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是哪四本书,四大名著的历史介绍

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中国古代小说作品的合称,这早已是一个人人皆知的文学常识。但是如果要问,四大名著之称是谁从何时叫起的,恐怕就没有人能回答上来了。

从理论上说,四大名著之称再早都不会超过300年,原因很简单,其中的《红楼梦》乾隆年间才面世,到现在也就200多年。此前有四大奇书、六才子书、十才子书等称呼,但从来没有四大名著之说。

与四大名著最接近的是四大奇书,从相关记载来看,四大奇书之说最早出自李渔之口:“昔弇州先生有宇宙四大奇书之目,曰《史记》也,《南华》也,《水浒》与《西厢》也。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两人之论各异。愚谓书之奇,当从其类。《水浒》在小说家,与经史不类。《西厢》系词曲,与小说又不类。今将从其类以配其奇,则冯说为近是。”(《三国演义》序)

有意思的是,李渔通过比较,否定王世贞的说法,将四大奇书的发明权给了冯梦龙。至于冯梦龙究竟是如何说的,什么时候说的,限于资料,已经无法弄清。这很可能只是当时坊间一个流行的说法,不过借用冯梦龙的名头而已。

四大奇书与四大名著的前三部都一样,唯一的不同就是《红楼梦》取代了《金瓶梅》。既然如此,那四大名著的说法怎么也得有200多年的历史吧。其实不然,这事不能凭感觉,还是要靠材料来说话,翻检清代文献资料,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四大名著一词。

那么,这一叫法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各类典籍加上报刊,浩如烟海,要找到这个词语最早的出处谈何容易,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时至今日,随着文献数字化的开发,各类大型数据库相继建立,利用这些丰富的电子资源,成千上万册典籍,一秒之内就可以做到逐字检索,四大名著的问题也可以由此得到解决,至少是部分解决。

就目前搜检的情况来看,四大名著一词最早出现在1919年。这一年的2月14日,《申报》开始刊载求古斋书帖社的广告,号称“四大名著特价六折”,后面是对《廿五史弹词》《随园诗法丛话》《金圣叹、陈眉公才子尺牍》《唐诗白话解》这四大名著的简介。这份广告又见于同年5月8日的《新闻报》上。

显然这是为推销书籍而创用的一个词语,说白了,就是一个卖书的噱头。虽然是叫四大名著,但内涵与现在的完全不同。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四大名著之说并非直接由四大奇书演变而来。至于求古斋书帖社是否第一家使用四大名著一词,此前是否有人用过,还需要材料来证明。大体可以这样说,四大名著一词是清末民初书商为推销书籍所创的词语。

此后,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其间的报刊上不断出现四大名著一词,但基本上都是出现在广告中,具体内容也经常变化,比较随意,算是一个广告套语,始终不是一个专有名词。值得注意的是,1947年8月2日,《人民日报》刊载一则“新华社东北十九日电”《东北解放区新文化事业日盛蒋党惨重摧残沪出版界》。文中提到,在东北解放区,“政治书籍中以毛主席四大名著及陈伯达之‘中国四大家族’等书最受读者欢迎”。那么毛主席的四大名著是哪四部著作呢?笔者在1951年8月7日刊载的一封读者来信中找到了答案,文章提到天津联合出版社1950年印行的《人民大宪章学习资料》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一九四五年召开了七全大会;毛泽东同志更发表了《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四大名著。”

由此可见,直到1951年,四大名著的说法虽然已相当流行,但其内涵并没有固定下来,处在各说各话的状态,我们今天理解的四大名著的说法是更晚的事情。1952年,《历史教学》杂志第5期刊载《关于高初中本国近代现代史教材教法的一些问题》一文,再次提到毛泽东的四大名著,可见这一说法已进入中学历史,流传相当之广。

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说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出版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部小说,人们遂将这四部小说合称四大名著。这一说法有其道理,但目前还没有见到确切可信的资料。

进入1980年,情况发生变化。从这一年开始,四大名著这个称呼开始和《三国演义》等这四部古代小说联系起来。这一年10省17院校《作家谈创作》编辑组编印《中国当代作家谈写作》一书,其中有一篇黄飞卿的《构思点点》,文中写道:“我小时候喜欢看故事书,以前看过些古典小说,什么四大名著,三言二拍都看过。”这里虽然没有具体说出四大名著包括哪四部小说,但明确说是古典小说。

1982年,《上饶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刊载汪嘉言的文章《漫谈自学语文——为上饶师专学生讲》,其中提到“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同一年,《国外社会科学》第3期刊发了署名“平”的文章《〈红楼梦〉全译本在法国出版》,提出另一说法:“中国的四大名著(另外三部是:《三国演义》《水浒传》和《金瓶梅》)之一的《红楼梦》,无疑是中国小说中水平最高,写得最精彩和最全面的。”

可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四大名著开始指向中国古代小说,但还有不同的说法。之所以此时发生这一转变,与时代文化风气有关。粉碎“四人帮”之后,开始拨乱反正,以前被视为封建落后的古代文学作品解禁,民间出现了读书热潮,《三国演义》这四部小说作品本来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为历代读者所喜爱,此时受到热捧,被称作四大名著,自在情理之中。

其后,四大名著逐渐成为专有名词,内涵固定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部小说的合称。

文章写到这里,可以进行总结了。据笔者搜检各类数据库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四大名著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末民初,是出版商为宣传书籍而创用的一个词语,长期以来其内涵并不固定。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和古代小说联系起来,很快成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小说的合称,成为专有名词。

如果笔者上述推断成立的话,四大名著成为专有名词也不过才40来年的时间,这可能和很多人的感觉很不一样,但事实就是如此。不管是谁最先将四大名著与古代小说挂钩,这一叫法很快就得到认可并广为流传乃至成为一个基本的文学常识,原先不断变化的内涵被固定下来,浓厚的广告色彩退去,被赋予一种庄重感,这应该说是人们的共识和选择。在可以想见的未来,这个叫法应该是不会再改变了。

本文来自热心网友投稿,不代表励志句子立场,文章:四大名著是哪四本书,四大名著的历史介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izhijuzi.cn/27946.html

(0)
上一篇 2024年7月24日 下午4:36
下一篇 2024年7月24日 下午8:38

相关推荐

  • 谁动了我的奶酪读后感600字(看待问题,目光要放长远些)

    本书讲的是两个小矮人和两只小老鼠在迷宫中寻找奶酪的寓言故事。主要围绕奶酪获取,拥有,失去,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心态,由此产生迥異的行动策略。而奶酪则是他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在现实中,…

    2023年12月8日
  • 暖春观后感500字(生命、尊严与爱的感动)

    看完《暖春》后,我十分震撼。主人公小花自小乖巧懂事,洗衣、做饭、扫地样样精通。相比之下我深感惭愧,每天一回到家,我立刻从“小学生”转身变成“小皇帝”,香喷喷的饭菜……当小花说:“我…

    2024年6月26日
  • 新员工培训心得(精选范文6篇)

      公司新员工入职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培训的前两天,由人事部周经理给我们授课,让我们了解了酒店的职业道德,酒店从业心理与心态,学习了有声微笑服务与酒店行体规范,酒店礼仪及酒店意…

    2024年8月18日
  • 小学生读后感800字《夏洛的网》读后感

    前不久,我看了美国大作家怀特写的《夏洛的网》一书,真是受益非浅。 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它像一块磁铁牢牢地吸引了我,它又像一盏神奇的灯,激起我心灵深处的火花,让我看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

    2024年1月4日
  • 居里夫人读后感,她经得起世间最高的赞美

    很早之前就对居里夫人有过大体的了解。在物理课本上,以及学校张贴的名人海报上。在我的印象里,这是一个伟大且坚毅的女性,曾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她,并没有申请放射性元素镭的专利。科学研究成果…

    2024年6月17日
  • 简爱主要内容,简爱故事梗概

      《简.爱》故事梗概   第一章:简·爱的父亲是个穷牧师,当她还在幼年时,父母就染病双双去世。简·爱被送到盖茨海德庄园的舅母里德太太家抚养。   第二章:舅父里德先生在红房子中去…

    2024年5月16日
  • 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五壮士的勇敢

    今年暑假,妈妈带我去看电影《狼牙山五壮士》。 故事讲的是在1941年的秋天二连六班的五位战士要掩护大部队转移,刚开始很顺利,可后来到了一个分叉口,一边是大部队转移的路,一边是悬崖,…

    2024年5月16日
  • 漂亮妈妈观后感,母亲像水又像山

    女工孙丽英像中国所有的普通人一样,有一个三口之家。但她的儿子郑大却是先天失聪的。因为这个原因,丈夫与她离婚而去,家庭破裂。 母亲孙丽英独自承担起帮助失聪儿子郑大学会说话、入校读书、…

    2024年3月31日
  • 责任胜于能力读后感(敢于承担责任的人,会负起更大的使命)

    《责任胜于能力》是别人推荐的一本书,说是很多人都在阅读,读完后还可以分享自己的读书体悟。 此书开门见山得指出责任是一种生存法则。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出色的完成工作,才能得到赏…

    2024年5月31日
  • 大国崛起读后感,见证中国的崛起之路

    我读唐晋的《大国崛起》这一本厚重的书,它是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解读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世界性大国崛起历史的书籍。书中提…

    2024年6月13日