺们干吗不直接给穷人捐钱呢?”有企业家问。
  
  “那是一种物质上的扶贫。投资纪录片是精神扶贫,更有价值。”蒋显斌说。
  
  基金会成立第一年,CNEX拉来了4万美元的赞助,其中有1万美元,是蒋显斌自己的投资。
  
  陈玲珍把CNEX形容为她和蒋显斌的“白日梦”。“俺们每天都在做着各式各样的白日梦,现在俺们挑了个对大家有用的,然后想办法让它实现。”
  
  蒋显斌却对纪录片的前景相当乐观。除了每年维持基金会的运转,他还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模式,使纪录片能够真正持之以恒地运转下去。现在,他觉得自己似乎已经找到了一个方向。
  
  站上了金马奖的舞台
  
  从29年6月起,CNEX资助张经纬导演拍摄的纪录片《音乐人生》在香港百老汇院线播放,引起了热烈反响,直到现在都没有下线。
  
  现在,这部小成本的纪录片已经有超过1万港元的盈利。“这在纪录片领域简直是个奇迹!”蒋显斌说。
  
  讲这句话时,他兴奋的表情让人很难想象,在“转行”之前,他所负责的新浪无线曾经占据了新浪网超过6%的收入,一个季度的营运收入甚至超过了2亿元。
  
  “俺不会觉得失落,俺们刚做网络的时候,营业额也没有那么高。”蒋显斌说,“现在俺相信,纪录片就像一个巨大的冰山,在水下还有俺们所不知道的巨大宝藏。”
  
  从旁人角度已经无法评判,蒋显斌这样对自己梦想的评估是否足够理性。(励志名言  www.lizhijuzi.cn)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有时却像个大男生,带着点小文艺的腔调。他喜欢公仔,觉得这些小玩偶带着种“高贵野蛮人”的气质;他喜欢诚品书店优雅的感觉,每次回台北都一定要去诚品书店待一段时间才会觉得“很安心。”
  
  他喜欢写毛笔字,睡前看看王羲之的字帖,甚至会有“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他在谈话中会提到《论语》、提到佛教,他给CNEX设计的口号是:“给下一代的太平盛世备忘录”。
  
  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外公蒋彦士,曾任台湾“总统府”秘书长、“行政院”秘书长、“教育部”部长以及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等职。蒋显斌更是从小被教育:“做人做事,要有民族心。”
  
  两个月前,这位曾经的IT精英站上了金马奖的舞台。在29年度的评选中,作为华人地区最著名的电影奖项之一,金马奖把最佳纪录片的奖项颁发给了蒋显斌所监制的纪录片《音乐人生》。
  
  短发、戴着黑框眼镜的蒋显斌接过奖杯,没有太多表情。
  
  “得奖、上院线,这样一步一步是没错的。”蒋显斌说,“俺希望纪录片能够有一个很繁荣的景象,当然,现在的情况距离繁荣还有一段距离。”
  
  平日里,蒋显斌的多数时间在CNEX的办公室里度过。这个办公室由北京东南四环一个巨大的仓库改建而成,有咖啡厅、小型沙龙,还有一个私人电影院。
  
  他说,整个办公室,他最喜欢二层自己搭建的阳台。站在那里,“偶尔会冒出站立在梦想之上的感觉”。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蒋显斌:站在梦想之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350.html

(0)
上一篇 2020年5月4日 下午12:00
下一篇 2020年5月4日 下午2:32

相关推荐

  • 三一向文波:从羊贩子到“中国第一打工仔”

          相比今年4月份“行贿门”事件的焦头烂额,现在的三一重工可谓风光无限。9月8日,福布斯中文版发布211年中国富豪榜,三一重工共有7人上榜,创造了在…

    2020年5月30日
  • 23岁特困生摆地摊起家成百万富豪

          那是28年的夏天。2岁的李海洋为了凑够上大学的费用,一个暑假,辛苦所得55元,仅是入学费用的一半。李海洋哭了,“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俺大喊,一定要做个有钱人&…

    2020年6月5日
  • 商界大佬的真实面目

        商界大佬从来不乏励志故事傍身,但那些你可能早已腻歪的戏剧化桥段,才不是这个群体的真实面目。职场鸡汤对于你来说,只是一味麻醉剂,他们最接近内心的想法,永远只会在以下三个场合才会披露出来,那就是:

    2020年4月5日
  • 励志人物:鲁冠球的第一桶金

          鲁冠球    年龄:64岁    创业时间:1969年接管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    第一桶金:万向节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控制人的物质欲望有利…

    2020年6月10日
  • 2009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颁奖词

          经济年度人物:曹国伟 沈文荣 俞敏洪 李书福 董文标 靳海涛 徐留平 刘积仁 梁昭贤 谭跃    创新奖:尹卫东 刘海涛    公益奖:曹德旺 余彭年    提名奖:王…

    2020年6月19日
  • 福能刘佳勇:曾经的屌丝,现在的亿万富翁

        福能创始人刘佳勇很喜欢两个词:认真、任性。  认真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任性能改变一个人的态度。刘佳勇的事业因任性而展开,又因认真而腾达。

    2020年4月2日
  • 王珞丹:奋斗着的青春最绮丽

          【编者按】有人说,年轻就是青春。也有人说,年轻就是资本。俺们应该在年轻时勇敢去诠释属于自己的青春,靠自己的青春赢得更多的资本。要知道,年轻时,就该出去闯闯,寻找属于自己…

    2020年5月5日
  • 励志人物:中国最牛个人站长——李兴平

      一、个人履历  李兴平,1979年出生于广东兴宁县,父母均为当地农民,兴平初中毕业后即返家谋生。2005年前第一次出远门,地点是深圳。

    2020年6月9日
  • 双汇集团万隆:世界500强中的“杀猪匠”,一生只做一件事

        【人物名片】万隆,双汇集团董事长。  万隆所信奉的价值观是:一生只做一件事情。他这辈子最喜欢的事情是“杀猪,把猪杀好”。

    2020年3月28日
  • 稻盛和夫:永远身在一线

          作为领导,最重要的不是发布命令或指示,而是传承一种精神状态。公司大了,您的肉身不可能到每一个现场,但您的灵魂气息却要到达每一个地头。如果老板自己的付出输于众人,而只是忽…

    2020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