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钟读后感(弱国无外交)

今天,我们学习了《最后一分钟》这篇课文。学完这篇课文,我悟出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课文中,作者通过“旗帜、旗杆、微微颤抖的嘴唇”等特写镜头,写出了香港回归大陆前的最后一分钟,具有的历史性意义,同时作者也体会到香港屈辱的历史,是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强加给中国一个个不平等条约造成的。文中作者以紫荆花寄托出对香港回归祖国以后,未来发展美好的祝福。

“弱国无外交”这让我想到在香港会展中心,中英双方为了争夺那“一秒钟”而发生的事情。1997年4月的一天,解放军军乐团接到一项任务,要组成一支三十五人的乐队,参加香港回归仪式,由于建芳担任指挥。他们经过精心的排练,又和参加政权交接仪式的英国皇家乐团进行了几次合练,最终排练成功。但是在时间上却为了争夺“一秒钟”出了问题。英方要将降旗和演奏英国国歌持续至6月30日最后一秒再结束,要求中方推迟一秒钟,即在7月1日0时0分1秒开始升中国国旗和演奏中国国歌,但我们的态度很坚决,必须在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准时奏响中国国歌,“我们已经等了一百多年了,一秒钟都不能再等了”,历史性的时刻逼进了。6月30日23点59分,英国乐队开始演奏英国国歌和降英国国旗,他们这次演奏的非常快只用了30多秒就演奏完了,给我们留出了20多秒的空白时间。在23点59分58秒半的时候,于建芳果断地举起指挥棒,0时0分0秒,指挥棒准时起拍,《义勇军进行曲》通过电视、无线广播,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传到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弱国无外交”,当时我们的国力强大,武器装备精良,科技发达,如果我们当时还是像懦弱无能的清政府那样,我们只能在0时0分1秒奏响国歌。我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钻研科学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让香港屈辱的历史不再重演。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最后一分钟读后感(弱国无外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26475.html

(0)
上一篇 2024年5月23日 上午6:24
下一篇 2024年5月23日 上午7:22

相关推荐

  • 电影《焦裕禄》观后感350字免费阅读

      观看了电影《焦裕禄》,进一步了解了焦裕禄同志的生平和先进事迹,感到很有意义。焦裕禄却总是轻车简从深入一线,他那种“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   当女儿在向…

    2024年2月16日
  • 观后感作文800字左右《长津湖》观后感

    国庆假期,电影《长津湖》在全国热映,我有幸和爸爸妈妈一同观看了电影《长津湖》。电影院的观众席上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有父母带着中小学的孩子来看的,也有儿女们搀扶着上了年纪的老人来看的…

    2024年1月13日
  • 红书读后感400字(荣格先生的工作笔记)

    《红书》作者是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买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有个书评说:一个女生去相亲,问那个男生:你看过《红书》吗?男生说:没看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女生当时就从心里把…

    2023年12月29日
  • 林清玄简介和作品(文化名人林清玄)

    林清玄,1953年出生,中国台湾地区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 1973年开始创作散文。1979年起连续7次获…

    2024年6月23日
  • 中国民间故事读后感

    南山路小学四年级三班丁煜菡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中国民间故事》的书,这本书非常有趣。 书里面有渴望幸福的牛郎织女,有善良美丽的田螺姑娘,有五颜六色的九色鹿,有英勇无畏的花木兰,有…

    2023年11月28日
  • 朝花夕拾读后感500字(无法忘怀的经典)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一篇散文集。老了,累了,遇见的挫折多了,再回味起童年的点点滴滴,想必是多么的珍惜。就像是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旧光,才显得更加娇嫩,到了…

    2024年3月17日
  • 百年孤独读后感(真正读懂了人生)

    《百年孤独》读后感,读这本书的时候,为了保留阅读时的神秘感,我既没有看书的简介,也没有了解作者。起初读来确实晦涩,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已经大致了解了这本书的主题。 内容上有两条明线…

    2024年4月22日
  • 大学读后感范文1000字(学习古人经典智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

    2023年12月14日
  • 少年中国说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你们是初生的太阳,你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早在一百多年以前,有一个人就提出过这样的观点,这个人就是清末的梁启超。 写作背景 《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那年是庚…

    2024年7月1日
  • 感动中国观后感,铭记感动,续写温暖

    世人永远不会忘记你的速度,在你的每次训练中,你总是坚定无比,认真完成每一次冲刺。灯火闪耀霓虹的跑道,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演奏,这预示着代表中国、代表亚洲速度的你,即将上演精彩瞬间。9…

    2024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