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初中作文的离题(跑题)现象_初中作文写作指导

作文,是语文科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最需要灵活掌握、正确发挥的内容。在初中阶段,同学们在写作中很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作文离题,这也会成为通篇文章的最大硬伤,那么如何避免离题跑题?

作文离题的类型

一、审题立意不明,匆匆下笔,对作文要求理解不够深刻

有的学生只看一眼作文题目,不看具体要求就开始写作文,审题立意不明,匆匆下笔,结果因不符合要求而跑题。

比如:半命题作文题目为:我的XXX,要求以写人为主,但很多学生没有看清要求,写的是有关动物的作文,那么文章无论写多好都没用。

再比如:有篇作文要求写一个传统节日,传统节日即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也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可有的同学却写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植树节。不是这些同学没有审题,而是因为他们审题不够细致从而导致作文跑题。

建议与对策:

审清文体。就是要明白写作文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是日记,还是书信;是实用文,还是想像文……

写人,是写一个人,还是写两个人或是写一群人;叙事,是叙述一件事,还是叙两件或叙几件事,审题时都要弄清楚。文体如果弄不清楚,作文就会跑题,也就必然导致全文失败。

二、题目与文章主题不符,没审清什么是重点

例如,有一篇命题作文,它的题目是“我和好朋友”,在作文中我们应该强调的就是我们之间的故事,强调的是我们之间曾经发生什么,我们的关系如何等等。

但如果文章着重强调我的好朋友他是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故事等等,这样就不符合文章标题了,导致整篇文章立意不明。

建议与对策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在拿到作文题目的时候要先审清题意(包括审清文章标题和审清作文的提示语),先弄清题目让我们写什么,再进行下一步。

关于审清重点,也就是“题眼”,是命题中关系到主题的关键词语,它是题目的核心,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作文的重点。

同是叙述一件事,《一件难忘的事》和《一件童年趣事》这两个文题的写作重点是不同的:

《一件难忘的事》的写作重点是突出这件事的“难忘”所在,或高兴、或悲伤、或悔恨、或激动,要把难忘之处描绘出来,能激起读者同悲同喜的情感,就抓住了主题;

而《一件童年趣事》的写作重点,则是所叙的趣事必须发生在童年,要把趣之所在描绘出来,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符合主题。

因此说,找准了文题所要写的重点,也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选材也就有了范围,组织材料也就有了目标。

三、文中的议论、抒情句与所叙述的事件不符

这是很多同学在写作中会犯的错误。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同学们会有意识地加入抒情和议论,但是这些抒情和议论与所叙述的事件传递出的中心思想并不相符。使文章显得首尾不搭,主题跑偏。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同学们为了叙事而叙事。可能是由于同学们手头素材较少,想不出符合文章主题的事件,也有可能是同学们刻意抒情、议论而没有考虑文章的主题统一。

建议与对策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同学们就需要在开始动笔写作文之前列提纲。先明确作文的主题是什么,然后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素材和事件。只有这两点确定了,再进行议论和抒情,才能让整篇文章的主题统一明确。

四、叙事篇幅过大,没有点明主题的句子

这也是很多写作程度比较好的同学常犯的错误,非常遗憾。同学们可能用了很长的篇幅去叙事,进行细节描写、人物描写等等,让叙事非常生动细致,但遗憾的是,叙事部分没有突出表现文章的主题,导致整篇文章主题不明确、不突出。

建议与对策:

建议大家在叙事过程中有意识地扣题、点题。一方面提醒自己不要跑题,另一方面在叙事过程中不断扣题,能够突出文章的主题,使文章主题鲜明。如何在叙事中扣题呢?我们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办法,在叙事中夹杂议论和抒情,这样就能很好地体现文章中心。

五、详略不得当,不能体现作文主题

同学们在写作中有时候会写跑题了,却不自知,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同学们叙事详略不当。比如在让同学们写读后感的时候,600字的作文,很多同学用了300字去介绍这本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是怎么来的等等。这就几乎注定了同学们的作文一定会跑题,因为首先在篇幅上设置的就不合理。

建议与对策:

这里也是建议大家先写作文提纲,确定好文章的每个部分大约要占多少字,先对篇幅有个整体的把控,至少整篇文章看起来是能很好地体现主题的。

六、积累的素材少,写作文时头脑不够灵活

在写作文时写着写着就没内容可写了,就乱凑字数,这很明显是作文素材积累不够。也有的学生不会写作文,提起笔来就觉得没什么可写的,往往是老师教过的作文他就背下来,老师没教的作文就不会写。

建议与对策:

这样的同学除了多读书多积累词汇,平时多观察以外,还要灵活运用以往写过的作文。

写作建议与对策

1。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有一类题目范围比较广,可写的内容比较多,各有侧重点,同学们既要认真推敲题意,又要打开思路,展开联想,把文章写活。

比如《校园的早晨》,可以描写早晨校园里师生锻炼身体的火热场面,也可以写同学们刻苦学习的动人情景,还可以摄取若干小镜头、小片断,表现同学们新的道德风尚,或者是热情歌颂园丁为培育新苗不辞辛苦……

总之,审题的时候,既要准确地理解题意,紧扣题目来写,又不要把思路限制得很死,避免千篇一律。

2。在审清题目之后,写作文之前最好列一个提纲,不必太详细只要有大体思路即可。

有了思路之后,再将自己所能想到的跟主题有关的例子、名言之类的东西列一下,最后开始写就一般就没问题了。

所以,在写文章之前一定要审好题,认真分析写作要求,按要求去写作文,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字、词、句、段、篇,不要生搬硬套。这样在写作中就能“随心所欲不逾矩,下笔千言不走题。”

为了提高审题能力,同学们平时可以进行这样一些训练:

在课内外阅读中留心各种文章是怎样定题目的,细心领会题目与文章中心和内容的联系;

在写各种文体的作文时,注意练习怎样给文章起个醒目而又恰当的题目。

经过不断努力,就能逐步掌握审题方法,增强审题能力。

3。家长在生活中要注意多启发孩子,从小事做起,问问他对一些事物的感想,这样对孩子的思维、答题、写作都有好处。读童话故事、历史故事和名著时,也都要问问他读懂了什么道理。

比如今年重新火起来的《西游记》,孩子们看得很多,家长别忘了问问他看完的感受,最欣赏谁,每个人的优缺点,为什么最后能取到真经什么的,这些都是抓中心的训练。慢慢的,他思想有深度了,作文自然有深度了,中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如何解决初中作文的离题(跑题)现象_初中作文写作指导,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1370.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月24日 下午4:51
下一篇 2024年1月24日 下午5:54

相关推荐

  • 怎样把作文写得生动形象?

    作文评语常常会有:语言枯燥,不够生动 生动指的是文章的句子充满了活力和个性,并且富有动感。 比如我们写景物的时候,要用文字将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表现出来,读文字景物立即能够出现在脑…

    2023年11月15日
  • 高考作文指导附范文_写景散文的四大写作技巧

    高考作文指导附范文_写景散文的四大写作技巧 在写景散文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构筑一篇优秀的散文。情景交融是写景散文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清代学者王夫之说…

    2024年7月15日
  • 让作文材料新起来_高考写作指导

    俗语有云“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要使作文的选材真正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确实比较困难,因人与人的生活状态,情感结构大致一致,实…

    2024年7月28日
  • 写作文自然段怎么分?作文老师告诉你窍门

    同学们,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们知道在阅读文章时,为了深入了解全文的结构,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内容和写作顺序,我们常常是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细读,这是十分必要的。有时还要对其中一些内…

    2023年11月10日
  •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议论文怎么写

    升入高中议论文的写作必不可少,许多同学感到无从下手,那么我们应怎样写议论文呢? 首先明确,学习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其次要了解论点的确立与表…

    2024年11月20日
  • 议论文论据类型_作文指导

    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类。 论证某一论点的真,叫做立论文;论证某一论点的假,叫做驳论文。、议论文的主要特点 1、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即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阐明…

    2024年10月17日
  • 2018年中考作文指导: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 关于记叙文: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记述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并没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多样的文体。古代的记、…

    2024年8月19日
  •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作为高考作文的题型样式,倘若不是事先已有接触、曾经操练的话,材料作文是最能考量考生的真实水准的。因为在考你写作能力之前,首先考你的阅读能力,即对材料的理解、把握能力。较之那种类似话…

    2024年8月6日
  • 中考记叙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_中考记叙文作文指导

    对于即将中考的学生来说,记叙文写作已有了一定基础,但在写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

    2024年5月3日
  • 学会挖掘生活素材_初中语文作文指导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爱因斯坦更曾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

    2024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