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作文指导

这是一种传统的命题方式

前些年曾有人说命题作文出现了危机,但从近几年中、高考情况来看,命题作文又显露了生机。特别是中考,命题作文是比较常见的。这是因为与给材料、自拟题目相比,它可以考查学生审题和选材的能力,这是它突出的优点。在想像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其考查功能也不逊于给材料、自拟题目。它唯一的缺点是容易被人猜中。命题人既想用命题的形式又要尽量不被人猜中,就要在一些题目上有所变化。如写惯了《我的班集体》或《我爱班集体》,就变化为《我和我的班集体》;写惯了《课间》,来一篇《课后》;写惯了《挫折》《失败》之类的题目,换一个《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可能就不那么顺手了。

特别要注意:全命题的特点在于一个“全”字。以《我经历的一次小波折》这个题目为例,中心语是“波折”,前面加了三个定语:是“小”波折而不是大波折,是“一次”而不是多次,是“我经历”的而不是别人经历的,也不是“我听说”的。用层层限制增加审题的难度,也可以和某些类似的题目区别开来。

也有一种命题作文不仅是全命题,而且带提示,目的是启迪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选材,如‘94武汉题《生活给予我的思考》和’94南京题《掌声》都有这样的提示,它们在选材上为考生划定了范围,有的还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全命题作文的一种新形式,它降低了考试难度,代表了全命题作文的一种新趋势。

b.半命题。

如《我多想……》、《我理解了___》,省略号部分和横线上让考生自己填上恰当的词语;还有一种半命题提供备选词语,如,94年贵阳题《记一堂___的课》,备选词语有“生动、难忘、印象深刻、喜欢、有趣、有教育意义”等。这两种方式实际都是帮助考生确立中心和选材,自由度较大,范围较广,使考生能够随心所欲地抒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和情,因为中心和材料是自己选取的,写起来不容易“跑题”。

c.给材料。

一种是给材料写议论文;一种是给材料写记叙文——有的是续写,有的是改写,有的既不是续写,也不是改写,而是让考生根据材料发挥想像,写一篇记叙文;还有一种是给材料写说明文。给材料作文的材料不同于全命题或半命题作文的“提示”,提示仅是一种启发,并不提供故事情节或某些具体情况,记叙或议论都只能以它为引子而不能以它为依据;给材料则不同,或给出故事情节,或给出具体情况(事实、数字、言论等),它不是记叙或议论的引子,而是记叙或议论的依据——依据它,或展开想像与拓宽意境而记叙,或纵横发挥与联系实际而议论。

d.给材料+命题+提示。

如‘94安徽省的材料作文就是这样的:先给了一个关于美国科学家在太空中发射“太阳帆”,使黑夜变为白昼以及本世纪末太空中将出现50面“太阳帆”的材料,要求根据材料进行设想,假如本世纪末你居住的地方有一面“太阳帆”,你和周围的人将如何度过那美好而神奇的夜晚。题目是《神奇的夜晚》。还“提示”道:可以写传统节日的夜晚,可以写周末的夜晚,可以写宁静山村的夜晚……你也许在天文台上,在实验室里,在大学校园里,在商贸大厦里,在乡村小道上……这样将材料、命题和提示结合起来,考生发挥想像时既有材料做依据,又有“提示”做引子,还有题目作为记叙的范围,如能充分注意这几点,作起文来就不容易离谱。它既有限制,又有自由,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命题作文与给材料作文相结合的产物。

(二)作文三要素

a.内容。

包括立意、选材、中心等。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的。立意决定选材,选材要服从中心的需要;立意需要选材来支撑它,中心需要选材来突出它。没有选材,立意和中心就都是空的。立意是关键,选材是保证,中心是把握。

“意”就是思想,就是观点:“材料”就是事迹或事例,也包括道理:“中心”就是题目所限定的范围。例如《记一次升旗活动》(‘94沈阳题),表达爱国的思想感情是立意,同学们在升旗活动中严肃认真的表现,以及国旗下充满爱国精神的讲话是选材,中心是“升旗”,不能丢开“升”字而写国旗,否则就脱离中心了。又如《谈挫折》(’94西安题),挫折可以使人“吃一堑,长一智”,少犯错误,这是立意,列举自己的或周围的人从挫折中奋起的事例以及古今中外名人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及言论为选材,这些材料都必须是从不同侧面所选来的“挫折”。列举事例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谈”即辩证的分析来阐述“吃一堑,长一智”这个观点。如果所选事迹或事例不是挫折,或虽列举一些受挫折的事迹、事例而不“谈”,都是脱离中心的表现,也都是不切题的表现。前者将导致“驴唇不对马嘴”,后者将使文章写成记叙文而不是议论文。

立意应力求深刻,至少要做到正确;材料应力求充实,至少要做到具体,中心应力求突出,至少要做到明确或基本明确,要切题或基本切题,这就是对内容的基本要求。

b.结构。

对结构的基本要求是:严谨,完整,有条理,分段恰当,层次清楚,详略得当。

结构严谨的具体要求是:前有交代,后有照应;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前后一贯,首尾一致。

完整,就是有头有尾,首尾呼应,没有残缺的句或段。

有条理,就是句与句、段与段的先后顺序安排得当。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符合逻辑。紧紧围绕中心事件或中心话题,不旁逸斜出,也不东拉西扯。

分段恰当,标准一般是看一段之内有几个中心:如果有一个中心,则分段恰当;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中心,则分段不恰当。有的也可以几个小自然段合起来表达一个中心。

层次,既指段与段之间的层次,也指一段之内句组与句组之间的层次。层次清楚与否要看各段中心和段内各句组中心是否明确,以及它们的顺序是否合理。

材料处理上详略不得当,将影响结构的匀称。

c.语言。

对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清楚,通顺。清楚,就是明白,不含胡,不模棱两可,不luō@①唆,不自相矛盾。通顺,就是句子结构完整,句子成分搭配得当,句与句之间意思连贯,顺畅。

清楚,通顺,是对语言在表达内容上的要求。

除了这个基本要求,还应当讲求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不矫情,不雕词琢句,不用华丽的词藻包装空洞的内容;不写空话、假话、套话,只写真话——发自内心,不假雕饰的话。

生动形象也是一种语言风格,它和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并不矛盾。在一篇文章之内,它们完全可以相得益彰。朴实无华犹如去掉一个人涂在脸上的胭脂粉,生动形象犹如给一个人画像,突出他外貌或气质上的某种特征。只有去掉涂在脸上的胭脂粉,再现其本来面目,才能更好地突出其特征。生动形象需要使用多种修辞方法,使用得好,能使语言锦上添花。尤其要注意使用新鲜、生动的比喻;善用比喻,是一个人有才华的表现。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初三中考作文指导,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1328.html

(0)
上一篇 2024年1月17日 上午11:46
下一篇 2024年1月17日 下午12:52

相关推荐

  • 高中议论文写作方法:托物寓理说理形象

    托物寓意,是散文和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作者把抽象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哲理巧妙地寄托在具体的物象之中,达到凝练含蓄、情感蕴藉的文学效果。从教材中我们不时可以阅读到这样的文章。《白杨礼…

    2024年4月1日
  • 小学生作文写作技巧:吸引眼球的景色描写

    小学生作文写作技巧:吸引眼球的景色描写 在小学生的写景文章中常常看不到“景”,文中写的尽是去游玩的路上发生的事,或是吃了什么、玩了什么游戏、说了什么话语。即…

    2023年11月19日
  • 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学习心得体会写作技巧

    杨柳依依,南燕来归。尽管疫情阻挡,但雨露滋润、抽枝拔节的生长迸发出不可遏止的力量,这力量督促我们梳理过往,唤起勇气,再上征途。 今天晚上给大家分享下心得体会的写作方法。 可能有的同…

    2023年10月25日
  • 考场高分作文怎么写:优美的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外衣。一篇文章如果语言运用得好,内容也许就会妙笔生花: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叙述事件生动活泼,写景状物绘声绘色。” 例如,有位考生这样写不同的人生…

    2024年6月30日
  • 小学生如何写好看图作文

    “看图口述作文”就是通过观察画面,进行口头看图作文的方法,也可以叫做看图说话。“看图口述作文”练习方便,是写好“看图作文…

    2023年11月15日
  • 什么是代表性

    代表性是指样本或个体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反映或代表整体特征和属性的概念。以下是对代表性的具体介绍: 基本定义:代表性是抽样的基本要求,涉及到样本与母体之间的相似程度。一个具有高度代表性…

    2024年10月13日
  • 演讲稿与作文以及讲话稿的区别_初中生作文指导

    演讲稿与作文以及讲话稿的区别_初中生作文指导 演讲稿也叫演说辞,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

    2023年12月30日
  • 看图作文答题技巧

    看图作文答题技巧 看图作文的“图”,主要有图表、画图和漫画三种,出现在中考作文题中的,主要是漫画。 做中考看图作文,具体的操作程序是读题、析图、立意、拟题、…

    2023年12月1日
  • 怎样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_小学生写作指导

    一、拓宽训练时空,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从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时空,为学生…

    2023年11月14日
  • 感动的作文开头,怎么写感人文章开头和结尾

       1.感动是大海中突然涌起的一层海浪,那种澎湃让人的心灵是一种震撼!感动是还是一片悄然落下的树叶,只有平凡中的不平凡才更容易让人感动!感动是雨后晴好的天气,因为感动的时候人总会…

    2023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