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比中发现,在评改中进步

在对比中发现,在评改中进步

临近中考,学生的作文情况如何?最近让学生回望初中生活,分别以“那些人”“那些事”为题作文写作,批改之后,发现两个班的同学在审题方面做得比较好,不再有以前那种把人写成事、把事写成人的情况,选材方面也能做到真实,有些选材比较新颖独特,但是,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文章缺少高度,缺少温度,有的是有意思但没意义,有的是没意思更没意义,不能感动人,感染人。

怎么办呢?如何在极短的关键时刻让学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呢?我挑出一些典型作文,让他们评改,使他们在体悟中发现,在评改中进步。

评讲学生的作文《那些事》,先给学生读了一篇作文,让他们发表意见,评一评。作文及师生的评改如下:

1.那些事

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要走向尽头,快结束了,真的。但那些事,还是令我久久难以忘怀。

那些互助的事,让我感到温暖。前段时间初二的同学号召全校师生为一位身患重病的同学捐款。短短两天之内,大家的爱心就汇聚到了一起。金钱的数额或许不大,但却能够给人以温暖。又或是球场上,一位同学突破后重重地摔倒在地上,旁边的同学总会伸出手将他扶起来,并关切的问上一句:“没事吧,要不要带你去医务室看一下?”一点一滴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这一件件互助的事当中,浸透着无限温暖。

那些团结的事,令我为之震撼。初一年级的拔河比赛,班里身体强壮的同学上去拔河,其它同学则充当了“啦啦队”。决赛那场,对手是一队“大力士”,眼看红布条向对手那里一寸一寸地移动,我们几个拔河的队员急的满头大汗却又无计可施。无论我们用多大的力都无法改变那根红布条的运动方向。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得台下大喊:“六班加油!六班加油!”这犹如给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最终我们凭借团结的力量一鼓作气拿下了比赛。直至今日,每当想起当时的情形,一股震撼还不由得冲上心头。

那些有趣的事,让我回味无穷最喜欢老师上课时带来的笑料。一日物理老师上课,实验正做到关键处,器材却不给力地突然坏了。老师不慌不忙地拿起器材,以平时教训我们的口吻说:“啊,这个,真是中国特色!”全班立刻笑喷。又一次,数学老师在课上讲得兴起,便把手当作惊堂木重重一拍:“当我开始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你爸还不认识你妈呢,更不要说你在哪儿了!”话音刚落,全班的笑神经瞬间崩溃。

那些事的色彩在记忆中永远不会黯淡,是因为它们正是三年初中生活一个个鲜活的片段。

师生评改意见

这篇文章整体构架比较“稳重”,形式比较匀称,语言也经过打磨,比较齐整,但给人的感觉是缺少灵动和活泼之气,像个大人写的稳稳当当的四平八稳的文章。

文中二到四段画线句让这篇文章一览无余、索然无味;而且这样的第三件事没有什么内在的关联,属于那种“脚踩西瓜皮,想到哪滑到哪”的写法,你还可以写“那些奋斗的事,让我为之振奋”、“那些失败的事,让我感到难过”等等,可以依次写十个、二十个。这样的选材缺少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文中缺少一种统整,所以缺少吸引人的力量。

文中第三节,不是“那些”事,只有一件事,写拔河比赛的事,最好能再写一件才是“那些”;第四节的两件趣事,“趣”品不高不雅,没有多大意思,甚至有点低级,影响文章立意。

 

2.那些事

李雨倩

鸟儿停在衣架上。它站在阳台外长长的铁管上,跳着从这里到那里,它啾啾叫了两声,残雨叮得一声落到金属管子上,清脆迷人。它跳到了一旁,抖抖羽毛,忽然飞到我的窗边来。我注视着小小的它,握着笔,担心站起来也许会吓到它。我就这么看着。目光搅乱了午后的寂静。

树叶在沙沙响。我原是去找一面镜子,忽然听见了楼外树叶森森的声音,漆黑一片,寒意凛然。“凭君洗净松风耳,无限人间郑卫音。”原来,金秋不只是金黄的田野,也是这泛着金属光泽的冷冷秋声,凄切肃穆。我赤着脚站在地板上,一时怔忡。

月亮在我眼前。没有云,什么叫皎洁,什么叫月光如洗,我明白了。为什么月出惊山鸟,为什么深拜楼中月,我也明白了。七月流火所说“大火”星宿在月光下闪着红色的隐约光芒。我凝神望着月亮,发现真的有那么一块黑影,是月宫广寒。

腊梅正在开放。它们被插在清水中,明亮的黄色花瓣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透明、漂亮又 生机。每一朵都张开了,星点繁密得像正午林间流泻出的光斑。冬日午后是温暖的,我捧着一本书坐在阳台,嗅到了一缕花香。

烛火在轻轻摇晃。忽然很静,光焰在气流中跳动着,像梦中一样,我的第十五个生日,在这样神秘的气氛中到来。有机物以它的第四种形态在我眼前伸展,扰动了分子的旋转规律。我在温暖中闭上眼睛,带着极浅的流动的欢愉,许下一个新的心愿。

我喜欢这些事情,心情将暮未暮,世界在我眼前展开。我看到的是一个新鲜的、不常见到的时刻。意想不到的奇迹忽然出现,昨日的记忆和隐约的未来,像叶子在静夜中闪光。

亲切的,我与世界面对面。

师生评改:

本文描写了“鸟儿停在衣架上”、“树叶在沙沙响”、“月亮在我眼前”、“腊梅正在开放”、“烛火在轻轻摇晃”五个片段,角度独特,手法细腻,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读这篇文章,我们会想到《你一定会听见的》这篇文章,好多时候,听不仅要用耳朵还要用心,看不仅要用眼睛也要用心。

本文结尾比较含蓄而巧妙,“世界在我眼前展开”一句给我们留下回味的余地;“昨日的记忆和隐约的未来,像叶子在静夜中闪光”一句意味深长,这样的点题含蓄而有味,值得我们学习。

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很有感染力,让我们的心也沉静。

 

通过两篇作文的对比评改,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认识:如何选材,如何架构,如何开头,如何扣题,如何点题……对这些问题一定会有新的理解。


此处改为“结束了”更好,后面的“快结束了,真的”也最好去掉,否则感情色彩不当。

这样的开头比较简洁,吸引读者往下读。

是一件事,不是那些事。

说“回味无穷”实在有些夸张。

这个词来得没道理,前文没有提到“色彩”,所写事情与色彩无关。

应改为“叮”的

小小”中隐含着怜爱。

引用诗句,增加文采。这首诗名叫《听琴》,原诗如下:“闲客请宵抚玉琴,露凉新月在高林。凭君洗净松风耳,无限人间郑卫音。”

作者是明朝宰相严嵩,虽说他身后之名太糟糕,但此人的诗却值得一读。想来或许是当时他所听的那首琴曲太过高妙,才使他暂时摆脱自己那颗属于俗世尘埃的心,才写出了如此名句吧。

想象比较丰富。

用心才会发现。

用词富有动感。

用心与世界面对面。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在对比中发现,在评改中进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1934.html

(0)
上一篇 2024年4月28日 下午2:54
下一篇 2024年4月28日 下午4:12

相关推荐

  • 什么是事实材料

    事实材料是指在文章或公文中选用的,能够被证明为真实的信息资料,通常包括具体事例和数据。以下是对事实材料的具体介绍: 基本定义:事实材料是文章中所选用的客观事实,一般指具体事例和数据…

    2024年10月13日
  • 中考作文审题指导_中考写作指导

    一、作文当从审题入手。同学们的作文"不能切题"、"内容淡薄",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在读题时没有唤醒生活,没有接通生活,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胡乱地堆…

    2024年1月23日
  • 看图画,写一写放风筝300字三年级怎么写?

    看图写话是小学作文的一种体裁,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小朋友们经常会遇到看图写话。一、二年级的看图写话,只是写简单的内容,简单的写几句话,现在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看图写话要写成一篇完整…

    2023年10月17日
  • 中学生演讲稿的写作技法二:情感的渲染性

    好的演讲善于创设一种和谐的演讲气氛,沟通与听众的情感。如一位学生的毕业典礼的告别讲演词的开头这样写道:再见了,我的校园;再见了,我的老师。几度回首,还是魂牵情绕;不停挥手,还是抹不…

    2023年12月23日
  • 记叙文中怎么描写过渡和照应

    一篇文章,就好比是一架机器,每一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不仅要相互照应,而且大零件还需要那些小零件连接而成,才能建造成一台完整的机器。同样,文章也需要各个…

    2024年3月21日
  • 怎样正确运用论据写好论文_议论文写作指导

    学生刚开始写议论文,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漫无目的堆砌论据。乍一看似乎论据充分,雄辩有力,但细究起来会发现许多问题:材料混乱,缺乏条理性;观点肤浅,缺乏深刻性;目标盲目,缺乏针对性;品…

    2025年1月3日
  • 2017中考作文写作技巧:略叙法

    2017中考作文写作技巧:略叙法 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

    2024年6月7日
  • 怎样写记事作文_记叙文的写法指导

    记事作文以叙事为主,表现发生在活动场地、竞赛等事情的某种意义,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和看法。 写谁(作文对象):发生在活动场地、竞赛等事情。写什么(作文目的):反映作者对这些事情…

    2024年10月15日
  • 常见的议论文结构形式:总分式

    常见的议论文结构形式:总分式 总分式: 这种结构包括“总——分”“分——总”和&ld…

    2024年10月22日
  • 怎样按事物的发展顺序写作文_小学作文指导

    说话写文章都要有次序,如果颠三倒四.别人就听不清楚,看不明白。凡是叙述事情的文章,或者以事情写人的文章,都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因为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从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

    2024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