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圆圆:俺也需要一场越狱

    她坐在化妆镜前,穿着白色小礼服。用一条黑色大围巾,裹着胸部,严严实实的防止走光。缠绕得恰到好处,让我误以为,那条围巾是礼服的一部分。头发怎么弄,她有自己的意见,不再是唯唯诺诺任人摆布的小女孩。她不喜欢梳得很死很僵的发型,希望自然一点,再自然一点。她知道自己要什么。

  

  

  她坐在化妆镜前,穿着白色小礼服。用一条黑色大围巾,裹着胸部,严严实实的防止走光。缠绕得恰到好处,让俺误以为,那条围巾是礼服的一部分。头发怎么弄,她有自己的意见,不再是唯唯诺诺任人摆布的小女孩。她不喜欢梳得很死很僵的发型,希望自然一点,再自然一点。她知道自己要什么。

  拍照的时候,她轻微转侧面庞,角度给得准确而微妙。在外人看来,也许毫无变化,但是在镜头里,那一细微的一毫米,就是“好看”到“完美”的距离。摄影师为她着迷,不断的呓语“漂亮漂亮漂亮”,就像男人情动时刻的催眠。她的状态是一个成熟女人的状态,享受这份恭维,此时此刻愿意相信。这种相信是一种配合,您知道,在她心里,与这份沉浸有一段距离。她知道自己该给什么。

  拍照结束,她穿回自己的衣服。一件大大的灰色毛衣,肘弯处起了毛球。头发全部梳起来,手背上有一块新伤,做家常菜时不小心烫的。蓝色牛仔裤,绑带旧皮靴。她弯下腰去,鞋带太长了,在脚腕处多绕了一圈,才系得上。

  当她弄完这些,坐在您面前,又回到多年前您认识的那个女孩儿。那个时候,她乖巧的坐在俺面前,穿一双脏球鞋,像个被提问的学生,唯恐录得不够清楚,而全程举着录音笔。晚上,俺们继续电话访问。因为信号不好,她维持着同一个姿势,一动不动的讲了一个多小时。她知道自己原来是谁,现在是谁。

  她是高圆圆。这个时代最美好的女演员。有的人只是美丽,而有的人美好。有的人有魅力,有的人有人格,但是同时有人格魅力的人不多。高圆圆是其中之一。

  高圆圆自述:

  “俺从来没有那种自信,一个美女的自信。”

  俺从来没有那种自信:从容自如,游刃有余。从小到大,直到现在,俺的家人从来没有夸过一句,说俺长得好看。从来没人夸过。您说俺长得很美,问俺是不是得到了很多优待,有很多好事发生?其实并没有。

  俺只是觉得,第一,俺长得还行,比一般人舒服一点儿,顺眼一点儿;第二,俺还是不自信。这个不自信来自于,俺觉得自己知识还不够丰富,内心不够强大,然后俺觉得俺不够放松,不够有趣,不够自俺,不够疯狂,不够……俺从来不是一个得意的人。您看到的如今的自信,都是被建立的。

  包括很久以来,俺一直不好意思面对俺的职业,俺的身份。在俺心底,俺始终觉得做明星是一件不好意思的事儿。虽然俺已经做了这么多年,虽然俺在享受它,但是回归到生活里,俺还是觉得挺心虚的。这种心虚大概就是,比如俺爱上一个人,俺忍不住会想:“对方会不会觉得俺是个明星,还不如是个作家?”如果俺是个作家,会令俺更开心,真的。

  “俺把自己收了起来,像一把伞,但是期待着尽情张开。”

  这种不自信从哪里来的?俺一直在问自己。也许是因为,俺出生在一个保守的家庭。先有了俺哥哥,很多年后再有了俺。父母已经中年,他们的爱沉默宽大。他们给了俺很多的自由,也给俺很少的夸奖。如果有一天,俺有了一个孩子,俺一定会适当的不断的鼓励他,因为俺知道这有多重要。

  高中的时候,俺拍了广告,在学校里,突然就变得有名起来。在一个陌生的环境,突然就变得很敏感,到处都是敌意。小时候俺是在大院长大的,不是部队大院,是科研单位的大院。孩子们不是北京本地的,是跟父母一起,天南海北来的。俺们和本地人联系不深,特别单纯。到了高中,一个全是女生的环境,勾心斗角,您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怀疑,会被看成别有动机。

  而那个年纪,您那么需要集体,需要肯定。俺本身又不是那么勇敢,那么倔强。

  于是俺就把自己收了起来,这一收就是十几年。等于是说,一个女孩,还没来得及放肆,叛逆,犯错,充满棱角,释放激情,还没有把自己的好与不好统统都拿出来,一切都还没来得及,就把自己给收起来了,像一把伞一样。俺甚至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就把自己给封闭了起来。为了生存下去,为了保护自己。

  就这样,俺长成了一个小心翼翼的女人。但是,俺心里是期待这把伞能尽情张开的,在大雨里尽情的张开。

  “俺曾经害怕创造,因为需要能力。”

  小时候,俺害怕自由,害怕选择,害怕创造。俺想过一种安全无趣,波澜不惊的生活。说出来您不要笑,小时候俺一直想当秘书。因为俺觉得秘书的工作是最不需要创造力的,只要您听话就好了,把文件放在那儿,把档案整理好。您看,俺们小时候对自己的理解,对自己的规划,有多可笑,多可怕。

  但是现在,俺最害怕生活无聊,工作乏味,俺希望一切都多变化,多创造,希望能把自己的生命力赋予到别人身上。希望每个角色都不一样,希望每段爱情都点亮俺。希望自己不是建立在对方的悲喜上,有自己独立的灵魂和生活。

  您问俺的明星生活里,最享受哪个部分?还是演戏,还是在现场。比如俺拍《搜索》,就可以理直气壮的推掉各种广告拍照和活动,就一个理由:“俺在拍戏。”俺喜欢早晨起床,穿着最舒服的衣服坐在现场,等着剧本来。俺喜欢换好衣服,化好妆,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心里一直琢磨着今天的戏。俺喜欢角色给俺的一切,包括痛苦,包括崩溃。俺心里给自己一个时间期限,在此之前,俺允许自己在角色里崩溃。这是一种创造。如果没有创造,一切的工作都特别的无聊。

  演戏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在其中俺成长为俺自己。

  “在崩溃和爆发中,俺认识了俺自己。”

  一切的变化是从《南京南京》开始的。那时,陆川对俺说了一句话,至今对俺都有影响。他说:“您在演的,是您想成为的自己,但不是真正的您。”当时俺并不能真的理解,但是俺开始思考:真正的俺,到底是什么样的?

  拍《南京南京》对俺来说,是自俺成长过程中,一个刻骨铭心的体验。姜淑云比俺以往的每个角色都更有深度,而那个深度,是当时的俺达不到的。陆川给俺的否定,比前三十年加在一起的都多。内心孤立无援,角色本身又那么绝望。把俺逼到了一个极致的状态:浓度很高,密度很高,很笨很拙,又极其坚持,极其较劲。就像一根绳子绷到了最紧。

  那个时候,刚好又是(夏雨袁泉)那个新闻事件。俺真的是被逼到了一个死墙角了。其实一路走来,俺还是很顺,从来没有遇到过那么多误解和侮辱,俺真的是百口莫辩。这一切都把俺压到了一个爆发点,俺索性就想:“俺不管了,俺管您们干嘛,爱怎么着怎么着,爱怎么想就怎么想吧,俺豁出去了。”俺跟自己说,您就先放吧,只有把自己给放出来,您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您自己。

  别人说,北京女孩儿特别靠谱,是因为崩溃来得特别早。十八九岁就崩溃完了,二十多岁开始重塑人生。到了二十五岁心灵饱满肉体充实,一过三十,完全是日臻化境的优越感和目空一切的才华。而俺是反着来的。崩溃和爆发,都来得特别晚。迟来的青春期,在内心反而走得特别长。

  逆生长,俺喜欢这个词儿。不是说越活越回去,越活越幼稚,是说,越活越来劲,越活越勇敢。到了三十多岁,俺一点一点张开自己,一点一点收集自信,打破自己给自己的限制,去活得兴高采烈,尽情尽兴。

  “原来俺挺二的,两个白羊,那就是横竖都是二呀!”

  多年以来,俺一直自认是个标准的天枰座。寻找平衡点,自以为很温顺,是脾气很好的女孩儿,是个淑女,等等等等。就在这时候,俺突然发现俺的月亮和上升都是白羊!这给俺的震撼太大了,两个白羊,那就是一个“井”字——横竖都是二啊!

  俺顿时就释然了。其实俺性格里的另外一面,又二又冲动,又暴躁又任性,莫名其妙的天真,莫名其妙的坚持,为了赌一口气,做事不计后果,从来都不是计划好了才做,一掏心窝子就不行不行的……

  俺都是不愿意接受的。它们都在,但是俺选择不接受。星座就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这个时候俺一下子都接受了:因为俺有两个白羊啊!哎呀这是您的命您就认了吧!心里突然变得特别轻松。(笑)

  其实这种二也是一种生命力,一种爆发力。而且,很有喜感。

  就这么一点一点的,放松自己,认识自己,接受自己。

  “活得不聪明,爱得也不聪明。”

  带着白羊座的二劲儿,俺接了杜琪峰导演的《单身男女》。那时候,俺们才见了两三次面,杜导演就说俺:“看得出来,您活得不太聪明,爱得也不太聪明。和这个角色很像。”程子欣,和俺以前演的角色不太一样。她不是一个慢吞吞的女孩儿,一直是跑起来的行动派。在爱情中,她相信自己瞬间的直觉,哪怕为此犯错,也并不后悔。

  俺觉得这个女孩怎么会像俺呢?俺明明不是这样的。编剧(韦家辉,游乃海)韦先生和乃海,每天都在现场写剧本。他们一直在观察俺们,看俺们的反应,琢磨剧情应该怎么走。可以说,剧本是为俺们量身定做的。从这个不知结局的故事中,俺每天在观看俺自己,或者说,他们眼中的俺自己。

  原来,当俺全心全意相信导演的时候,俺可以那么松弛,那么活跃。原来,俺可以演喜剧。原来,俺可以放得开,还可以再放开。原来,那个没心没肺的女孩儿,笑起来可以那么可爱。这是另外一个“俺”的可能性。

  杜琪峰导演就像一个长辈。他会相信自己认定的人,并且一直相信。那种相信对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幸福。在认识他之前,俺从来不看回放,不问导演:“您觉得俺行吗?您为什么会选俺?”俺以为这是一种盲目的自信。

  其实,这是俺太脆弱,太没自信,俺根本不敢听那个答案。拒绝吸收,拒绝帮助,把持所谓的自俺。俺第一次站在杜导后面看回放,很自然的问他:“行吗?您希望俺还能怎么样?”把自己交出去,相信别人,也相信自己。

  后来他拍了一组照片,就是现场的俺。俺穿着麻质的套裙,拍了一天戏,皱皱巴巴的,一脸严肃的看着监视器。那是一个三十岁女人的表情,并不可爱,但是俺很喜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命,饱经磨练,才能发光。”

  最近俺在读一本书,叫《牧羊人奇幻之旅》。有点像《小王子》,童话加寓言。俺刚看了一段儿,就打动了俺。大概是说,一个男孩叫牧羊人,他的梦想就是不断的旅行。可是他爱上了一个女孩,他想为她停留。这时候,一位奇怪的老人出现了,他说: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天命。但是随着您年纪的增长,会有一股奇怪的力量来告诉您:其实您不能完成,其实您应该妥协,生活是另外一个样子,和您想象得完全不同。这股力量推使着您,让您离自己的天命越来越远。

  看到这里,俺真心认同。年幼无知的时候,您的坚持出自天性,漫无目的。越长大,坚持越难。后来,书里又说:但是这股奇怪的力量其实是来鞭策您,告诉您,完成天命原本就很难,原本就必须饱经磨难。(名人名言 www.lizhijuzi.cn)您必须变得越来越强大,才能保护您的天性和本心。这就是所谓的磨练吧。

  对俺来说,磨练可能就包括不再非黑即白的看事情,不再宁可玉碎不为瓦全,不再不能容下一丁点的不好。多些弹性,少些狭隘。圆润一点,皮实一点。命运给了您一条路,就走下去。其实经历这一切都是为了试探您的潜力,试探您的可能性。不要怕做错,不要怕受伤,也不要怕自己嫉妒或者心生邪念。只有当自己的问题都出现,才能真正的面对,真正的解决。

  然后,心里还记得自己最初的那个天命,水到渠成的完成。

  “爱情是把您身上旺盛的生命力赋予对方。”

  以前,杜拉斯的那段话让俺特别感动:“爱之于俺,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以前,俺还特别喜欢老狼的那首歌,《流浪歌手的情人》。感觉爱情就是,为了一个人,跟着他去流浪,苦哈哈的什么都不要。俺经常幻想着能为了爱牺牲一切,奉献一切。俺可以不要俺的工作,不要俺现有的生活方式。总而言之,特别的苦情。

  最近俺看了一期《三联》,里面有关于爱情的一段话,俺觉得特别好,改变了俺很多,俺感觉过去俺错了。它说,爱情,既不是牺牲和奉献,也不是等价交换,爱情,应该是把您身上旺盛的生命力赋予对方。把您的喜怒哀乐,把您的坚强幽默,把您生命里的好东西,与对方分享。

  这段话如果用特别现实的话转述一遍,俺想应该是:您要好,对方才会好。而不是您所有的好,都寄托在对方的基础上。旧式的女人就是,以对方的好为好,以对方的快乐为快乐。而俺现在努力的方向就是,俺要独立,要完整,要丰富。一方面释放更真实的自己,一方面努力的欣赏自己。

  “俺是爱情上瘾症患者。但是俺知道这是一种病。”

  那天俺跟您说,俺们都是爱情上瘾症患者。这个词是俺在国外杂志上看到的。这个词儿有两种意思:一种就是,他无法忍受爱情的消失,不断的出走,去寻找新的恋情;一种就是,他无法忍受感觉的消失,化学反应没有了怎么办,今天比昨天少一点儿了怎么办。这样的人,就会在平静的生活里掀起波澜。俺也许就是后面这种患者。

  俺现在不会一股脑把自己甩给对方,腻不死他算了。(笑)俺不要再做爱情中的恐怖分子,动不动就想着同归于尽不管不顾。也不要在爱情一开始的时候,就给对方特别多的美好想象和预设。

  以前会写情书给对方,现在俺还是会写,但是写在手机上,不发给他。爱情,现在对俺来说,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让他知道,而是和俺自己有关。写给自己看,让俺知道,俺的情感是这样的,但是俺不会选择让对方看到。和自己对话,不让对方看到,不是说不让对方感受到,而是不把自己全部丢给他。另外一条,男人毕竟是男人,不可能像女人这么情感丰富。有必要的交流就好了,未必要海誓山盟。

  俺相信俺们经历的爱情,是为了让俺们变好,也能让俺们变好。越爱越有爱,是俺理想的状态。

  “俺也需要一场越狱。”

  您问俺欣赏的女孩儿,俺说是江一燕和桂纶镁。其实俺们的交往都不多,远远的看着,俺感觉俺们是同样的一类人。内心都有些清高,非常的自爱,在创作上又很有热情,很勇于投入。

  有一次很偶然,俺看见小镁的一个访问。她就说,她那个时候拍《蓝色大门》,拍完导演把DVD递给她,说:“您要拿好这个,因为这是对您很重要的一个作品。”她当时特别不服气,因为《蓝色大门》当然特别好,但是为什么您会觉得俺就只能这样了?她也是内心不服输,后来您看她拍了《女人不坏》《龙门飞甲》,尝试各种各样的角色,想打破自俺禁锢和外界的禁锢。她的这种心理,俺就特别能理解。

  您问俺喜欢什么电影?俺想了想,发现每个人都喜欢《肖申克的救赎》,都喜欢《基督山伯爵》,也都喜欢《越狱》。当男主角在下水道艰难爬行,最终从泥泞中站起,在大雨中洗刷自己的时刻,所有人都感动欢呼。

  其实,俺们每个人都在一座牢狱中。心不自由,画地自限,就是牢狱。而俺们,都需要一场人生的越狱。真实的自己,自信的自己,不是生来就有的,起码俺不是。俺们经历各种各样的伤害和磨难,让俺们看到自己的缺憾,不断的打破,不断的蜕变,不断的重生,然后,成为更好的自己。(

励志句子-lizhijuzi.cn激励人生,陪伴一生的最好伴侣~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高圆圆:俺也需要一场越狱,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63302.html

(0)
上一篇 2020年4月26日 下午5:31
下一篇 2020年4月26日 下午7:47

相关推荐

  • 王健林:敢想才有机会,敢干才能成功

    俺觉得所谓信仰,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一种勇气、一种勇敢。俺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广告叫“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个广告是忽悠。其实做过事业的人尤其事业比较成功的人大多数都有…

    2020年6月16日
  • 尼克·胡哲:上帝背着俺

          俺呆在水里可以漂起来,因为俺身体的8%是肺,“小鸡腿”则像是推进器;因为这两个趾头,俺还可以做V字,每次拍照,俺都会把它翘起来。    没有四肢…

    2020年5月3日
  • 途家罗军:国内短租领军者,现在估值15亿美金,背后的逻辑是?

        【人物名片】罗军,途家及斯维登集团联合创始人。  从2011年正式上线,到2017年完成E轮融资,总估值超过15亿美金,途家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共享住宿平台。作为途家的创始人,罗军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2020年3月30日
  • 林书豪:“林”的突破,“林”空出世

      林书豪:“林”的突破,“林”空出世    哈佛背景、外表俊朗、球技出众,林书豪这颗NBA诞生的华裔新星,率队豪取5连胜并夺得当周…

    2020年5月8日
  • 85后屌丝唐军,两年混进马云朋友圈

      当你还在朋友圈刷马云的时候,东莞一个1987年出生的小伙,白手起家,用两年时间成功闯进了马云的朋友圈,甚至跟马云、史玉柱、柳传志这些大佬一起合伙开起了公司。听起来很厉害吧?

    2020年4月15日
  • 李想:不如把就业当“创业”

      不是“海龟”,没有学历,在风险投资家眼里,李想的创业显得有些另类。如今,在专业IT网站排名靠前的五家,除李想的公司外,都是靠几千万美金的投资“砸”出来的,只有他们是自己滚雪球,这让风险投资大跌眼镜.
      
      八十年代的人要早早确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最近,80后创业标杆李想在自己的博客里这样嘱咐他的同龄人,他认为这是他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
      
      李想的泡泡网是一家从事电脑硬件、个人和办公数码产品的信息服务的网站。
      
      他高中毕业后放弃读大学,醉心于互联网创业,从最初几千元的进账到1亿以上身价,用了不过短短的四年。他的泡泡网也从最初的个人网站,发展为中国第三大中文IT专业网站。
      
      随后,李想被媒体定义为白手起家的80后财富新贵,新生代企业家领军人物。
      
      不是“海龟”,没有学历,在风险投资家眼里,李想的创业显得有些另类。如今,在专业IT网站排名靠前的五家,除李想的公司外,都是靠几千万美金的投资“砸”出来的,只有他们是自己滚雪球,这让风险投资大跌眼镜。
      
      拼的是坚持和执行力
      
      李想在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时,认为创业的路上荆棘遍地,关键是贵在坚持。
      
      2000年,当大多数高中同学都在念大一时,19岁的李想已经有了一个很前卫的头衔——泡泡网首席执行官。
      
      但当时,在石家庄——李想的家乡——知道网站的实在不多。许多人以为“泡泡网”就是“泡网吧”,当时,李想去注册公司,市工商局回复,要李想去公安局开个证明才给注册。
      
      每天,这位少年首席执行官骑单车到河北科技大学附近一间两居室民居上班,和其他3名年轻人连续工作15小时以上,饿了就泡方便面,最后李想连泡都懒得泡了,就直接啃。
      
      此前的李想并不是别人眼中的精英人物,当他说要放弃高考立志创业时,老师连劝都没劝就同意了,“差生”李想的退出,有利于提高学校升学率。
      
      父亲李宪法至今仍清晰地记得18岁的儿子说出不上学的理由,“互联网是个潜力无穷的增长市场,现在我不去占领,等我读完四年大学,早就被别人占领了。”
      
      李想回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每到一个人员量级的时候,感觉就像是一个坎儿。最开始几个人在做的时候大家都做得很愉快,因为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工作14、15个小时都不觉得累。2003年注册公司以后,人数多了,大概有20个人左右,我们还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自己那么多年一直做下来从来没有给别人打过工,耳朵里面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压根儿也不去想管理,觉得只要大家做得开心,踏踏实实把这个事情做好是应该的,什么管理不管理的,而且整个团队也没有什么人学过管理,所以也忽视了管理,结果一下子走了一半多的人。
      
      我觉得,这时候就像死过一样,我们自己怎么办呢?没有办法,只能自己往下坚持。
      
      第二天,剩下的人去大学里招聘,找来年轻人一个一个去培养,不懂管理没关系,我们去看书、向别人学习,当时我买了十几本管理的书,天天看这个东西,之后企业总算是进入了一个比较健康的发展过程。
      
      过去我们连福利都没有想过,后来三险一金、商业保险、员工过生日各种各样的活动全都有了,虽然成本花了很多,但是企业可以发展得更健康了。
      
      谈到选人和用人,李想很有自己的一套。
      
      “刚开始做汽车之家的时候,很多人给我们建议,给我们推荐了很多非常强的人,说这是哪个杂志的资深编辑、这是哪个网站的资深记者,用他们肯定能做好。当时我就拧着来,我找的全是年轻人,都是大学刚毕业的。我觉得很多时候他是一张白纸反而更好,包括这些年轻人来的时候,我更看他的心态、学习能力和把自己放的位置是否是一个学习的位置。”李想说。
      
      在这样一种独到的培养模式下,员工在李想手下,真的就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了。非常有意思的就是新招进来的一个年轻人,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两个月以后,连适用期都没有过,就已经有其他的网站花6000元、7000元的待遇要把这个人挖走。
      
      把事情做好,李想拼的还有一个执行力。李想说,我们周六、周日都上班,算下来,我们一年比别人多干5个多月的时间。我觉得可能企业的性质不同,因为我们做的是一个红海,大家拼的就是执行力。
      
      自己的成功可以复制
      
      从最开始的时候,李想就没想到要单打独斗,每到一个最关键的时候,总会有合适的人加入创业团队。2000年春节前,李想说服大学毕业后到深圳打工的樊铮回到石家庄,把两个人的网站合到一起,成立泡泡网。
      
      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2004年的时候,曾有人计划出资近1亿元来收购泡泡网。对李想来说,卖掉公司,意味着23岁的他和几个创业元老都有可能得到数千万现金。然而他最终没舍得卖。
      
      他当时发现自己要卖掉的不是网站,而是整个团队时,心里就特别痛苦,真的舍不得。自己真正想要的,并不是金钱,而是要和这个团队一起把事业做得更大,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如今,身为80后的李想领导着同为以80后为主体的员工。因为李想认为,80后也可以有责任心,也能成为行业的精英。
      
      李想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他说,“其实我只专注于一个领域,一直坚持做了10年,我觉得任何人如果能在一个领域一直坚持做10年,其实也都能做出一定的成绩来。”
      
      李想创业谈
      
      我倒建议年轻人不如把“就业”看成“创业”,把这个“业”看成事业,利用一个好的平台,把他当成自己的事业,当成自己学习成长的空间,以创业者的心态去对待,去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你一定可以创业成功的,这个成功的定义就是,你可以变成真正的精英,可以让老板对你尊重的精英,而不是可以随随便便开除掉的混日子的打工仔。

    2020年6月14日
  • 励志人物:周成建的第一桶金

          周成建    年龄:44年    创业时间:1982年创立服装纽扣厂    第一桶金:衣服加工    钱不是目标,不是结果,也不是消费品,而是成就事业的工具。    周…

    2020年6月12日
  • 放弃是经线,坚持是纬线

        “我觉得不管人类愿意不愿意,必须放弃。生命的力量和宇宙是同步的,任何一种能量的发展,都会推陈出新。不放弃,就不会有新的局面出现。”在新片《无人区》即将上映前夕,导演宁浩在接受记者的专访时,说了这么一段颇具哲理意味的话。也正是因为勇于放弃,宁浩才有了今天的收获。

    2020年4月11日
  • 感动中国格桑德吉事迹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格桑德吉——悬崖边上的护梦人  【获奖名片】:格桑花开

    2020年4月18日
  • 乐淘网毕胜:除了人脉、资金和能力,创业还要越挫越勇

        创业,没有那么简单。——毕胜  毕胜,多有意义的一个名字,20多岁的毕胜就已经是李彦宏的助理,是百度的市场总监。

    2020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