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李东生:从“最差老板”到千亿巨头,一辈子就干一件事

    【人物名片】李东生,TCL集团董事长、CEO。  商界巨子比尔·盖茨曾被问到成功秘诀,他只给出了一个词:“Focus”(专注)。

  

  

  【人物名片】李东生,TCL集团董事长、CEO。

  商界巨子比尔·盖茨曾被问到成功秘诀,他只给出了一个词:“Focus”(专注)。

  这与李东生的观点不谋而合。作为TCL的掌舵者,他始终专注做一件事——做好这个企业,带领TCL从小到大、从低谷到重生,直至成为坚不可摧的千亿巨头。

  一、从工程师到车间主任

  李东生从小热爱读书,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后,更是一心扑到学业上,潜心专研无线电知识,梦里都是“模拟电路”、“电波频段”,为日后打下坚实基础。

  大学毕业后,李东生被分配到惠州科委当干部,这是个令人艳羡的“铁饭碗”。但是李东生的志向不止于此,两个月后他就申请调入中港合资企业TTK家电,即TCL的前身。

  在TTK,李东生从车间修理工做起,每天下班前都会把全厂机器检查个遍。这种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得到老板的赏识,李东生很快被提拔为车间主任。

  当时,TTK主要生产卡式磁带,李东生去北京参加展销会时,别出心裁,用彩带和彩灯将展柜布置得熠熠生辉,客户蜂拥而至,TTK由此一炮而红。

  之后,李东生转战海外市场。为了拿下一个法国大客户的订单,他一口气喝了3杯白酒,终于达成合作。此后,TTK的发展驶入快车道。

  与此同时,李东生也积极开发新产品,他将目标锁定为电话机。

  二、执掌TCL,称霸家电

  当时,国内电话机尚未普及,李东生瞄准市场空缺,建议公司生产电话机。为了攻克技术难关,他买来市面上所有的电话机,进行拆解、研究,不到一年,TCL电话机问世。

  有了产品,如何才能打开市场?李东生重点构建销售网络,每进入一个城市,就与当地的五六个经销商合作,“先试用再付钱”,并且在商场开展优惠活动,TCL电话机销量火爆。

  短短3年,TCL就成为国内电话机的老大。

  1993年,李东生晋升为TCL集团的总经理。此时,他又将目光投放到彩电行业,他发现,大屏幕彩电市场空间广阔,于是TCL王牌大彩电应运而生,“71厘米大屏幕,彻底解放眼睛”。

  由于符合市场需求,经销商纷至沓来,当年TCL营收接近1个亿。

  后来,在李东生的带领下,TCL一路高歌猛进,直至2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供应商。这一年,李东生身价高达12亿,登上《时代》周刊,风光无限。

  然而,命运很快给了他沉重一击。

  三、浴火重生,王者归来

  25年,由于对市场的错误判断,李东生并购的两家企业汤姆逊、阿尔卡特出现巨额亏损,18个月亏了18个亿,李东生陷入人生低谷,被福布斯评为“A股上市公司最差的老板之一”。

  然而,李东生并没有就此沉寂,经过7个月的闭关反思,他决心重振旗鼓。

  首先,进行战略收缩,关闭法国工厂,停止探索电脑新业务,降低亏损;其次,启动公司内部人事改革,辞退大量公司元老,提拔年轻业务骨干,提升团队竞争力;最后,注重技术研发,斥巨资投资华星光电,建立2人的液晶技术团队。

  这些改革措施的效果立竿见影,TCL很快实现扭亏为盈。

  214年,“互联网+”概念持续火爆,李东生积极进行触网转型,制定“产品+服务”、“智能+互联网”的“双+”战略。

  根据TCL集团217年报,217年TCL集团总营收高达1115.8亿元。

  从跌落谷底到千亿巨头,李东生真正实现浴火重生。他说,“一辈子,就干这个企业,就干这个事!”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TCL李东生:从“最差老板”到千亿巨头,一辈子就干一件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162.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4日 上午12:35
下一篇 2020年4月4日 上午1:40

相关推荐

  • 看五年,想三年,认真做好一两年

      雷军回忆他在十八岁那年,偶然在图书馆里看到一本书《矽谷之火》,讲述了七八十年代矽谷英雄的故事,书中的英雄以贾伯斯为主。雷军承认看完这本书之后,自己也想在中国的土地上办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这样才无愧于自己的一生。

    2020年4月5日
  • 王珞丹:奋斗着的青春最绮丽

          【编者按】有人说,年轻就是青春。也有人说,年轻就是资本。俺们应该在年轻时勇敢去诠释属于自己的青春,靠自己的青春赢得更多的资本。要知道,年轻时,就该出去闯闯,寻找属于自己…

    2020年5月5日
  • 黄鸣:坚守是俺们的性格

          斯德哥尔摩,灯火通明的瑞典议会大厅,“正确生活方式奖”的颁奖现场座无虚席。在众人雷鸣般的掌声中,一位中国企业家缓缓走上主席台,接受大家诚挚的祝贺…

    2020年5月15日
  • 品尝人生之苦:褚时健与他的褚橙

      人生由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交织而成,我们很多人只觉得人生应该是喜和甜的,一旦追求不到就觉得人生暗淡无光。其实,我们更应该知道,我们需要去品尝人生的苦,人生的酸。伤痛也是人生,体验伤痛也是我们活着的证明。

    2020年4月20日
  • 李想:不如把就业当“创业”

      不是“海龟”,没有学历,在风险投资家眼里,李想的创业显得有些另类。如今,在专业IT网站排名靠前的五家,除李想的公司外,都是靠几千万美金的投资“砸”出来的,只有他们是自己滚雪球,这让风险投资大跌眼镜.
      
      八十年代的人要早早确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最近,80后创业标杆李想在自己的博客里这样嘱咐他的同龄人,他认为这是他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
      
      李想的泡泡网是一家从事电脑硬件、个人和办公数码产品的信息服务的网站。
      
      他高中毕业后放弃读大学,醉心于互联网创业,从最初几千元的进账到1亿以上身价,用了不过短短的四年。他的泡泡网也从最初的个人网站,发展为中国第三大中文IT专业网站。
      
      随后,李想被媒体定义为白手起家的80后财富新贵,新生代企业家领军人物。
      
      不是“海龟”,没有学历,在风险投资家眼里,李想的创业显得有些另类。如今,在专业IT网站排名靠前的五家,除李想的公司外,都是靠几千万美金的投资“砸”出来的,只有他们是自己滚雪球,这让风险投资大跌眼镜。
      
      拼的是坚持和执行力
      
      李想在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时,认为创业的路上荆棘遍地,关键是贵在坚持。
      
      2000年,当大多数高中同学都在念大一时,19岁的李想已经有了一个很前卫的头衔——泡泡网首席执行官。
      
      但当时,在石家庄——李想的家乡——知道网站的实在不多。许多人以为“泡泡网”就是“泡网吧”,当时,李想去注册公司,市工商局回复,要李想去公安局开个证明才给注册。
      
      每天,这位少年首席执行官骑单车到河北科技大学附近一间两居室民居上班,和其他3名年轻人连续工作15小时以上,饿了就泡方便面,最后李想连泡都懒得泡了,就直接啃。
      
      此前的李想并不是别人眼中的精英人物,当他说要放弃高考立志创业时,老师连劝都没劝就同意了,“差生”李想的退出,有利于提高学校升学率。
      
      父亲李宪法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8岁的儿子说出不上学的理由,“互联网是个潜力无穷的增长市场,现在我不去占领,等我读完四年大学,早就被别人占领了。”
      
      李想回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每到一个人员量级的时候,感觉就像是一个坎儿。最开始几个人在做的时候大家都做得很愉快,因为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工作14、15个小时都不觉得累。2003年注册公司以后,人数多了,大概有20个人左右,我们还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自己那么多年一直做下来从来没有给别人打过工,耳朵里面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压根儿也不去想管理,觉得只要大家做得开心,踏踏实实把这个事情做好是应该的,什么管理不管理的,而且整个团队也没有什么人学过管理,所以也忽视了管理,结果一下子走了一半多的人。
      
      我觉得,这时候就像死过一样,我们自己怎么办呢?没有办法,只能自己往下坚持。
      
      第二天,剩下的人去大学里招聘,找来年轻人一个一个去培养,不懂管理没关系,我们去看书、向别人学习,当时我买了十几本管理的书,天天看这个东西,之后企业总算是进入了一个比较健康的发展过程。
      
      过去我们连福利都没有想过,后来三险一金、商业保险、员工过生日各种各样的活动全都有了,虽然成本花了很多,但是企业可以发展得更健康了。
      
      谈到选人和用人,李想很有自己的一套。
      
      “刚开始做汽车之家的时候,很多人给我们建议,给我们推荐了很多非常强的人,说这是哪个杂志的资深编辑、这是哪个网站的资深记者,用他们肯定能做好。当时我就拧着来,我找的全是年轻人,都是大学刚毕业的。我觉得很多时候他是一张白纸反而更好,包括这些年轻人来的时候,我更看他的心态、学习能力和把自己放的位置是否是一个学习的位置。”李想说。
      
      在这样一种独到的培养模式下,员工在李想手下,真的就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了。非常有意思的就是新招进来的一个年轻人,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两个月以后,连适用期都没有过,就已经有其他的网站花6000元、7000元的待遇要把这个人挖走。
      
      把事情做好,李想拼的还有一个执行力。李想说,我们周六、周日都上班,算下来,我们一年比别人多干5个多月的时间。我觉得可能企业的性质不同,因为我们做的是一个红海,大家拼的就是执行力。
      
      自己的成功可以复制
      
      从最开始的时候,李想就没想到要单打独斗,每到一个最关键的时候,总会有合适的人加入创业团队。2000年春节前,李想说服大学毕业后到深圳打工的樊铮回到石家庄,把两个人的网站合到一起,成立泡泡网。
      
      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2004年的时候,曾有人计划出资近1亿元来收购泡泡网。对李想来说,卖掉公司,意味着23岁的他和几个创业元老都有可能得到数千万现金。然而他最终没舍得卖。
      
      他当时发现自己要卖掉的不是网站,而是整个团队时,心里就特别痛苦,真的舍不得。自己真正想要的,并不是金钱,而是要和这个团队一起把事业做得更大,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如今,身为80后的李想领导着同为以80后为主体的员工。因为李想认为,80后也可以有责任心,也能成为行业的精英。
      
      李想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他说,“其实我只专注于一个领域,一直坚持做了10年,我觉得任何人如果能在一个领域一直坚持做10年,其实也都能做出一定的成绩来。”
      
      李想创业谈
      
      我倒建议年轻人不如把“就业”看成“创业”,把这个“业”看成事业,利用一个好的平台,把他当成自己的事业,当成自己学习成长的空间,以创业者的心态去对待,去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你一定可以创业成功的,这个成功的定义就是,你可以变成真正的精英,可以让老板对你尊重的精英,而不是可以随随便便开除掉的混日子的打工仔。

    2020年6月14日
  • 途家罗军:国内短租领军者,现在估值15亿美金,背后的逻辑是?

        【人物名片】罗军,途家及斯维登集团联合创始人。  从2011年正式上线,到2017年完成E轮融资,总估值超过15亿美金,途家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共享住宿平台。作为途家的创始人,罗军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2020年3月30日
  • 王石与褚时健:一场鲜为人知的对话

      王石听禇时健这个“天生资本家”讲述橙浮人生、世情冷暖与赚钱之道。

    2020年4月11日
  • 好未来张邦鑫:超越俞敏洪!他刚刚30岁却已手握288亿

        【人物名片】张邦鑫,好未来董事长兼CEO。  2003年,学而思还是一个仅有12平米的培训机构,张邦鑫天天在学校门口发传单招生;

    2020年3月23日
  • 史玉柱:追逐梦想的巨人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批不平凡的人。史玉柱和同属他那个时代的企业家一样,敢想也敢做。    改革开放的初始,激活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沉睡的梦,也敲醒了沉睡于中的国人…

    2020年5月18日
  • 张果喜:从小木匠到亿万富翁,“常胜将军”是怎样炼成的

        【人物名片】张果喜,果喜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屹立在中国商界45年不倒的“常青树”,张果喜是无数创业者敬仰的范本。从小木匠到亿万富翁,他凭借过人的商业头脑和谋略,缔造了一个财富神话。

    2020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