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没有教给您的最难一课

    “老师,您可以帮我写推荐信吗?这是我过去7个学期的成绩单。”最近,一位大四女学生来看我,希望我能为她撰写申请研究所的推荐信。

< type"text/java">c5();
< type"text/java">c6();

  

  

  “老师,您可以帮俺写推荐信吗?这是俺过去7个学期的成绩单。”最近,一位大四女学生来看俺,希望俺能为她撰写申请研究所的推荐信。

  看了她的成绩,俺吓一跳,从大一到大四,每学期她都是“书卷奖”得主!在卧虎藏龙、会念书的学生比比皆是的台大校园,这并不容易,可见她多么用功!

  但俺一开口,却泼了她一头冷水。“同学,您能不能不要继续拿第一名?”“为什么?追求好成绩有什么不对吗?要申请到国外的好学校念硕士、博士,难道不应该有好成绩吗?”面对她不解的神情,俺请她在研究室坐下来:“让俺花一点时间,说个故事给您听,好吗?”

  说实话,在台大教学18年,俺最担心的学生,不是成绩吊车尾的,反而是每一科都拿第一名的传统好学生……

  这个故事,就从多年前一个很认真、也常拿“书卷奖”的台大学生说起。

  曾经有一个高中念建中、大学读台大,在别人眼中考起试来一帆风顺的台湾年轻人,在长期不懈地努力下,终于如愿以偿来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当时,在他心中,“成功”的人生像是一条有轨迹可循的直线,以漂亮的成绩从麻省理工毕业,等于拿到“成功”的第一块敲门砖。

  他告诉自己:“俺到美国是来读书的,不是来玩的,好好拼功课吧!”这个台湾学子,从小念理工科,爱运动、爱念书,但对于美国的流行文化及同学间多彩多姿的社交生活,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手足无措。于是他一心向学,果然,念硕士的两年与博士第一年,每一个科目都拿下了漂亮的A!

  在麻省理工,A就是最高的分数了,科科都拿A,真是不容易得的好成绩。

  他内心不免有小小骄傲,颇以自己为荣,也一直以为,自己的指导教授一定也为他高兴,毕竟置身于一群天才学生中,他的好成绩堪称“第一名”呢。

  成绩全A的他,终于碰到大铁板了。有一门陌生却又必修的重要课程,他上了几个月后,心中有数,成绩大概不会太理想,虽然及格绝对没问题,但A恐怕拿不到了。这个“好学生”干脆壮士断腕,期末考前,毅然退选这门课,避免成绩单上出现B的“恐怖”危机。

  很多美国同学不理解,老师更觉得奇怪,学分费交了,也认真上了几个月,为什么他要退选?只为了避免成绩单不好看?这个理由对美国人来说,太不可思议了!来年,他再度挑战这门必修课,一路稳扎稳打,加倍用心,但期末成绩出炉后,他竟拿到了第一个不是A的成绩!之前的退选,无异于一次时间与金钱上都徒劳无功的浪费。

  沮丧的他,有点难为情地去见了美国指导教授,甚至,是带着歉意去的。然而,指导教授却十分开心地恭喜他——恭喜他没拿到A!教授语重心长地说:“俺真是太替您开心了!您从今日起,再也不必为拿A、拿高分而念书,您总算可以放胆去做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事情了!”

  那,什么才是更重要、更有价值的事?教授笑着回答:“去犯错与创新吧!借着课本教您的基础,去有计划地犯错、尝试创新。这才是有价值的!”

  台湾小子如被当头棒喝般醒悟:什么才是追求知识的本质?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寻求突破,继续为下一代积累新知,以创新造福人类社会,才是追求知识的本质。好吃的蛋糕是本质,而好成绩,只是装饰美丽的奶油花朵罢了。

  “怕输”心态造成保守的选择

  俺就是上面那个故事里的主角、曾经认错方向的台湾小子。

  当俺被指导教授点出求学观念上的根本错误后,其实是非常受用的。在此之前,俺把九成的精力放在完成作业、求取高分上,而只拿一成的余力,用以做研究。

  但后来,俺大幅度调整比例,变成了两成力气做功课,八成心思做新研究。以前一拿到作业,就认真埋头苦写,确保尽善尽美以得好成绩,后来却变成了要交作业的前一天,才开始熬夜赶报告。

  这并不是说俺偷懒,而是俺发觉,做新的研究才是更大的挑战,收获更多,所以俺选择先做研究。

  研究的过程,如同探索一个无底洞,回报会比较慢,不像考试成绩马上就会出来,但这才是真正的学习过程,而且虽然回报慢,收获却是扎扎实实、属于自己的,不是考完试就一半又还给老师的表面好成绩。可以说,那个当时锥心刺骨的B,纠正了俺长久以来读书是为了追求漂亮成绩的功利迷思,使俺真正转向学习的本质。

  观念一改变,学业反而突飞猛进。大多数人要念六年方能结束的博士班,俺四年就毕业了,因为俺把时间与精力,花在了对的地方,并做出了新的研究成果,最终得到了教授的肯定,毕业论文顺利通过。

  “怕输”文化造成保守的心态

  回到台湾教书后,这些年来,俺对当时的心情又有一层新的体悟。当年俺对科科得A的追求,除了从小相信认真念书就是为了追求好成绩的迷思,背后更深的原因是“怕输”.怕输、怕没面子的心理,一直到现在,仍然在很多个体甚至很多企业发展中看到,形成一种保守的文化,妨碍了对创新的尝试。

  台大管理学院每年都送很多学生到国外着名大学做交换学生。最近一个学生从北欧的大学交换半年回来,与俺分享心得。

  她所在的班上有一半是当地学生,另一半是来自意大利、法国、德国、韩国、印度等全球各地的交换学生,有很多分组讨论和报告要做。她发现,台湾去的学生,理论学得很扎实,程度一点儿也不输外国学生,但自信心明显不足,即使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与观点,也不太能够系统化地组织并勇于提出思辨讨论。

  相较之下,欧洲的年轻学生可能理论基础比不上俺们,但他们不害怕,敢于说出口,讨论激烈,发现自己真正有兴趣的地方,再去深入钻研,很有创意和想象力。

  她的心得俺完全了解。因为怕输、怕被别人笑的心理,出现在许多层面上,例如阻碍学习新语言(不敢开口怕被笑),讨论课上沉默者占多数,发言的永远是那几个,但下了课大家却七嘴八舌意见多多。

  俺曾经反省,为何要到了美国求学、从别人的文化反射出来,才能看清自己的问题?为什么在台湾时,从来没有发现过、从来没有反省过?

  答案很简单。在台湾现有的升学制度下,包含高中基测、大学学测,俺们的游戏规则就是:谁会考试,谁就是赢家!3年前俺念书时如此,现在亦然。

  或许,大学前的游戏规则真是如此,但是,俺们的人生,从考完大学起,就再也不是科科得A者保证胜利了。

  唯有能认清环境变化,敢于跨出舒适区,追求本质的创新,才能永葆成长动能。从此刻起,挣脱只求第一的魔咒,摆脱怕输的包袱,大步往前走吧!

  最珍贵的一堂课,找寻自己的人生导师

  俺的前半生,在别人眼中,也是标准的“金榜题名”,算得上是超级好学生。先后考取建中、台大,之后的硕士、博士学位,则都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完成。毕业后,在硅谷找到年薪数百万的工程师职位,然后娶了美娇娘,回台大担任教授,也有了两位小朋友。

  俺必须承认,有一段时间,俺真的觉得自己很幸运,也深信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就能美梦成真。

  然而,从人生进入下半场开始,俺陆续遭逢变故,终于明白了什么叫作深深的无力感。

  先是俺自己在壮年之时,就得了癌症。跟死神第一次拔河,俺虽侥幸得胜,却也大伤元气。而没几年后,俺又遭逢中年丧妻!失去了最爱的人,心里什么也不剩,空空荡荡的,整个人也浑浑噩噩……但俺没有太多时间可以自怨自艾,因为俺还得抚养两个正要经历青春期的小男孩长大。

  原来,发生在俺们意料之外的,才是真实的人生……

  最难的一课,俺们却没教给学生

  看看自己走过的人生路,再想一想每一天,俺在校园内触目所见,年轻快乐、对未来满怀想象与盼望的学生们,不禁感叹:在俺求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时候,学校只教如何考第一名、如何过关斩将在大小的考试中胜出。几乎没有人告诉俺,考不上“好”学校、“好”科系之后该怎么办,如何勇敢地站起来面对挑战。

  联考制度强调的是,不管喜不喜欢,先抢第一志愿就对了!从来没有人认认真真地鼓励俺们:寻找自己独特的天赋能力,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再找出独属自己而非主流价值一致钟爱的“第一志愿”.

  俺们从小经常听到的童话故事是,王子好不容易排除万难与公主结婚,然后呢?就没了。从没有人告诉俺们,王子公主可能吵架。人生的本质就是无常的变动,如果有一天,公主离开了,王子该如何?

  没有人教过俺们,俺们也从来不会教学生,关于人生,种种的真实与艰难,种种的难堪与不堪。这些,反而是俺在历经人生后,最想要献给学生的礼物。

  人生总有悲欢离合,但俺希望俺的学生,都比俺更有能力,去面对课堂以外的人生挑战。

  如何做?其实很简单,提前把这些人生问题,丢给学生去想,让他们从年轻时就开始思索、有心理准备;提前为他们灌注一些力量,而不是哪一天他们突然面对了,竟只有手足无措的份儿。人生不会永远顺遂,悲欢离合总无情,毕业之后的人生更不会有标准答案,俺想教会学生的,是他们该如何为自己找寻答案。甚至是,能不能在犯错后,鼓起勇气选择补考,勇敢做唯一的自己。

  人生说穿了,就是由无数的大小考验组合而成,懂得为自己找到“人生导师”,绝对可以为自己的人生加分不少。

  而什么是人生导师?“他”可能是一份信仰、一场演讲、一部电影、一本好书,重点是里头的精神,能不能让您在历经悲欢离合时,多一点力量与勇气,继续朝能发挥自己最大价值的方向走下去。

  俺不是完美无缺的老师,但真心祝福每一位学生,打开心胸、主动出击,每天都能遇见自己的人生导师,每天都能茁壮成长。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大学没有教给您的最难一课,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4237.html

(0)
上一篇 2020年5月1日 下午10:50
下一篇 2020年5月2日 上午1:18

相关推荐

  • 亿万富豪给应届毕业生的19条忠告

      在毕业生们迈出象牙塔之时,他们应该听从哪些人的建议?在走向独立和自主的伟大征程中,他们该吸取哪些教训?听一听各领域成功者们的建议或许不错,这些人是富有远见的商业领导者,他们从无到有建立起自己的帝国,并都跻身世界最富有的人之列。以下是历年来多位亿万富豪在毕业典礼上所做演讲的节选,我们从中提取出了可供应届毕业生采纳的建议:

    2020年5月26日
  • 致刚刚踏上社会的大学生:不批评,不责怪,不抱怨

        大学生刚刚踏上社会,有许多人情世务都不会处理,甚至仍然和在家中、在学校一样,做什么,说什么都比较随便,尤其在待人处世方面不考虑后果及影响。工作时间不久往往就有许多抱怨和不满,有的甚至愤然辞职。一朋友的孩子过五关斩六将好不容易进了一家心怡的公司,然而工作不到一个月就跟我朋友说想换工作,朋友问他为什么?他也不多说,只说公司太复杂,不是他想象的那样。再细究,他才说出缘由:部门领导老是批评他,说他这个不好那个也不好;由于领导经常在公开场合批评他,部门同事也不太接近他,甚至不理睬他,他觉得在不满里面很孤立。

    2020年4月14日
  • 给在读研究生的一封信

      当你上课感觉就像打酱油时,当你对研究生很迷茫时,当你坐在电脑前孜孜不倦时,请看下面的文章,很受用,至少我心里现在没有以前浮躁。好的文章有时能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下面就是其中之一。

    2020年5月11日
  • 求职,不只是大四才想的事

          从11月2日到现在,俺已经在求职的路途上奔波一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俺总共向4多家企事业单位投过简历或提出申请,然而,大多数单位都在简历筛选阶段就把俺PASS掉了。也…

    2020年5月29日
  • 迷失的骄子

        2012年1月15日,南京的一所高校正在为即将举行的迎新年会进行最后一次彩排。霓虹灯不断地变幻着五颜六色的光,把舞台映照得炫目耀眼,令人眼花缭乱。在《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乐曲声中,主持人肖劲出场了。他时尚新潮的衣着、帅气俊朗的面容赢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2020年4月29日
  • 大一军训小结

      当10号车驶入那个以为是地狱的地方——军训基地,教官们夹道拍手欢迎,比起感动,我们感到更多的是新奇。见到教官们真心无感,甚至第一天在乌七八黑的院子里是谁教的那首和平年代也有激荡的风云都记不太清了,只记得那绝不是个金嗓子,哑了吧唧的,咬字不清就算了还有些许跑调,更过分的是居然凶巴巴的训斥不让笑。还有个教官更可笑,分班的时候如是说道:“1、2班一排,2、3班二排,3、4班三排…”不出意外爆笑又被武力镇压了,当时我反叛劲就上来了,你们自己偷着笑,凭什么板着扑克脸不让我们笑?!军训就这么开始了。感觉教官都那么凶,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怀着忐忑的心情,在各种昆虫立体环绕叫声中,就这么躺在硬邦邦的床板上睡着了。

    2020年5月8日
  • 给大学男生的忠告

    1、如果您不是天才,就请保持谦虚。在个性张扬的年代嚣张是很容易的,但要把它做得漂亮却很难。不成功的嚣张使人成为小丑。 2、帅的确很重要。男人爱美女,女人爱帅哥,这是人之常情。但请相…

    2020年6月7日
  • 郑大5名保安考研成功,现实版屌丝逆袭

      郑州大学5名保安集体考研成功,太励志了!其中保安王强强更是4年之内,完成专科、本科、研究生3连跳,真是神勇啊!

    2020年4月28日
  • 大学新生如何完成“华丽转身”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2020年5月29日
  • 写给即将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们

      你们的心中,大学也许像是个充满幻想的谜,你也许渴望谜底是惊艳美丽,也许期待谜底是自由无限,也许期待谜底是充满激情与挑战……的确,它充满了无限种可能,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个谜底最后究竟是什么就取决于你自己。

    2020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