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议论文训练议例的方法

高一议论文训练议例的方法

例证法是议论文最主要的论证方法之一。在运用例子证明观点时,一定要对所举事例围绕论点进行分析议论,这就是议例。根据评议事例的水平,可以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是对事例的简要议论;而高级阶段,则是对事例的概括与升华。初级阶段:

(1)初级阶段:借助感叹或反问议论法

范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

我国汉朝时候,匈奴经常南下抢掠财物,大将霍去病抵御匈奴侵扰有功,汉武帝为他建造了一座华丽的房子,请他去观看,霍去病对汉武帝说:“匈奴还没有消灭,我怎么能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小家庭里呢?”

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啊!这不就是先忧后乐的精神吗?

(2)反面假设论证法

例段:科学研究需要“滴水石穿,绳锯木断”的精神。

明朝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从22岁到56岁年间,徒步为车,跋山涉水,先后考察了16个省区,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写考察记录,终于写成了世界上关于石灰岩地貌考察的最早科学文献《徐霞客游记》。徐霞客这种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需要的正是这种坚强的毅力。

试想,如果他在露宿野外的困苦日子里,当他屡遭盗劫,频频绝粮,几乎病危,多次落荒之时便偃旗息鼓,那么,《徐霞客游记》的这部巨著岂能问世?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徐霞客游记》正是靠“滴水石穿,绳锯木断”的精神换来的硕果。

反面假设论证法是一种分析事实论据的方法。它针对着上面所列举的事实论据,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有力的论证了中心论点。

反面假设论证法的基本格式:

如果XX……不……,

那么(就会)……(或:那么他怎么能……呢?)

因此(由此可见),……高级阶段:

(3)由事及理法:即分析事例所包含的道理,以达到论证观点的目的。

范例:

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有一次,列宁外出打猎时,看到一棵小松树被压在一棵大树下。列宁搬开大树,小心的把松树扶起,并用一根小棍加以固定。一位年过半百的伐木工人见到了,问列宁:“先生,看您的年龄和我也差不多,等您把这棵树培养成材能享用吗?恐怕您早就见上帝了。”列宁听后,故作惊讶地答道:“是这样吗?真遗憾,假如我们仅仅为了自己享用的话,今天出门就把斧头带来了。”

列宁幽默诙谐、富有哲理的回答告诉我们:不能仅仅从自己享用着眼,而要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幸福着想。

列宁的一生就是充满“栽树”精神的一生。他为着人类的解放,为着建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进行了艰巨的革命理论创立和革命运动的组织工作,终其一生而不懈。在培养共产主义这棵遮荫后人、造福万代的大树的过程中,列宁是贡献最杰出的巨大者之一。

由事及理法:按下面步骤展开议论

——承接事例,就事论事:XX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XX告诉我们:……)

——借题发挥,议论升华:XX事证明无论做……都要……道理。(或XX的一生就是:……,他的事迹证明了人生应该……)

注意:往论点上议

论点:尊重的力量

例一: 有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便施舍给他10元钱,但经过片刻思考,他还是用那10元钱买下了铅笔,并郑重地给铅笔推销员留下了一句话:“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一年后,那位铅笔推销员成为了有名的推销商。他感慨地对那位商人说:“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推销铅笔的乞丐,直到您亲口对我说,我和您一样为止。”

“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这是对推销员多么尊重的一句话啊!像一粒传说中的仙丹,像一次精神上的洗礼,给了这个原本自卑的推销员新的动力,他重新回到起跑线,努力向前冲,他终于成功了。这就是尊重的力量,尊重能使人获得自信,尊重使人获得成功。

难道不正是商人的一句话才使这个推销员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尊重吗?他才突然发现原来自己不是沿街乞讨的乞丐,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商人,一个拥有成功事业的商人。可见,尊重可以改变一个人,尊重对一个人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是的,“您和我一样,都是商人”这简单的鼓励与尊重的一句话,竟使一个自卑自弃的小推销员顿然树立起了自尊与自信,使处境艰难的他重新找回了自我。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和优势。正是这种尊重,通过努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终于取得了成功。这就是尊重的力量。

练习一:

分论点: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是高尚的人

例子: 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位腹痛难忍的穷困民工夜间到医院看急诊,他对医生的正确诊断提出了可笑的不可思议的疑问,并拒绝医生的治疗。但医生并没有嘲笑或指责他,而是耐心地为他讲解。当别人问医生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一个民工时,医生只是莞尔一笑:“因为尊重”。

议论1:感叹句

没有嘲笑,没有指责,只“因为尊重”,多么平等的态度,多么朴实的话语啊!

体现了这位医生对弱势民工的理解和尊重。他无疑是一个高尚的人。

今天,在这个社会中存在着不同阶层的人。正当我们大谈特谈怎样的饮食结构更有利于健康时,或许有人还正在为自己的一日三餐是否有着落而发愁;正当我们追求人生的更高品位时,或许有人正在为生计而奔走。对于这些人我们不仅要同情与怜悯,更应该给予关爱与尊重,在这尊重中我们不断升华自己,从而成为高尚的人。

一句“因为尊重”,没有嘲笑,没有指责,体现了这位医生对弱势民工的理解和尊重。他无疑是一个高尚的人。今天在这个社会中存在着不同阶层的人。正当我们大谈特谈怎样的饮食结构更有利于健康时,或许有人还正在为自己的一日三餐是否有着落而发愁;正当我们追求人生的更高品位时,或许有人正在为生计而奔走。对于这些人我们不仅要同情与怜悯,更应该给予关爱与尊重,在这尊重中我们不断升华自己,从而成为高尚的人。

练习二:

分论点:有善良品格的人能成就大事业

例子:商朝的开国君王成汤,在还只是地方诸侯时,有一次外出巡山,汤王刚行至半山腰,但见一位猎人张开四张大网,口呼:“东南西北四方飞禽,都尽入我网!”商汤见此情形,和颜悦色地收去三网,只留一面,向天大呼:“愿意飞向四面八方的鸟,就飞向你们的方向吧,实在飞得不耐烦的,才来这张网里吧!”此举一出,那个猎人及众人皆拜倒。这就是“网开一面”的由来。后来成汤建立了商朝。

议论:1、感叹+反问

对飞鸟都深怀怜悯之心,我们的汤王是何等的善良啊!又怎能不善待百姓,终成帝业呢?

议论: 2、假设论证

假如商汤没有善待飞禽之心,没有善待百姓之心,他就不会成就帝业。可见,具有善良品格的人是能成就一番业的。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高一议论文训练议例的方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3088.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1月8日 下午8:34
下一篇 2024年11月9日 上午4:37

相关推荐

  • 怎么写出有灵魂的记叙文

    写记叙文必然要再现客观世界,离开了客观世界的人、事、物、景,我们就无法进行创作。但因为这种艺术创作的最终目的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我们用笔再现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保证这种再现…

    2024年3月20日
  • 高中生写写景散文的四大技巧

    高中生写写景散文的四大技巧 在写景散文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构筑一篇优秀的散文。情景交融是写景散文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清代学者王夫之说:“…

    2024年4月20日
  • 什么是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策略、技巧和习惯,旨在提高学习效率、促进知识理解和记忆。以下是对学习方法的详细介绍: 基本概念: 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

    2024年10月11日
  • 中考选题作文写作技巧:选择合适题目,巧妙扬长避短

    所谓选题作文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作文题目或者作文材料,考生根据自己的写作水平和个人爱好,从中选择一个作文题目进行写作。形式上可以是二选一,也可以是三选一。它所提供的作文题,往往还是…

    2023年10月28日
  •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_记叙文怎么写

    中考记叙文写作指导_记叙文怎么写 一、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征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有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素,即…

    2024年6月4日
  • 如何写好记叙文_作文指导

    一、记叙文渲染环境氛围人物的活动离不开环境,环境和人物密不可分。在记叙文写作中恰如其分地描写环境、渲染氛围,不仅能充实文章内容,还能烘托人物心境、塑造人物性格,突显文章的主旨。 1…

    2024年3月14日
  • 怎么写好作文的结尾_中学生写作技巧指导

    结尾是作文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精彩的结尾被称为“豹尾”。文章有了精彩的“豹尾”,就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

    2024年2月26日
  • 写作文自然段怎么分?作文老师告诉你窍门

    同学们,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们知道在阅读文章时,为了深入了解全文的结构,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内容和写作顺序,我们常常是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细读,这是十分必要的。有时还要对其中一些内…

    2023年11月10日
  • 记叙文照应方法之首尾式照应

    首尾式照应,就是在文章开头出现的事物或语句,在文章结尾又再次出现,从而构成首尾呼应的关系,使全文形成一个首尾圆合、严密无懈的整体。首尾式照应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

    2024年8月22日
  • 什么叫举例子

    举例子是一种说明方法,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阐释事物特征或事理。 在写作和论述中,举例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通过具体的实例,抽象的…

    2024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