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执着的美丽

  从没想过非把“美丽”这个词和袁隆平拉扯在一起,尽管71岁的他,依然显得精干,活力充沛,不乏睿智和幽默。

  

  从没想过非把“美丽”这个词和袁隆平拉扯在一起,尽管71岁的他,依然显得精干,活力充沛,不乏睿智和幽默。

  而且,也没有必要把他和美丽联系起来。他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一目前在俺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

  但凡一个人能有这样的成就,无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美丽这等词汇都已经成为浅薄而无谓的媚俗,无法与他们并列。

  但是,就在他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喜庆日子,在他接受首都新闻媒体的联合采访时,俺忽然听到了“美丽”这个词,突然发现,这位享誉世界、功勋卓着的“杂交水稻”之父的横空出世,竟然和美丽有那么直接的关系。

  那是俺在这次采访中惟一有机会提出的一个问题,因为俺始终不解,像他这样出生在北京、生长在武汉、重庆等大城市、从小上教会学校的人,为什么在风华正茂之时违背母愿选择了艰苦而陌生的农学?

  袁隆平没有丝毫犹豫地说出了这个大出俺意料的答案:“大约俺6岁时一次郊游,曾在武汉郊区参观了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俺觉得那一切简直是太美丽了!美得俺当时就想,将来俺一定要去学农。”

  时隔6多年的漫长岁月,袁隆平忆及当年儿时的感受,仍不免双眼灼灼,神采焕发。可见那片花艳果丰的园艺场,在风雨飘摇、国是艰难的年代,曾多么深刻地打动了一个孩子的心。

  这片美丽的记忆,成了他心目中永远的梦幻,使袁隆平从此与“农”结下不解之缘。  但当他第一次真的来到农村时,不禁大吃一惊:难道这就是自己多年来向往的最美的梦境?  现实中农村的落后、贫瘠和疮痍,让寻找美丽的袁隆平大失所望,但却绝没有让他就此退缩,“真的,俺从没后悔,俺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定要走到底。”6年代初那场席卷全国的饥饿,深深震撼了他的心灵,他把童年的憧憬蕴藏心底,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了终生的追求。

  他义无反顾一头栽进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之中。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美好年华中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围着杂交水稻而运转。在他研究开始的最初,为了获得一株必须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个稻穗。

  这样巨大的付出,在他几十年的育种研究生涯中,可以说成了家常便饭。无论是科学道路上必然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遇到到的磨难都曾经跳出来考验他的心智。如果他仅仅是美丽的欣赏者,也许他早就被沉重的现实消磨一空;(励志名言 www.lizhijuzi.cn)但作为以自己的生命和科学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科技工作者,袁隆平百折不挠,坚韧不拔。

  或许上天也被这种精诚所感化,自1966年他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着一个,他的杂交稻创造的神话一项接着一项,3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了“绿色革命”的新突破……

  从1976年至1999年,俺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俺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隆重上市。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丝毫也没有对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俺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俺在哪,都要求基地3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俺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8公斤的目标。”

  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俺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  “俺做过一个好梦,俺们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儿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古稀之年的科学家之梦,已没有了园艺场的五彩缤纷,但那种淳美的境界却依依相随,如幻如真。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永远执着的美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305.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27日 上午3:45
下一篇 2020年4月27日 上午5:58

相关推荐

  • 涪陵榨菜周斌全:坚持只做一件事,3块钱的榨菜一年卖出15亿

        【人物名片】周斌全,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一家负债500万的落后企业,到市值百亿的“榨菜第一股”,周斌全一直专注做好榨菜,将最贵不过3块钱的榨菜做到年入15亿。

    2020年4月10日
  • 马云的十八罗汉与史玉柱的四个火枪手

          无论公司陷入如何的困境,史玉柱、马云的核心成员都只会选择追随:史玉柱二次创业初期,很长一段时间,身边的人连工资都没的领。但是有4个人始终不离不弃,他们后来被称为4个火枪…

    2020年5月31日
  • 途牛网CEO于敦德,有一种青春叫永不放弃

        80后、上市公司CEO、不善言辞是于敦德身上最为明显的标签,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偶像。25岁,创办途牛旅游网;30岁,公司年销售额达12亿元;今年33岁,公司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他说:“人生从来没有捷径,追求梦想需要有一股子敢拼敢闯的牛劲和永不言弃的精神。”

    2020年4月14日
  • 陈向东:自俺管理与管理自俺

          生活中俺们总是会讨论自俺管理和管理自俺,某种意思上说,自俺管理和管理自俺就是俺们的生活,或者说生活就是自俺管理与管理自俺。人的“自俺”要会管理,…

    2020年5月3日
  • 乐嘉:沿着现实道路实现理想

          《非诚勿扰》让他一夜之间名闻天下,但他始终坚称自己并非娱乐圈中人。    在所有头衔中,他最看重的是“中国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创办人”。他说,自己就…

    2020年6月6日
  • 真正聪明的人都是下笨功夫

        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读了多少篇还背不下来。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睡。小偷忍无可忍,跳出来大叫:“这种笨脑袋,读什么书?”

    2020年4月6日
  • 力克·胡哲,青年人的学习榜样

          现年27岁的奇人力克,澳大利亚人,生来肢体就有残疾。从肩部开始,没有上肢;从臀部开始,没有下肢。主演了《没有肢体的人生》这部感人影片。现在的力克生活能够自理,独立行走,…

    2020年5月13日
  • 俞敏洪:自比蜗牛坚信奋斗改变命运

          俞敏洪5年的人生经历,就像是一部励志大片。    这个当年从江苏农村走出来的穷小子,插过秧,开过拖拉机,求学北大任教北大又决然离开北大,从手拎糨糊桶到处贴小广告的个体户…

    2020年6月2日
  • 客多集团郑志祥:创业能否成功取决于“基因”

          郑志祥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这位体态微胖、颇具福相的创业者曾为顺父母之命而远赴异乡学习并不热爱的医学,却又在毕业后不顾父母反对到北京寻找自己的音乐梦想。音乐带给郑志祥感性…

    2020年5月17日
  • 柳传志:卸任之后摆开更大一盘棋

          在成功扮演“救火队长”,将联想集团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并将联想集团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之后,柳传志再次卸任联想集团董事…

    2020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