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平的结局,为何最终选择了惠英嫂

路遥在代表作《平凡的世界》里,塑造了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敢爱敢恨的青年形象,这个青年就是孙少平。他是主人公,其形象深入人心,至今激励着许多青年以饱满的激情,追逐自己的梦想。

孙少平是农民的儿子,性格很复杂,勤劳、善良、坚韧、勇敢、踏实、自卑、敏感、小气的性格,在他身上兼而有之。他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因此,他渴望学到知识,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

高中毕业后,他像那个时代的广大青年一样,怀揣梦想来到城市打拼,由此拉开了自己壮丽的奋斗史。

孙少平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成熟,实际上从他的5段感情经历里就完全能体现出来。这5段感情,让他从一个懵懂无知的青年真正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孙少平的结局,为何最终选择了惠英嫂

第一段,孙少平跟郝红梅的感情昙花一现,始于孙少平的暗恋,止于两人人生观的不同。

郝红梅长得很漂亮,却因为祖上是地主,家庭成分受到很大影响,成为跟孙少平一样的穷人。在学校里,他们只能吃最便宜的黑面馍馍。

因为贫穷,拉近了两人之间的关系,让彼此滋生了抱团取暖的想法。在相互帮扶里,情窦初开的孙少平暗恋上跟自己同病相怜的郝红梅,两人产生了朦胧的恋爱关系。

然而,郝红梅非常现实,也许是她穷怕了,他希望找一个能养活她、让她过上好日子的男人。很显然,贫穷的孙少平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最终,郝红梅喜欢上家庭条件较好的班长顾养民。就这样,孙少平的初恋如同昙花一现,让他第一次尝到了爱情带给自己的苦楚。

孙少平的结局,为何最终选择了惠英嫂

第二段,孙少平与侯玉英的感情,始于侯玉英的感激,止于孙少平的拒绝。

侯玉英是一名家境殷实的跛子,但她跟“长舌妇”一样,喜欢在别人背后说三道四,导致班上同学没有一个人喜欢她。

侯玉英仗着家里有钱,骨子里有一种优越感,甚至多次侮辱过孙少平,让孙少平对其深恶痛绝。

有一次,全班同学在外劳动,突然天降暴雨,瞬间洪水横流。其他人见状都跑到高处躲避,唯有腿脚不好的侯玉英落在后面,眼看她即将被洪水冲走。这时,孙少平出手相救,侯玉英非常感动,从此改变了对孙少平的看法,并开始喜欢上他。

后来,侯玉英既给孙少平赠送礼物,又邀请他到家里来做客,表达了对他的爱慕之情。

只不过,此时的孙少平对郝红梅还心存幻想,对侯玉英压根没有往恋人方面去想,最终,他拒绝了侯玉英的好意。

孙少平的结局,为何最终选择了惠英嫂

第三段,孙少平和田晓霞之间的感情,始于两人精神上的高度契合,两人的爱情冲破了世俗观念,属于那个时代的理想爱情,止于不接地气以田晓霞的死去而破碎。

田晓霞是一名官二代的千金,却没有千金的架子和脾气,相反,性格很温和。

她跟孙少平一样,都是求知欲很强的人,在许多事情上他们有共同的看法,有共同的兴趣和追求,因此,他们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最终,两人的友情升华为爱情。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对两人的感情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可见,路遥非常欣赏这样的爱情,在他眼里,这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爱情,纯洁如水,珍贵如玉,这样的爱情,可以升华彼此的生命,一方是另一方的人生知音。

孙少平的结局,为何最终选择了惠英嫂

然而,每个人都生活在世俗社会里,要食人间烟火,孙少平和田晓霞彼此身份上的巨大差异,为这段爱情的未来埋下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注定这是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情。

路遥在内心深处,是不愿看到美好爱情被现实活生生地撕裂,宁愿让它被命运捉弄。所以,路遥只能安排田晓霞死去,阐述了他的“爱情败给命运总比爱情败给世俗要好”的爱情观,最终为这段爱情画上了句号。要不然,路遥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往下去写了,毕竟,这种情节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生活经验,依靠胡编乱造是会辜负读者的。

可以看出,从田晓霞身上,孙少平尝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也明白了门当户对的重要性,开始懂得自己需要找什么样的女人来度过一生,为他以后爱情观和思想的成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孙少平的结局,为何最终选择了惠英嫂

第四段,孙少平跟金秀之间的感情,始于金秀的一厢情愿,止于孙少平爱情观的形成。

孙少平有一个同学兼好友叫金波,金波有一个妹妹叫金秀,孙少平也有一个妹妹叫孙兰香,金秀和孙兰香又是同学。

有这层关系,让孙少平、孙兰香兄妹和金波、金秀兄妹很早就认识。四人经常见面,在一起玩的机会也很多。

已经成为煤矿工人的孙少平在一次受伤接受治疗中,被孙兰香和金秀细心照顾,渐渐地,金秀喜欢上孙少平,并开始主动追求,甚至希望自己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孙少平上班的煤矿医院里工作,达到朝夕相处的目的。

此时的孙少平,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在他看来,自己不过是一个煤矿工人,而金秀是大学生,如果他接受她会毁了她,因此,他拒绝了。

孙少平的结局,为何最终选择了惠英嫂

第五段,孙少平跟寡妇惠英嫂之间的感情最终走向圆满,始于责任的担当,止于思想的成熟。

孙少平的矿工班长,也是他的师傅王世才在一次矿难中遇难,留下惠英和儿子艰难生活。

动了慈悲之心的孙少平,冒着别人说闲言碎语的风险,主动承担起照顾惠英嫂和儿子的职责,几乎每天下班去惠英家劈柴、做饭,包揽了所有力气活,逐渐让惠英从失去丈夫的阴影里走出来。

此时,孙少平正在跟田晓霞处朋友,压根没有对惠英嫂有男女关系上的想法。很多次,他对别人解释说,他和惠英只是姐弟关系。

孙少平的结局,为何最终选择了惠英嫂

也许是日久生情,孙少平内心对惠英的感觉慢慢发生了变化,每天即使在矿上干活累得腰酸背疼,但一想到“家”里有惠英母子在等他,他的心里就踏实许多。

后来,在一次下矿受伤中,处在昏迷状态里的孙少平,嘴里呼唤出三个字——惠英嫂。

显而易见,一个人到了生离死别之时,才会喊出心里最重要之人的名字。

在经历这么多感情后,孙少平的心似乎累了,他心里迫切需要一个家,一个像港湾一样温暖的家,在惠英家里,或者说惠英的善解人意,俘获了孙少平坚毅的男人心,他心软了,也踏实了。

孙少平的结局,为何最终选择了惠英嫂

出于对责任的担当,以及思想的成熟,他明白了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女人,需要什么样的家。

正所谓,他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最终会促成不错的结果。

小说结尾,惠英和儿子站在一棵树下等待。

他们在等待什么?显然是等待孙少平回家,孙少平和他们已经成为彼此的依靠,唯有结合,才是众望所归。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孙少平的结局,为何最终选择了惠英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27318.html

(0)
上一篇 2024年7月4日 上午5:36
下一篇 2024年7月4日 上午9:38

相关推荐

  • 红旗谱读后感汇总6篇,品味红旗下的斗争精神

    红旗谱读后感1 《红旗谱》,这是我国著名作家梁斌先生所写的一部具有广泛影响的长篇小说。讲述了锁井镇农民的革命斗争,展现出几代人誓死与黑暗社会抗争的坚强不屈、英勇无畏,塑造了一个个活…

    2024年4月6日
  • 工匠精神读后感(精选5篇)

    《工匠精神》读后感    无论达官显贵,还是一介布衣;无论企业高管,还是普通职员,相信读完付守永先生的《工匠精神》均会有所得,有所感悟。    工匠精神是一个人的积极的意识形态的总…

    2024年6月17日
  • 《最美的青春》观后感800字作文

    如果让我用一种颜色描绘青春的底色,我想那一定是朝气蓬勃的绿色,而绿色的代表是茂密的森林。塞罕坝,系蒙汉混合语,意为“美丽的高岭”。有那么一群人在塞罕坝的故事使我深有感悟。 偶然看到…

    2024年3月4日
  • 假如我是路灯600字作文(变形记)

    天蒙蒙亮,恍惚中,我睁开了眼。这是哪儿?我的小床呢?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我家门口的街道,我想回家,却发现双脚沉沉一点也动不了。这哪里是我?明明就是一根高高瘦瘦的杆子。 我回过神:我什…

    2024年1月28日
  • 童梦奇缘电影观后感(童梦奇缘主要讲什么,好看吗?)

    《童梦奇缘》是最近NLP课上小雨老师推荐的,我也还没看相关知识点,先把电影过了,就凭借着一种很是感动的观感先来谈谈吧。 先抛开电影不说。曾经有一位做成了朋友的同事,大家偶尔还能聊些…

    2024年2月23日
  •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600字(要勇敢地面对困难)

    当你乘船在暴风雨中遇难时,你会怎么做?当你独自一人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时,你会怎么做?当你没有食物、没有房屋、没有一切时,你又会怎么办?在这种种灾难同时降临到我们面前时,鲁滨逊…

    2024年3月13日
  • 西游记里孙悟空为什么一定要用金箍棒做武器?

    孙悟空学艺归来,用的第一件兵器是什么?不是金箍棒,而是一口大刀! 那么,作者为什么不让孙悟空用刀,而要换成一根如意金箍棒呢? 乍看起来,提出这个问题有种杠精吵架的样子。不过,如果把…

    2023年11月22日
  • 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另一片土地的成长故事)

    伊朗,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 长期以来人们谈起她总是将之与原教旨主义、狂热主义和恐怖主义联系在一起。 作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作者出身豪门,以当年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为背景,用客观…

    2024年5月4日
  • 廉洁自律心得体会(廉洁自律的3点做法)

    根据院里的安排,我有幸来到镇江监狱,参加院里开展的警示教育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参观囚犯的生活区以及典型罪犯的现身说法,描述他们的犯罪事实,剖析他们的犯罪心理及如何一步步走上了犯罪的道…

    2024年8月24日
  • 党课学习心得体会(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近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内容感触颇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从文章的第一句,就高屋建瓴言简意赅地指出,各个领…

    2024年9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