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未来张邦鑫:超越俞敏洪!他刚刚30岁却已手握288亿

    【人物名片】张邦鑫,好未来董事长兼CEO。  2003年,学而思还是一个仅有12平米的培训机构,张邦鑫天天在学校门口发传单招生;

  

  

  【人物名片】张邦鑫,好未来董事长兼CEO。

  23年,学而思还是一个仅有12平米的培训机构,张邦鑫天天在学校门口发传单招生;

  现在,学而思已经遍布全国,学生名额一票难求,张邦鑫也早已成为中国教育行业首富。

  正如张邦鑫所说,他是一位“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坚守教育梦想,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家教起步

  张邦鑫出生于江苏扬中的一个农民家庭,虽然经济拮据,但是父母对他的教育非常重视。他从小就热爱数学,成绩优异,高中时参加各种奥数比赛,“获得过1多个大大小小的奖项。”

  在四川大学读完本科后,张邦鑫又成功考入北大,硕博连读。但是北京的消费水平比较高,家里也实在拿不出钱,他决定做家教赚生活费。

  “北大研究生”的招牌很快吸引到第一位家长,因为张邦鑫初高中数理化知识非常扎实,所以家长和学生反映不错。

  随后,他创建了一个数学论坛,在上面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很快论坛就火了。当时,他“白天要做六、七份家教,晚上还要维护网站,”十分辛苦。

  23年,张邦鑫给一个部队大院的小学生补习,教了不到一个月,原本成绩不理想的他就连考了3次1分。这个孩子的母亲喜出望外,一口气给张邦鑫介绍了3个学生。

  张邦鑫意识到,家教行业大有可为,他决定自己创业,专攻中小学数学。同年8月,他租了一个12平米的办公室,创立“学而思”,开始追寻自己的教育梦想。

  口碑营销

  刚开始机构没有什么名气,为了招生,张邦鑫白天在学校门口发传单,晚上“在论坛上刷帖子”。第一个寒假的课上完,就有学生问他下学期什么时候报名。

  张邦鑫明白了,“要想发展,口碑最重要!”于是,他通过多个策略解决行业痛点、保证教学质量,让家长主动进行口碑传播。

  当时,国内的培训机构普遍采取“先交费,再听课”,一旦交了钱,中途想要退费很困难。张邦鑫大胆推出随时退费模式,“家长可以旁听,不满意就退费,让家长免除了后顾之忧。”

  没想到,第一个月就有三分之二的家长退费,张邦鑫有点慌张。但是几天后,退费的家长又陆续回来了,“比较了七八家,还是您家靠谱!”

  同时,张邦鑫狠抓教学质量,不“随大流”请名师坐镇,而是招聘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自己培养。这些大学生需要实习一个月到半年不等,在所有指标都通过后才能尝试讲课。

  “学而思很重视口碑,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可以说是到了苛刻的地步。”

  27年,学而思获得启明创投2千万美元融资,张邦鑫开启扩张之路。

  扩张之路

  张邦鑫根据城市容量,先后在天津、上海、武汉等地建立分校。“例如在郑州,一个班规定只招15人,再报班的时候变成25个,那么俺们就考虑扩。”

  29年,学而思获得老虎环球4万美元融资,张邦鑫开始加速扩张。

  他采用轻资产的互联网扩张模式,首先上线ICS智能教学系统,教师可以运用音频、视频等各种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丰富教学形式。

  其次,积极向线上教育转型,推出目标对象为6-18岁中小学生的远程教育平台,推出为家长和学生服务的教育信息与资源分享平台——e度教育网。

  最后,因材施教,开通针对3-6岁儿童关键期培养的“摩比思维馆”,以及中小学一对一辅导“智康1对1”。

  21年1月21日,学而思正式登陆纽交所,市值高达288亿,此时张邦鑫刚刚3岁。213年,学而思更名为“好未来”。

  根据217胡润8后富豪榜,张邦鑫以4亿财富名列榜首,超越俞敏洪成为中国教育行业首富。

  一路走来,张邦鑫始终坚持做一件事,“给孩子受用一生的教育”。他说,“俺们要务实、专注,做强比做大更重要。”

  文章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好未来张邦鑫:超越俞敏洪!他刚刚30岁却已手握288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092.html

(0)
上一篇 2020年3月23日 下午4:30
下一篇 2020年3月23日 下午5:10

相关推荐

  • 李东生:勤于学习,打开成功大门

          他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精力旺盛和大胆。从电视画面中,或报纸上获得关于他的消息,要么是纵横国外,接二连三地收购企业;要么是穿梭于各种颁奖典礼。旺盛的生命力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2020年4月29日
  • 陈一舟:拿出时间琢磨该不该干现在的事

      过去这一年,陈一舟和雷军见了好几次——在武大计算机系他们做过半年同学。也许,他想复制雷军当年的模式:先做几年投资开阔眼界,等找到适合的跑道再自己上去跑。

    2020年4月8日
  • 励志人物:成功者们的童年生活

    1、巴菲特 股神巴菲特:5岁开始做生意,11岁开始炒股 沃伦巴菲特193年出生在美国西部一个叫做奥马哈的小城。他出生的时候,正是家里最困难的几年。父亲霍华德巴菲特投资股票血本无归,…

    2020年6月17日
  • 李嘉诚:想成功要先花90%时间想失败

    11月21日,《全球商业》和《商业周刊》采访团队一行六人,抵达位于香港中环的长江集团中心。 在警卫团的森严戒备下,俺们踏入直抵顶层第7楼的电梯。 这栋楼高283米,由世界著名建筑师…

    2020年6月10日
  • 励志人物:柳传志的第一桶金

          柳传志    年龄:65岁    创业时间:1984年创立联想    第一桶金:汉卡    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因为您还很弱小,对瞬息万变的…

    2020年6月10日
  • 黄海波:“男七号”的奋斗史

          黄海波,跻身内地片酬男演员前十位。但是,您想象不出来,他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一直被“剥削”着,片酬几乎为零。但他十分珍惜这五年没有收益的岁月,他…

    2020年5月24日
  • 罗永浩式奋斗(二)

          逝去的牛博网    黄斌是罗永浩创办牛博网时的合作伙伴,认识罗永浩前,他听过“老罗语录”,“当时觉得很有趣,就问身边的朋友有没有人认…

    2020年5月18日
  • 李想:不如把就业当“创业”

      不是“海龟”,没有学历,在风险投资家眼里,李想的创业显得有些另类。如今,在专业IT网站排名靠前的五家,除李想的公司外,都是靠几千万美金的投资“砸”出来的,只有他们是自己滚雪球,这让风险投资大跌眼镜.
      
      八十年代的人要早早确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最近,80后创业标杆李想在自己的博客里这样嘱咐他的同龄人,他认为这是他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
      
      李想的泡泡网是一家从事电脑硬件、个人和办公数码产品的信息服务的网站。
      
      他高中毕业后放弃读大学,醉心于互联网创业,从最初几千元的进账到1亿以上身价,用了不过短短的四年。他的泡泡网也从最初的个人网站,发展为中国第三大中文IT专业网站。
      
      随后,李想被媒体定义为白手起家的80后财富新贵,新生代企业家领军人物。
      
      不是“海龟”,没有学历,在风险投资家眼里,李想的创业显得有些另类。如今,在专业IT网站排名靠前的五家,除李想的公司外,都是靠几千万美金的投资“砸”出来的,只有他们是自己滚雪球,这让风险投资大跌眼镜。
      
      拼的是坚持和执行力
      
      李想在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时,认为创业的路上荆棘遍地,关键是贵在坚持。
      
      2000年,当大多数高中同学都在念大一时,19岁的李想已经有了一个很前卫的头衔——泡泡网首席执行官。
      
      但当时,在石家庄——李想的家乡——知道网站的实在不多。许多人以为“泡泡网”就是“泡网吧”,当时,李想去注册公司,市工商局回复,要李想去公安局开个证明才给注册。
      
      每天,这位少年首席执行官骑单车到河北科技大学附近一间两居室民居上班,和其他3名年轻人连续工作15小时以上,饿了就泡方便面,最后李想连泡都懒得泡了,就直接啃。
      
      此前的李想并不是别人眼中的精英人物,当他说要放弃高考立志创业时,老师连劝都没劝就同意了,“差生”李想的退出,有利于提高学校升学率。
      
      父亲李宪法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8岁的儿子说出不上学的理由,“互联网是个潜力无穷的增长市场,现在我不去占领,等我读完四年大学,早就被别人占领了。”
      
      李想回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每到一个人员量级的时候,感觉就像是一个坎儿。最开始几个人在做的时候大家都做得很愉快,因为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工作14、15个小时都不觉得累。2003年注册公司以后,人数多了,大概有20个人左右,我们还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自己那么多年一直做下来从来没有给别人打过工,耳朵里面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压根儿也不去想管理,觉得只要大家做得开心,踏踏实实把这个事情做好是应该的,什么管理不管理的,而且整个团队也没有什么人学过管理,所以也忽视了管理,结果一下子走了一半多的人。
      
      我觉得,这时候就像死过一样,我们自己怎么办呢?没有办法,只能自己往下坚持。
      
      第二天,剩下的人去大学里招聘,找来年轻人一个一个去培养,不懂管理没关系,我们去看书、向别人学习,当时我买了十几本管理的书,天天看这个东西,之后企业总算是进入了一个比较健康的发展过程。
      
      过去我们连福利都没有想过,后来三险一金、商业保险、员工过生日各种各样的活动全都有了,虽然成本花了很多,但是企业可以发展得更健康了。
      
      谈到选人和用人,李想很有自己的一套。
      
      “刚开始做汽车之家的时候,很多人给我们建议,给我们推荐了很多非常强的人,说这是哪个杂志的资深编辑、这是哪个网站的资深记者,用他们肯定能做好。当时我就拧着来,我找的全是年轻人,都是大学刚毕业的。我觉得很多时候他是一张白纸反而更好,包括这些年轻人来的时候,我更看他的心态、学习能力和把自己放的位置是否是一个学习的位置。”李想说。
      
      在这样一种独到的培养模式下,员工在李想手下,真的就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了。非常有意思的就是新招进来的一个年轻人,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两个月以后,连适用期都没有过,就已经有其他的网站花6000元、7000元的待遇要把这个人挖走。
      
      把事情做好,李想拼的还有一个执行力。李想说,我们周六、周日都上班,算下来,我们一年比别人多干5个多月的时间。我觉得可能企业的性质不同,因为我们做的是一个红海,大家拼的就是执行力。
      
      自己的成功可以复制
      
      从最开始的时候,李想就没想到要单打独斗,每到一个最关键的时候,总会有合适的人加入创业团队。2000年春节前,李想说服大学毕业后到深圳打工的樊铮回到石家庄,把两个人的网站合到一起,成立泡泡网。
      
      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2004年的时候,曾有人计划出资近1亿元来收购泡泡网。对李想来说,卖掉公司,意味着23岁的他和几个创业元老都有可能得到数千万现金。然而他最终没舍得卖。
      
      他当时发现自己要卖掉的不是网站,而是整个团队时,心里就特别痛苦,真的舍不得。自己真正想要的,并不是金钱,而是要和这个团队一起把事业做得更大,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如今,身为80后的李想领导着同为以80后为主体的员工。因为李想认为,80后也可以有责任心,也能成为行业的精英。
      
      李想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他说,“其实我只专注于一个领域,一直坚持做了10年,我觉得任何人如果能在一个领域一直坚持做10年,其实也都能做出一定的成绩来。”
      
      李想创业谈
      
      我倒建议年轻人不如把“就业”看成“创业”,把这个“业”看成事业,利用一个好的平台,把他当成自己的事业,当成自己学习成长的空间,以创业者的心态去对待,去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你一定可以创业成功的,这个成功的定义就是,你可以变成真正的精英,可以让老板对你尊重的精英,而不是可以随随便便开除掉的混日子的打工仔。

    2020年6月14日
  • “清华馒头神”是俺的娃儿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2020年4月29日
  • 南孚电池陈来茂:敢于冒险,勇于拼搏,将一个电池做到市值100亿

        【人物名片】陈来茂,南孚电池创始人。  出身闽南农家的陈来茂有着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在他的经营下,南孚电池从一个7人小厂成长为中国电池行业龙头企业,连续20多年稳居国内销量第一。

    2020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