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文章内容的技巧

一、概念阐释

丰富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材料丰富;二是形象丰满;三是意境深远。

第一个方面主要是指文章的内容要具体、充实。第二个方面是就写人叙事类文章而言,它需要同学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几种描写方法,写环境,绘声绘色,让人如临其境;写人物,个性鲜明,让人物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面前。第三个方面一般是就写景抒情类文章而言。“意境”,就是指文章中那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要创造深远的意境,就需要同学们有写景状物的本领,做到寓情于景,寓理于形。由此可见,这三个方面主要是对作文中描写的较高要求。

二、技法例谈

要使文章丰富都有哪些常见的技法呢?

(一)具体叙述,力避空泛

什么是具体叙述呢?试举一例:

星期天出去,碰到楼下邻居,刚想上前打个招呼,人家却投来好奇的眼光,哪儿来的陌生人?回家想了半天,豁然开朗,平日早出晚归,总是见不着面,星期天虽然有时间,但却如大小姐般躲在屋里只顾看书,很少出门。想到这里,心里不免有些酸。……(选自2000年高考作文《高中生活》)

这就是一段具体叙述,它具体地叙述星期天出门邻居居然不认识的经过和原因,写出高中生活的紧张忙碌与辛酸,事情叙述写得具体而真实,所以生动感人。如果换了概括叙述,如“高中生活紧张而忙碌,每天早出晚归,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星期天出门,邻居都不认识我了。”表达效果就大为逊色了。因此要把文章写得丰富些,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具体叙述。

(二)掌握节奏,快慢得宜

丰富不等于冗长、繁多。重要的地方要着力叙述,话就要多,那么叙述的速度就极为缓慢了。不重要的地方,需要简述的地方,话就少了,叙述的速度就加快了,甚至几年的事可以几笔就写完。我们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就是这个意思。文章大家苏轼曾形容自己写文章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得不止”,因此他的文章自然流畅,生动丰富。

看苏轼的文章,《石钟山记》写探访缘由(送长子迈赴德兴尉,舟行适临汝,不写沿途风光),询问寺僧(不写对话与僧院规模布局)略作交待,极其俭省。而写月夜探访石钟山的见闻,则浓墨重彩,多方渲染,绘形绘声,为下文的议论作了充分铺垫。

(三)即事抒情,寓情于叙

即事抒情,寓情于叙,就是通过叙述抒情。用叙述作为抒情的工具时,与一般的叙述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叙述,要用作者心理上的感受与变动作灵魂,要在客观的叙述上加上主观的感情色彩。这种叙述往往只给人以粗略的印象,浓郁的感情,用简约平淡的文笔表现出来,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写母亲,作者借老妪之口来回忆:“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这极为寻常的一件事,却灌注着母亲关心子女的一片慈爱,同时也融入了怀念亡母的眷眷深情。因而“语未毕”,即产生“余泣,妪亦泣”,读者的眼睛也为之潮湿的强烈效果。写祖母,作者借一象笏来忆写:“顷之,(祖母)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象笏是一极普通的物件,但它却能唤起作者特别亲切的回忆,因为这象笏,寄寓着老祖母对孙儿的殷切期望。所以作者“瞻顾遗迹,如在昨日”,就会激起巨大的感情波涛,“令人长号不自禁”了。文章之所以写得如此悱恻动人,就在于作者能将浓郁的情怀,融于清淡朴素的叙述之中。

(四)即景抒情,寓情于景

这种写法移情入景,借景抒情,看似写景,实则抒情。作者将主观情感融化到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使描写对象渗透了浓郁的主观情调,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它能使文章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例如黄河浪在《故乡的榕树》里写夏夜: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了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

作者写月华、流水、夜风,并融入富有诗意的想象,把故乡的夏夜写得那样宁静、美丽而又温馨,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寄托着美好的情怀,令人神往、陶醉。

(五)描绘特征,写意传神

对人物作外貌描写,最忌千人一面。要通过外貌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写外貌,不在于全面周详,而在于抓住特点。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外貌,抓住特征,着墨无多,人物形象便活在了读者的心中。如“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王熙凤,“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的林黛玉;还有“豆腐西施”那瘦脚伶仃的圆规似的双腿,“孔乙己”那总舍不得脱下的长布衫,以及“三仙姑”那“驴粪蛋子上下了一层白霜”的脸……这些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总是让人历久不忘。

(六)抓住特点,描述动作

描述动作是人物描写最有力的手段,因为这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如果没有“大闹天宫”,没有“景阳冈打虎”,没有“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描写,孙悟空、武松、鲁智深的形象恐怕要大为逊色的。描述动作,要特别注意动词的选择。同样是跟拿钱有关的动作,《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从外套里抓出一大把铜元”,孔乙己买酒是“排出九文大钱”,华老栓在慌忙中是“摸出洋钱”,而那“黑的人”是“一手抓过洋钱”,守财奴葛朗台为了讨好太太和女儿,是拿了一把金路易“摔在床上”,随后又“把钱拈着玩”。这每一个动作都是个性化的。作者不仅注意到人物“做什么”,还特别注意到人物“怎样做”,这样,通过描述动作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灵,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

(七)深入内心,揭示心理

这是对人物在一定情境中心理活动的直接描写。人物的言行,包括人物的穿着打扮,无不受思想的支配,所以写言行实际上也是间接揭示了人物的心理。例如《阿Q正传》中描写阿Q畅想革命,用的就是直接心理描写。这一段心理描写,用“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引起,把阿Q对革命的理解、他的追求和愿望,生动逼真地描绘出来了。他想象中的革命党是“白盔白甲”,武器是古今杂陈。他的目标,第一是报仇,但又分不清敌我;第二是发财,要把东西搬到他寄居的土谷祠;第三是娶妻,但竟没有一个女人完全中意。这就是一个因被压迫被凌辱而要求“革命”但又完全不知道“革命”为何物的落后农民的内心世界。

以上是一些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的方法,在具体的写作中,如果能做到有机结合,活学活用,对作文得到考官的赏识是很有帮助的。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丰富文章内容的技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173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3月25日 上午5:47
下一篇 2024年3月25日 上午7:03

相关推荐

  • 小学生写作指导:小学作文段落之间该怎样过渡

    初学作文时,有的同学虽然学会了分段.但读起来总感到段与段之间前后脱节,“分段”变成了“分家”,使一篇作文变得前后不连贯,气不通,意不…

    2023年11月16日
  • 小学生怎么掌握修辞的手法

    修辞,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根据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去选择最恰当的语言手段。掌握修辞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把话或文章说得或写得清楚明白,生动有力。 修辞的方法有近20种,小学阶段一般仅要求掌…

    2023年10月25日
  • 如何让学渣逆袭成学霸?老师很关键

    当同学们丫丫学语背着书包走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刻起,大家都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同一个老师授课,拿着同一本教材,甚至坐在同一条凳上。学着学着,通过一两次考试,老师就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学习…

    2023年11月16日
  • 什么是放射元素

    放射元素是具有放射性的元素,能够自发地从不稳定的原子核内部放出粒子或射线,同时释放出能量,最终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以下是对它的详细介绍: 基本定义与性质: 放射元素,也称…

    2024年10月14日
  • 高中写人作文写作方法指导:写其他人

    高中写人作文写作方法指导:写其他人 一、写其它人的作文类型 1.写一件事,来表现他们的高尚品质和精神; 2.写他们给自己的教育和启示。 二、写其它人的参考题目 1.《一个闲不住的人…

    2024年4月17日
  • 作文如何写出心意

    作文切忌落俗套,切忌写得一般化。 一般化的作文表现在选材雷同,叙述平平,读了之后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叫人不喜欢看或者缺乏看下去的耐心。 北方有句俗话:别人嚼过的馍不香。意思是要创…

    2024年3月23日
  • 什么叫内涵

    内涵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nèi hán,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即概念的内容。以下是对内涵的具体介绍: 基本定义: 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

    2024年10月11日
  • 感动的作文开头,怎么写感人文章开头和结尾

       1.感动是大海中突然涌起的一层海浪,那种澎湃让人的心灵是一种震撼!感动是还是一片悄然落下的树叶,只有平凡中的不平凡才更容易让人感动!感动是雨后晴好的天气,因为感动的时候人总会…

    2023年10月24日
  •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作文修改的方法和技巧分享

    教过多年语文,也看过无数学生的作文,发现学生在写作文时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写完就交,几乎不修改。 其实,文章不厌百遍改!只有学会了修改文章,才能让自己的作文越写越好,写作能力才…

    2023年10月18日
  • 四种常见的议论文结构形式

    四种常见的议论文结构形式 A.并列式。在论证中,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这种并列可以是在中心论点统帅之下的几个分论点的并列,也可以是论证过程中的几个论…

    2024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