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读懂农村,才能读懂中国)

为什么中国人死后要叶落归根?

为什么总说中国是人情社会?

为什么“各人自扫门前雪”的私德观念根深蒂固?

这些问题或许会从阅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中,得到解疑释惑。

《乡土中国》,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宏观角度,分析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结构的经典著作。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读懂农村,才能读懂中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征程中,愿《乡土中国》给予我们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01 时 代 背 景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农村广袤的乡土家园,百废待兴。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知识分子们饱含着深沉的家国情怀,纷纷投入到关系国家未来前途命运的时代洪流之中。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读懂农村,才能读懂中国)

当年的费孝通,一名年轻有为、学贯中西的西南联大教授,通过实地调查撰写了大量有价值的论著,作为给学生们系统讲授“乡村社会学”这门课程的材料,其中的14篇总结出版为《乡土中国》

费老把中国广袤的农村社会称为乡土中国或乡土社会,但这并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对中国传统农村社会体系的总结与凝练。

《乡土中国》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的时代命题。

02 乡 土 社 会

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生活隔离、往来疏少。

传统乡土社会是具有地方局限性的,过去大部分中国人的常态就是终老故土

就像以前农村很多文盲,一方面是由于学习识字不方便,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生老病死都在村寨的人来说,“识字”对于他们都社交、劳作、生活、娱乐并没有太大帮助。

不像城市里,如果不识字,可能连吃饭、买药的店铺都找不到。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读懂农村,才能读懂中国)

在乡土社会里,法律是没有存在意义的。

因为,这里是一个“熟人”社会,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人们从熟悉中得到信任,得到了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

现代,由陌生人组成的社会里,熟人社会的传统习俗已经难以约束彼此。

就像在农村,家里有人敲门,你问:“谁呀”?

门外十有八九会大声回答一个字:“我!”

这是因为熟人社会的听音辨人

如果在城市,你这样回答,基本上不会有人开门。

于是,在现代社会学概念里,我们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

尽管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传统礼俗社会和现代法理社会之间的碰撞,仍然时时刻刻在影响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持续纠结于“找熟人”还是“找法官”。

03 差 序 格 局

俗话说:“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

这句话,用来形容表亲、堂亲这些亲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大。

就像《红楼梦》里贾府的大观园,可以住着贾宝玉的堂兄贾琏、堂嫂王熙凤,也住着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宝钗。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读懂农村,才能读懂中国)

说明传统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是一个极富伸缩性的网络。

所以,费老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在中国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每个网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划分出远近亲疏有差异顺序的人际关系格局。

就像把石头投入水中,产生的水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自内而外的亲疏远近,构成了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

这个富于伸缩人际圈的大小,会因中心势力的大小而变化。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读懂农村,才能读懂中国)

而西方社会的人际关系,则像农村捆柴一样,每个人就像一根柴,一定是属于某一捆,也就是属于某个团体,也就是“团体格局”

比如“家人”,在西方社会里,没有特别强调的话就是指“妻子和孩子”;

在中国社会里,这一概念就变得伸缩自如,叔伯姑舅姨侄外甥,都称得上或称不上家人。

我们明白了乡土社会中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差序格局,也就明白了社会中“私”的问题,因为这是依靠一根根私人关系搭建而成的社会关系网。

在这种以己外推的人际网中,“忠、孝、悌、信”等维系这种私人关系的道德因素就格外重要。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读懂农村,才能读懂中国)

在长期劣币逐良币效应下,公德心逐渐被自私心驱走。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成了流传千年的道德习惯。

不过,数千年以来,封建统治阶级推崇的孔孟的“仁爱忠孝”、佛教的“向善舍己”等道德观念,有效补充了“团体道德”的缺乏。

今天,我们要重振文明乡风,如何利用村规民约、志愿服务等现代理念实现克“私德”而扬“公德”的目的,也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

04 礼 治 秩 序

相较于现代的“法治”社会,很多人说过去农村是“人治”社会,这是不准确的。

法治,是“人依法而治”。

法律,需要人去执行。

所以,费老说,中国乡土社会是“礼治”

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

礼和法的区别,在于维持这种规范的力量。

法,依靠国家强制力执行;礼,依靠乡土社会传统执行。

礼,并不是只是文质彬彬的“礼仪”,礼也可以杀人,也可以“野蛮”。

封建帝王死后,一些妃子、宫女要陪葬,这是“礼”;

古代女子和丈夫以外的人发生关系,被浸猪笼,也是“礼”……

礼,大多时候并不是靠外在的强制力推行,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感,使人铭记在心。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读懂农村,才能读懂中国)

礼治是传统,是乡土社会的特色,是在长期时代变迁中逐渐形成的,是这个社会历史维持的秩序。

中国长期处于乡土社会的蜕变过程中,原有的封建礼治还长期根深蒂固于广大民间。

如果不从思想观念和社会结构上进行变革,一味地推行法律和法庭下乡,结果是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先发生了。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尽管《乡土中国》是一部70多多年前的“老书”,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前有些略显老态。

但是,常学常新、常悟常新,费孝通先生对乡土社会独特而深刻的见解,将为我们理解中国农村、推进乡村振兴源源不断的智慧源泉。

这或许就是《乡土中国》的时代价值所在,也是我们重读此书的理由。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读懂农村,才能读懂中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28328.html

(0)
上一篇 2024年8月6日 上午6:27
下一篇 2024年8月6日 上午10:29

相关推荐

  • 作风建设心得体会(作风建设是攻坚战和持久战)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切入点,出台八项规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整治“四风”…

    2024年9月9日
  • 紧急迫降观后感,让你更了解这部电影

    韩国电影《紧急迫降》近来入选第74届戛纳影展,汇集一众神级卡司如全度妍、宋康昊、李秉宪、任时完、薛仁雅、金南佶等,该片在坎城放映后获得如雷掌声,坎城影展执行委员长 Thierry …

    2024年3月30日
  •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精选范文7篇)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模板(篇1)   想想自己之前听公开课,好像看表演一样,只是凭自己的感觉,或者是否合自己的口味来评价,现在慢慢的,我发现,如果我们在看别人的授课时能看出点专业性…

    2024年9月5日
  • 疫情作文800字以上:请不要忘记,那些负重前行的无名英雄们

    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了几千年了,漫长的岁月里,我们这个民族起起伏伏,却始终屹立于时代的长河,不是因为我们的幸运,而是每到危机时刻总会有一群勇敢的人站出来带领我们冲出黑暗。 2020…

    2023年11月18日
  • 匆匆读后感(韶华易逝,当争朝夕)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当四季轮回更替,一个又一个的世纪已悄然无声的流逝了,太阳还是原来的太阳,月亮还是原来的月亮,我们…

    2024年6月11日
  •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普通人的大情怀)

    走出观影场,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原以为会像以往的主旋律电影一样,巨大的声效,戳人泪点的情节,以及观影后身边一群痛哭流涕的人,然而《我和我的祖国》从一开始就给我了不一样的惊喜。 这…

    2024年5月23日
  • 老人与海读后感800字(努力就会充满希望)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我浏览了简介的第一感就是如此。他讲的仅仅就是一位以钓鱼为职业的老人出海第八十四天时却仍是一无所获,在前四十天,还有一位五岁就和他学习捕鱼的男生陪他。可到后来,只…

    2023年12月23日
  • 月考后的感想,月考后总结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第一次月考也已经结束了。这次月考让我认识到了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学习的态度不太端正。 我记得这学期开始以来,我始终没有一个对于学习了…

    2024年6月26日
  • 入团申请书500字优秀精选范文

    尊敬的团组织:   一年的校园生活即将结束,在这个学期期末,我申请加入共青团!   共青团作为共产党的后备主力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学习上争高分,政治上要先…

    2024年3月24日
  • 求求你表扬我观后感,做好事到底该不该表扬?

    《求求你,表扬我》是黄建新执导,范伟、王志文、陈好等主演的一部喜剧电影,2005年上映。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幽默的感慨:一句美好的赞扬,能够使他开心上两个月。平心而论,我们谁又不…

    2024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