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论证结构:六段综合式

•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

•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

•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

• 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

• 第五段:辨证分析,立论周全。

• 第六段: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或引用,或比喻,或排比,或比兴,总之,三句话即直奔主题,切忌故弄玄虚,弯七绕八,拖泥带水。

例文1 借忧患之风,扬理想之帆

①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有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些古训,无一不是在警示我们:不要沉迷享乐,要在忧患中求发展。

(提出论点,准确鲜明)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事实胜于雄辩,一个精当的事实论据,往往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但是千万不要忘记议论文的体裁特点,叙事不要过于详尽。 举例时可以采用“三明治”式的结构,即首尾是议论评价性文字,中间是高度概括性的叙述(一般不超过120字)。

②古人云:“贫贱忧戚,玉汝于成。”贫穷的生活、卑贱的地位、失意的忧伤,有时像一阵烈风,它会熄灭弱者的生活激情,但也会扬起强者的希望之帆。(议论)越王勾践,由一国之君沦为吴王的马前卒,何等的卑贱!由锦衣玉食而食人粪便,又是多么的屈辱!然而,数年之后,他却能实现三千越甲终吞吴国的抱负,雪洗耻辱,光复越国。(叙述)是什么使他得以东山再起,创造历史神话?是忧患。卧薪尝胆,警醒他毋忘国耻,时刻清醒;亲身劳作,促使他体恤民生,吊忧贺喜;仇雠在前,激发他忍辱负重,苦觅良机。(评论)

• (详例剖析,叙议结合)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

如果说详例是点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③忧患可以光复一个国家,同样道理,忧患可以使一个生命创造奇迹,也可以让一个企业处于不败之地。是忧患,使司马迁忍辱负重,创造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丰富了中华史学文化的宝库;是忧患,让邓亚萍悬梁刺股,发奋苦读,取得了人生的另一块沉甸甸的金牌;是忧患,让张智慧研发出第四代洗衣机,让海尔集团在新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 (略例排比,形成气势)

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

即在上面详例剖析、略例排比的基础上,再从反面切入,正反结合,对比鲜明,从而更加突出中心。若一时想不到合适的反面例子,可以用“如果……不是……”、“如果……没有……”(如果西施没有娇好的容貌,……如果西施仅有娇好的容貌,……)等假设句式把主要例子变成对比材料。

④也许有人会说:安乐的生活,谁不向往?殊不知,安乐,是一张温床,可以成就幸福的美梦,更容易滋生堕落的细菌;安乐,是火,可以温暖疲惫的心灵,更可以熔化斗志的宝剑;安乐是麻醉剂,可以缓解肉体的疼痛,更可以损害你健全的器官。商纣王沉迷美色,酒池肉林,终于断送商朝江山,成为百姓的罪人;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人,沉湎于度曲作词,荒废朝政,导致身死国灭,给后人留下笑柄;吸毒者,陶醉于一时快乐,害己害人,酿成个人悲剧,毁弃家庭快乐,给社会留下。

• (正反对比,凸现中心)

第五段:辨证分析,立论周全。

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设,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辨证的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

⑤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处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中的我们,也面对许许多多的诱惑,这就要求我们,无论身处忧患,还是享有快乐,都要拥有一支镇静剂——“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的辩 证思想:忧患中,乐观进取,化压力为动力;成功时,站到生命的更高层,不被安乐遮望眼,放远目光,且莫贪恋一时的快乐,重蹈蜗牛的覆辙——强大得令许多天敌都无可奈何,却惨死在小巧柔弱蠢笨的萤火虫手中!

• (辨证分析,立论周全)

第六段: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这一段是为了突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⑥忧患是风,推动生命之舟。让我们借忧患之风,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幸福的彼岸。

• (联系实际,结尾升华)

例文2 遭遇挫折,笑对痛苦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满了种种荆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于人,犹如狂风之于陋屋,巨浪之于孤舟。百世沧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狭隘之人因遭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志气消沉;万古旷世,又不知有多少内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于万劫不复的深渊……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放大痛苦,而应直面人生,缩小痛苦,直至成功的那一天。(排比句引出中心论点)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却能达人知命,笑看人生。试想,如果没有王勃开朗阔达的胸襟,哪能吟放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千古绝唱?

• (正面详例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笑对痛苦,“长安市上酒家眠”;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正面详例二)

由此看来,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能自拔;面对挫折,我们不应整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潭中越陷越深;面对挫折,我们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眼前的方向。遭遇挫折,缩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相反,若一味沉迷于挫折的痛苦中,结果将不堪设想。(扣题分析)

刘备面对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无法释怀,放大痛苦,结果在痛苦中

做出错误的决定,贸然出兵伐吴,落得“白帝托孤”的千古悲剧。可悲可悲!(反面论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古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太多的榜样,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恨。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现代社会里,挫折无处不在。若因一时受挫而放大痛苦,将会终身遗憾。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阵清风,让它从你的耳边轻轻吹过;遭遇挫折,就当它是一阵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让它在你心中击起惊涛骇浪;遭遇挫折,就当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颗尘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泪,就足以将它淹没。(联系现实 升华主旨)

遭遇挫折,不应放大痛苦。擦一擦额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泪,继续前进吧!相信总有一天你会看见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青青的草,你嘴角边还会有甜甜的笑…… [来源:Z§xx§k.Com]

• (结尾形象 回扣中心)

例文3 话题 退路与出路

置之死地而后生

绝处逢生,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表现的是一种执著的人生态度和敢拼敢闯的勇气。[来源:学科网ZXXK]

不留退路,就是负重前行,自我加压,表现的是一种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决心和勇气。(观点)

事例1: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他时不时就想出去溜达溜达,心总也静不下来,练习的效果很差。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挥动剪刀把自己的头发剃去一半,变成了一个怪摸怪样的“阴阳头,一连数月,足不出户,演讲水平突飞猛进,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事例2:项羽看见秦军人马众多,士气正盛。引兵渡河后,他下令”皆沉船,烧庐舍,持三日粮“。在这样的情况下,退路没有了,粮食也不多了,不战胜敌人,就只有死路一条。楚军的将士们激昂振奋,互相勉励,人人都报着”进则生,退则死“的决心,拼命向前,取得了以少胜多的伟大胜利。

分析:以上两则事例都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断掉退路来逼迫自己努力,是许多智者的共同选择。一个人要做好一件事情,成就一番伟业,就必须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但人总会有身心倦怠、贪求欲念、懒惰懈怠的时候,斩断退路,就能抵御诱惑、战胜惰性,从而全力以赴寻找出路,走向成功。

事例3:施 耐德的父亲二十岁时,背井离乡,到芝加哥谋生,除了一艘摩托艇,他一无所有。因为一时找不到工作,他几乎要放弃自己的梦想。但他没有那么做,他果断地卖掉了自己的摩托艇,断绝了自己的后路。最终,他在芝加哥创立了一番事业。他说:”面对一堵难以逾越的高墙,如果你迟疑不决,那就把帽子扔过去。这样你就会想方设法翻到 另一面去。“

分析:把帽子扔过墙去,你就会毫不犹豫地越过高墙去捡帽子。这就是断绝退路的做法,让自己义无返顾地走下去,不达到目的不罢休。

类比论证:”剑短一分,险增三分。”选择短剑,虽处劣势,但要险中求胜,必勤练剑招,以剑招之长补兵器之短。斩断退路,就是把自己放在劣势,以期注入进取的动力,进而不断努力以积蓄力量,然后转劣势为优势,转败为胜 反面:漫漫人生路,不可能总是天遂人愿、一帆风顺。有些人预留退路,心存侥幸,懒惰懈怠。结果往往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反例:面对强敌,宋朝廷先是割地求和,以求太平;继而,朝服称臣,以求自保;接着,退守江南,以求苟安。一退再退,到最后退无可退之时,只能坐以待毙,自取灭亡。

分析:在生活中,一个人如果事事留有退路,这就意味着他在做事之前,就已经准备承受失败了,那么他成功的概率就会变小。留有退路是在为逃避搭桥,为失败铺路。

比喻论证:岩缝间的小草,没有退路,才能破土而出;厚茧中的蚕虫,没有退路,才能化蛹为蝶;悬崖边的雏鹰,没有退路,才能振翅高翔。“进则生,退则死”,这是用兵之道 ,也是人生之理。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议论文论证结构:六段综合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3168.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下午2:33
下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下午10:37

相关推荐

  • 高中语文作文技巧一

    高中语文作文技巧一 【技巧一】: 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

    2024年10月29日
  • 考点梳理:语言表达_中考作文指导

    语言表述是中考语文命题关注的一种试题样式,包括信息提取、读图表述、表格分析三个方面。信息提取是指把一段文字所要表达的重要信息用简要的语言提取概括出来,读图表述是对一幅漫画或一张图片…

    2024年5月15日
  • 什么是参考文章

    参考文章是在学术研究或写作过程中,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论证而引用的已发表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可以是书籍、期刊文章、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多种形式。以下是对参考文章的具体介绍: 概念作…

    2024年10月11日
  • 如何选择微型小说_高考作文技巧

    微型小说(小小说)是近年来高考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微型小说,主要是塑造人物、表现情节的,所以必须符合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及环境)。当然在文字较少的情况下可以相对减少对环境的描述。…

    2024年6月23日
  • 那次玩得真高兴作文300字三年级上册怎么写?带优秀范文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作文,主要是安排学生,以”那次我玩的真高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这篇作文是以记事为主,主要让同学们选取日常生活中,玩耍为内容,写…

    2023年10月17日
  • 议论文格式_议论文写作指导

    1、标题(题目) 2、开头提出论点:简述材料,引出论点(启示、启迪、告诉我们、说明了、让我明白了等) 3、论证过程:设问句(或其他过渡句或过渡段)过渡,引出理由。(如“…

    2024年11月19日
  • 什么是倾向性

    倾向性是指在思想、行为或表达中对某一事物或观点的偏好或趋势。以下是对倾向性的介绍: 定义与基本含义 概念解释:倾向性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思想、行为、态度等方面表现出的偏向于某种倾向或趋…

    2024年10月14日
  • 写好期末考试的作文五大法宝

    写好期末考试的作文五大法宝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

    2024年9月1日
  • 怎样写好想象作文

    所谓想象作文,就是作者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借助想象的翅膀,超越生活实际构思出从未见过的或者根本不曾出现过的生活图景,并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文章。秦牧说过:“想象是一…

    2023年11月3日
  • 议论文例证法训练指导

    议论文例证法训练指导 例证法──列出观点后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在议论文中用得最多最广。它也是卓有成效的一种推理方法。因为任何观点不能弧立存在,而事实胜于雄辩,最具说…

    2024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