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详解,朱自清简介

多年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淡淡的笔墨流露出深深的父子之情。短短15000字,却将朱先生的父亲形象刻画的鲜活而真实并入木三分。

1.从北大到清华

朱自清背影详解,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字佩弦,号秋实,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文字和书籍。日常生活中,他善于利用所有的时间去读书。每天晨洗的时候,都是一面刷牙洗脸,一面默诵一两首诗篇。正如我们熟悉的《匆匆》中写的: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的太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这段文字正是他把握点滴时间读书学习的真实写照。朱自清读书特别重视做笔记,并用摘抄卡片的方法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正是有了这些量的积累,他的散文才日渐功底深厚,意境优美。他写的《语言志辩》等著作,不仅见解精辟透彻,而且论据也丰富得十分惊人。有一次,他在书店买了部《佛学易解》,爱不释手,自此对哲学的兴趣一发不可收拾。1916年,18岁的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随后就读了哲学系。

朱自清背影详解,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和北京的缘分在1925年重新连了线。那年,“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进行改革,增设大学部,朱自清被聘为教授。朱自清的五十载短暂人生中,近一半的时光是在清华度过的。他曾经居住过的清华园西院,与校园中的自清亭、朱自清塑像,记载了他作为学者、教育家的一生,也是其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写照。

就在入校那一年,朱自清的感情生活也有了新的发展,他与传统典型的贤妻良母型女性武仲谦结了婚。1927 年初,朱自清将妻儿接到清华园,在书斋中,将生命完完全全投入到文化传承之中。

朱自清背影详解,朱自清简介

不幸的是,1929年,武仲谦因患肺病不治而去世,12年的婚姻到此终结。

对于第一任妻子,朱自清一直充溢着对她真挚的情爱,他所写的《给亡妇》一文,就是一曲他们爱情的颂歌。

2.朱自清与荷塘月色

朱自清背影详解,朱自清简介

朱自清来到清华大学任教。当时,他就住在原为皇家园子的近春园。

某个夏日的傍晚,因饭后无事,思绪纷乱,他来到了这片荷塘。

当时,清华大学设在北京西北部的清华园,环境幽静,风景优美,原是端王载漪的王府。

其间,朱自清一家住进西院45号的中式住宅,紧邻荷花池与近春园遗址。1927年仲夏,荷花池的夜色触发文学家敏锐的思绪,有感于军阀征战的国内时局,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离开北京整整五年,重回京城的朱自清举目无亲,住进了清华园古月堂,临近近春园和荷花池。

朱自清背影详解,朱自清简介

清华园很美,绵密的绿树,蜿蜒的溪流,宽敞的教室,巍峨的礼堂,小小的荷池似乎迎风起舞,夏日里散发着阵阵幽香。

与近春园遗址的荷花池相比,工字厅后的荷花池水面要小一些。但有那块“水木清华”的匾额就足以说明此处是清华园的神秀所集了。

北西东三面是树木,春绿秋黄夏密冬疏,四时景色装点着的荷花池,其美可知。

南面的工字厅的清代庭院式建筑,又把人文景观融入其中。

朱自清背影详解,朱自清简介

在清华求学八年的梁实秋先生曾有回忆:“尤其是工字厅后面的荷花池,徘徊池畔,有‘风来荷气,人入木阴’之致。塘坳有亭翼然,旁有巨钟为报时之池畔松柏参天,厅后巨匾上的‘水木清华’四字确实当之无愧,又有长联一副:‘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那虽是八十年前的景致,但与今日差别不大。

塘坳的亭子,今名“自清亭”,以纪念朱自清教授,表达人们对他的完美人格的敬仰,不屈精神的颂扬,渊博学识的钦佩。

那副长联仍在,我想,今天到此的人们,或小憩林间,或垂钓池畔,体会回归自然的感受;或聚会亭中,或伫立阶前,思考人文精神的价值。

早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对此处的破坏也波及到了邻近的这片辅属园,夜色中,望着池边树、水中荷,朱自清见景生情,深感痛惜,他文思泉涌,回去之后奋笔疾书,成就了这篇日后广为人知的《荷塘月色》。

3.朱自清的写作

朱自清背影详解,朱自清简介

作者善于融情入景即景抒情,《荷塘月色》中,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他要无牵无挂独自享用无边荷塘月色,就是要摆脱“心里颇小宁静”,而追求刹那间安宁的心境的反映。

由这种情绪所决定,荷塘景色全是一派幽静安宁的景象:花是零星的,香是缕缕的,风是微微的,月是淡淡的,从而产生了“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所谓“恰是到了好处”的意境。

追求刹那间安宁,为的是暂时忘却,这里曲折地反映了他对当时现实的小满。

但作者毕竟小是真正超然,一听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一股愁思猛地袭上心头,小禁发出慨叹,“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但他却又释然。

接着他又想起采莲的事,但他却又感到“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想起《西洲曲》勾起了乡思,作者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他“乐得暂时忘记”而又不能“忘记”的万分苦恼的心情。

作者一路写景也一路抒情,流连在无边荷塘月色里的,正是作者感触甚重的脉脉情思。作者缘情写景,以景衬情,不仅使作品具有绘画美,而且富有情趣美意境美。

朱自清爱用叠词,造成他散文的节奏感与韵律美。《荷塘月色》用了26个叠词,如“田田”、“层层”写荷叶的多、密、重叠相连,“曲曲折折’写荷塘的轮廓、形态“淡淡”、“薄薄”写云雾的轻灵、缥缈,‘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写荷塘四面树丛的茂密,“翁翁郁郁”写树色的浓重,这些叠字叠词小仅增强了物态清貌的形象感,而且构成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富于音乐美。

他的学风和人格,杨振声描摹得最恰如其分:“那么诚恳,谦虚,温厚,朴素而并不缺乏风趣。对人对事对文章,他一切处理得那么公允,妥当,恰到好处。他文如其人,风华从朴素出来,幽默从忠厚出来,腴厚从平淡出来。

  1. 朱自清和《背影》
朱自清背影详解,朱自清简介

《背影》是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你站在原地不动, 我去给你买个橘子”当看到朱自清《背影》里着这句话的时候,满满的感动和父子情深。殊不知,这背后却藏着矛盾重重。

这得1915年时说起,朱自清父亲朱鸿钧在徐州做到“烟酒公卖局长”,这是个专管盐、烟、酒的肥差。

当时她在老家已娶了妾,偷摸着徐州又续娶了一房姨太太,干起了“金屋藏娇”的事儿来。后到徐州上任又娶几房妾室,可关键是,朱鸿钧干这事之前,并未知会扬州老家的潘姓姨太太。潘姓姨太太赶到单位,闹得不可开交,还上了《醒徐日报》的头版头条。一时间,满城风雨。

于是父亲被革职了,又不得不找钱遣散各位姨太太,父亲偷偷把朱自清祖母祖上留下的首饰变卖才平息此事。

朱自清祖母知道后,因不堪承受家庭变故,本身就疾病缠身,竟被活活气死了。

朱自清与祖母的关系极好,对于父亲的所作所为气愤不已,再加上奶奶的去世,此时心里可想而知。

朱自清背影详解,朱自清简介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1925年,朱鸿钧给在北大教书的儿子朱自清写了一封家书。在信里,他写到: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特别是那一句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那种父子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他不禁悲从中来,回想着八年前自己离开南京到北京读书,父亲送他去浦口火车站,与其离别的情景,他提笔一鼓作气写下了那篇不朽的佳作《背影》。

最后一句,“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情感之怅惘让人唏嘘。

时间又过去了三年,朱自清以《背影》为题的散文集出版,书被寄到朱自清老家时,拿到书的朱鸿钧迫不及待地戴上老花镜一字一句地读着儿子的文章。

朱自清三弟朱国华在回忆父亲看到《背影》散文集的情景时说:

“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光彩。”

那一刻,这对积怨多年的父子,终于尽释前嫌。

朱自清背影详解,朱自清简介

5

1948年6月18日,吴晗来到朱自清家,带来一份《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这个时候,朱自清因为严重的胃病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但是依然在《宣言》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朱自清在这天的日记上写道:“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

朱自清背影详解,朱自清简介

两个月后的8月12日,朱自清的胃溃疡恶化导致了胃穿孔,朱自清因此病逝,当时他只有50岁。

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妻子断断续续地说:

“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

这竟成了他的遗言。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朱自清背影详解,朱自清简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27076.html

(0)
上一篇 2024年6月25日 上午4:16
下一篇 2024年6月25日 上午8:18

相关推荐

  • 桂花雨读后感800字优秀感人范文

    那几天,这世上独一无二的花香,无形飘散,不仅全村人闻到,还能飘出数里去。闻到的人嗅嗅鼻子:这香好像桂花香。——《桂花雨》,前几天我读了这一本书,里面的一字一句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

    2023年12月8日
  • 戏剧作文1000字(孔明挥泪斩马谡(独幕剧))

    时间 :蜀后主建兴六年 地点 :汉中孔明营帐内 剧中人物:蜀国丞相——孔明;蜀国参军——马谡;蜀国大将——赵云、王平、高翔、魏延以及武士数名。 布景 :营帐正上方是孔明的桌椅,其上…

    2023年12月24日
  • 云边有个小卖部书评(朴素的语言表达最浓烈的情感)

    “外婆说,什么叫故乡,祖祖辈辈埋葬在这里,所以叫故乡。”外婆叫王莺莺。 离开故乡多少年,似乎刘十三已经不记得了。他是怎么一睁眼就又能看见王莺莺的,他也不记得了。他只记得昨天,他似乎…

    2024年8月6日
  • 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自渡者、天渡之)

    每人都拥有属于本人的内心世界,在这终身中,我们不断在不时追随自我,不时完善自我,生活就是那麼一种进程。我们既承受热切的祝愿,又承受凶恶的诅咒。领教了世界是何等凶顽,同时又得知世界也…

    2024年6月2日
  •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450字左右作文

      在观看了影片《金刚川》后,不论是视觉上的冲击还是心理上的震撼都是非常强烈的。这部影片描绘的场景虽然只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冰山一角,但却是同样的悲壮豪迈。它从三个角度反复地刻画着金…

    2024年2月13日
  • 白马飞飞观后感,一部让人哭得稀里哗啦的电影!

    《白马飞飞》根据王星泉小说《白马》改编,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骑兵团戚连长与一匹白马的动人故事。 剧情简介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骑兵团戚连长带领两个战士到新疆尼勒克草原选购…

    2024年3月25日
  •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人生智慧,是“正向解读”)

    这是部浪漫又现实的爱情。爱情没有浪漫就失去其美好的色彩了。但是小说中种种关于门当户对,以及财富对婚姻的考量却充斥其中。 伊丽莎白为自己家人的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万分懊恼,达西也因此…

    2024年4月20日
  • 感动中国2022观后感,让我们看见平凡中的非凡力量

    3月3日,我“紧跟”时代潮流,使用移动客户端——第一次使用手机观看《感动中国》,依旧心潮澎湃、不能自己。 从2003年举办首届“感动中国”2002“十大年度人物”到2022年的“感…

    2024年4月15日
  • 家长开学第一课的心得与体会800字

    通过观看《做好规则教育,护航健康成长》的视频教育,我深刻体会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3-6岁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构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

    2024年1月13日
  • 简爱读后感(要学会爱自己)

    《简爱》讲述了一个名叫简爱的女孩的故事,她没有爹也没有娘,过着贫苦的生活。可她坚信:虽然我不可以选择财富,但我可以选择 人生!她努力的学习工作,努力地生活最终拥有独立的财产和心爱的…

    2024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