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明白父亲为什么赶俺走

  回家,对于多数人而言,是一个温暖的词汇。但对我来说,它是一个敏感词。我不愿谈起我的家庭,就像奔跑离去的人不愿回头一样。

  

  回家,对于多数人而言,是一个温暖的词汇。但对俺来说,它是一个敏感词。俺不愿谈起俺的家庭,就像奔跑离去的人不愿回头一样。

  作为一个年仅24岁的学生,俺离家在外的时间却足足有八年了。八年来,俺辗转于各个城市,求学,打工,探亲,用过的火车票攒了整整一盒。前三年,每年寒暑假回两次家。上了大学,变为一年一次,而自从两年前俺被父亲呵斥着赶出家门之后,便再也没有回过了。

  214年那个除夕夜里,俺拖着沉重的行李箱,背着沉重的吉他,一个人坐上火车,去往一个陌生的城市,见俺那刚生完小孩的姐姐。

  时间回到1992年8月某日,故事从父母忘记俺生日的这一天开始。

  俺出生于一个多灾多难的普通农村家庭,俺的父母在第三胎时终于迎来了一个儿子,喜不自胜之下情不自禁,然后一次意外让俺不期而至,成为这个贫寒家庭的第四个孩子,同时带来的还有巨额的罚款和养育成本。

  父亲在俺满月之后,将俺送给了邻县的一个煤老板,直到惊动了远在湖南的外婆,老人家唇干口燥地劝阻,才把俺要了回去。与“富二代”身份擦肩而过的俺,自此开始了坎坷曲折的寒门子弟奋斗史。

  在俺从小的印象中,俺的家庭总是充斥着大大小小无数次的争吵和无休止的怨怼,辍学、出走、失踪、反目、离婚、自杀……那个矮矮的老房子从外面看上去毫不起眼,门一关,谁会知道里面发生了多少对俺来说撕心裂肺的事情。

  如果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俺的家庭应该是最复杂的样本,以至于俺至今无法解释它是如何一步步衰败至此的。时至今日,一家六口分散各地,各自过着并不圆满的生活,彼此之间很少联系,一年也见不到几次,哪怕只相隔一两个小时的路程。自从八年前大姐随着寒酸的嫁妆出嫁后,俺们家就再也没有完整地聚过一次,过年回家的人也一年比一年少。

  他们就像破茧之蝶般,一个个逃离农村,逃离这个千疮百孔的家,逃离暴躁专制、不可理喻的父亲。最后只剩下俺陪伴父亲时,他已经厌倦了被离弃的感觉,于是他亲自把俺赶走,还叫俺跟他们一样,永远不要再回来。当时俺沉溺于悲伤,并未能明白,也许父亲不是不需要俺,而是太需要一个完整的家。

  其实俺不经常想起那个大冬天俺光着脚走出家门的画面,尽管当时俺是那样近乎绝望地哭喊着,尽管那一刻俺突然理解了母亲想要一死了之的决定。

  母亲不喝农药的时候,都在认真地活着,活得比谁都用力。她努力工作,生活节俭,即使一个人住在不足2平米的廉价房里,她依然可以把日子过得看起来很体面。离开曾经依靠的男人,她一样可以自力更生,甚至独力承担起了几个孩子的各种费用。

  她和父亲背着俺们偷偷去办了离婚证,却没有藏好,被俺无意中翻出来,同时翻出的还有一张陈旧的结婚证。这两个看起来差不多的红本子,就这样粗暴地概括了父母从青春到苍老的近三十年婚姻岁月。俺惊讶于自己的平静,然后默默放回去,只字不提。

  离了婚之后,每年过年母亲的去处都是让俺们最头疼的事情。她现在已经辞去工作,专职帮二姐带小孩,但二姐要随姐夫回婆家过年,又不忍丢下母亲一个人,便试探着问要不要帮她买回湖南的票,母亲只应了句:先不着急吧。要是搁在几年前,母亲肯定会一口答应,因为连俺都看得出来,她无时无刻不想着回去,回到那个承载了她许多童年美好回忆的家乡。但拖家带口的,她不敢乱花钱。

  213年,大舅妈六十大寿,俺陪母亲回去了一趟,感受到多年人事变迁的尴尬与隔阂。乡音已改,归人如过客。打那以后,母亲再也没提过回湖南的事。外婆还在世时,她迟迟未能回去看看;外婆一走,便也带走了她最后一个可以回去的家。

  很多在外闯荡的年轻人无所畏惧,是因为他们知道,不管自己走多远,身后都有一个可以回去的地方。但现实中并不是每一个游子都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乡,不是每一片落叶都能如愿归根,不是每一所房子都温暖坚固足以抵御风雨侵袭。

  212年回家,发现老家的房子出现了裂缝,而隔壁邻居的房子已经倒塌了,俺开始忧心忡忡起来,鼓起勇气跟父亲商量:要不,出去租房住吧!父亲把眼一横:嫌钱多啊?——可这屋不能住人了呀。父亲沉默良久,语气难得温和地说:俺就等着您们哪一天回来给俺盖新屋。俺无言以对。

  这些年每到春节前,总是有不同的人来问俺,为什么不回家。俺纵能找到一万个借口敷衍过去,内心也无法逃避这个问题。俺曾以那样惨烈的方式离开,又如何再若无其事地回去?俺还未找到与过去握手言和的方法,回去又能改变什么?

  俺只能加倍努力。

  也许哪一天俺足够强大了,拥有了可以幸福的能力,俺就会回去,拾起曾经断落的瓦片,重新造一所房子,撑起这个饱经沧桑的家庭。俺知道这一天终会来临,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俺也从未怀疑过。

  今年母亲在惠州,大姐在佛山,二姐在汕头,三哥在广州,父亲依旧留守老家兴宁。俺不知道春节要去哪儿,他们也没问俺,过年不讨论回家问题,已经成了俺们之间一个心照不宣的默契。俺决定留在学校写毕业论文,饭堂伙食倒是挺养人的,特别照顾留校学生。

  只是,外面的饭再香肉再好吃,俺也怀念多年以前的冬夜与家人分食的一口酿酒。那时候一桌热菜,六双碗筷,家人围坐,灯火可亲。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微信号:nanfangzhoumo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俺明白父亲为什么赶俺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681.html

(0)
上一篇 2020年3月29日 下午1:07
下一篇 2020年3月29日 下午1:28

相关推荐

  • 家风家训励志小故事:勤俭节约

    家风家训励志小故事:勤俭节约   我们从小就听老一辈的人讲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要浪费。古语说得好,“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史上,古今中外勤俭节约…

    2022年8月18日
  • 最后五秒定输赢

          如果有一场篮球赛,时间只剩下最后5秒,而您方必须要再赢下对手5分才有望晋级,您绝望吗?    在一场欧洲篮球锦标赛中,保加利亚队就遭遇了这样的情况。当时,根据小组赛各队…

    2020年10月9日
  • 盯着您想去的方向,让自己做重要的事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瑞图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他认为,一件庞杂的事务,其中真正重要的部分只占整体很小的份额。这个理论有时又被称为“重要的少数”或“繁琐的多数”,也可称为“八二定律”。

    2020年9月30日
  • 勤奋的事例

      1、凿壁偷光   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非常勤奋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

    2020年10月2日
  • 杀死沙丁鱼的是它的惰性

        有一位年轻人在某机关工作,单位效益还不错,工作也清闲,每天写写材料,改改文件,生活过得波澜不惊。一晃十年过去了,年轻人除了身体有些发福外,事业上毫无建树,与他那些同学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年轻人十分郁闷,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2020年10月3日
  • 您到底有多棒

        2013年10月9日,威尔迪搭乘好友艾瑞克的小飞机去看望远方正在热恋中的女友。登上飞机的那一刻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走进的将是一段永生难忘的记忆。

    2020年5月1日
  • 励志小故事:心有千千结

           励志感悟:人大的苦恨怨憎,常常缘起一些细小的枝节,因为放不开,就以为是。其实一旦想通了,一条线无论成何种形状,怎样演变,都还是一条简简单单的线。线可成结,郁结在心;却也可还结为线,解线抒怀。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还有什么事是我们一生都不能放开的呢?

    2020年10月6日
  • 管理故事四则

      【一】  威尔逊是假日酒店的创始人。一次,威尔逊和员工聚餐,有个员工拿起一个橘子直接就啃了下去。原来,那个员工高度近视,错把橘子当苹果了。为了掩饰尴尬,他只好装作不在意,强忍着咽了下去,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2020年4月18日
  • 励志故事:适可而止莫贪图

          有一个小孩,大家都说他傻,因为如果有人同时给他5毛和1元的硬币,他总是选择5毛,而要1元。有个人不相信,就拿出两个硬币,一个1元,一个5毛,叫那个小孩任选其中一个,结果…

    2020年10月3日
  • 父给儿,儿笑了;儿给父,父哭了

      故事一  一艘游轮遭遇海难,船上有对夫妻好不容易来到救生艇前,艇上只剩一个位子,这时,男人把女人推向身后,自己跳上了救生艇。女人站在渐沉的大船上,向男人喊出了一句话……

    2020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